矿床模式(MineralDepositModels)是全面高度地概括一类矿床的综合表征,以写实为主,推断解释为辅的描述性模式。总结于实践经验,高于实践经验,可用于就矿找矿。
出处:中国矿床模型基础数据共享服务系统
1
古陆内隆起带中与正长岩有关的金矿床模式1一太古宙片麻岩;2一岩体外接触带钾长石化;一钾长花岗岩;4一正长岩;5一石英脉及脉侧硅化钾长石化带组成的金矿体;6一富含钾和金的矿液通道
建模作者及单位:
邹天人(矿床地质研究所)、宋瑞先(河北省地质三队)、郊砚田(武警黄金指挥部十一支队)编
模型简述:
乌拉山金矿床位于正长岩及钾长花岗岩外接触带片麻岩内,而东坪金矿床则形成于正长岩体的内接触带。前者金品位在5--15g/t之间,金矿床下部正长岩及钾长花岗岩金的丰度值较高,一般达数nX10-9,最高可达1X10-6—4X,自然金成色为—,还含铂2.17%一5.%。后者金品位7X10-6—20X10-6,最高可达X10-6,自然金成色为95—。
矿床实例:
内蒙古乌拉山金矿床、河北东坪金矿床、金家庄金矿床。
2
克拉通隆起区及其边缘与韧性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模式
1一变质基底及深成花岗岩;2一新元古代斜长花岗岩类;一新元古代与早中生代花岗岩类;4一前寒武纪变质岩基;5一推测洋壳板块及俯冲方向;6一喷出岩和浅成岩浆岩;7一浸染矿化或破碎带;8一细脉带;9一推测初始富集层;10一沉积岩及浅变质岩;11一构造变形带;12一地质界线;1一推测地质界线;A一顶部相;C一简状一脉状深成相;R一根部相;浸染一细脉带热液变质;F一地表相.浅成低温热液;S一赛音乌苏;L一老羊壕;H一十八倾壕;W一乌拉山
建模作者及单位:
张洪涛、聂凤军(矿床地质研究所)、张建生、雷瑞英(内蒙古地研队)编
模式简述:
我国大陆壳是在若干古陆核的基础上拼接、演化而成的,缺乏较长期的大面积稳定陆壳环境,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不断受到干扰和活化。因此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在空间上,多分布于前寒武纪变质岩分布地区;在时间上,其往往与赋矿岩系有较大的时间差;在成因上与相关的地壳活化和岩浆热液作用有关。而韧性剪切带为金矿淀积的有利空间,并非直接来源;韧性剪切带既可以成为金矿的成矿部位,又可以叠加作用于金矿成矿部位之上。
矿床实例:
内蒙古的十八倾壕、老羊壕、后石花、东伙房等金矿床。
克拉通Archon中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床模式
注:岩体下延已控标高最大为--m;岩体浅成相包括火山道根部带和岩墙
建模作者及单位:
张安棣、许德焕(矿产资源研究所)
模式简述:
金刚石原生矿床的成矿作用涉及到大陆前寒武纪克拉通下岩石圈的长期演化,在稳定的深部构造条件下发育了巨厚的岩石圈根,并且在地球化学上表现出区域性亏损。由于大洋壳向深部的俯冲,地幔交代作用导致富化而形成金伯利岩浆。在深部构造活化表现为地台整体隆升的条件下,金伯利岩浆携带了金刚石、含铬镁铝榴石、高铬铬尖晶石及少量铬透辉石、镁钦铁矿等地幔捕虏晶(即粗晶)和石榴子石橄榄岩、铬尖晶石橄榄岩与榴辉岩等地幔捕虏体,沿剪切断裂系于晚奥陶世快速向地表侵位喷发。此后,辽鲁Archon在中、新生代时期的不断抬升,使岩管的火山口相和大部分火山管道相被剥蚀,形成砂矿,残留下以根部带为主的浅成相岩管和岩墙。辽鲁Archon内金刚石原生矿床的模式图表明,在辽鲁Archon分布范围内凡早古生代地层保存良好的地区有望找到火山管道相金刚石原生矿床。
矿床实例:
辽宁复县50号金伯利岩、山东蒙阴胜利1号金伯利岩。
4
太古宙绿岩带中(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矿床模式
1—初始矿体;2--第一幕变形后矿体;--第二幕变形后矿体;4—未迁移的容矿围岩;5--第一幕变形褶皱枢纽轴(DF1);6--第二幕变形褶皱枢纽轴(DF2);7—与第二幕变形相伴的韧性剪切带;8—变形的应力方向。
建模作者及单位:
刘连登(长春地质学院)编
模式简述:
新太古代(—2Ma)时,在大洋与岛弧过渡部位的优地槽裂谷盆地中,广泛发育镁铁质一长英质火山岩,形成了含矿的绿岩带。在长英质火山岩喷发沉积的晚期,伴有火山喷气沉积成因的层状或透镜状整合矿体形成,其上覆盖有整合状富泥沉积层。太古宙末期(Ma),大陆环境的TTG岩系侵入(沈保丰,),尔后其与绿岩及矿体一起遭受角闪岩相的变质变形作用。其中第一、二幕强塑性变形及相伴的韧性剪切作用,使初始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矿石组构、矿石矿物的“相”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并导致在低压空间形成富铜金矿体。矿物相转变表现为高温等轴晶系黄铜矿转变为相对低温的四方α相黄铜矿,六方晶系的磁黄铁矿转变为单斜晶系磁黄铁矿,黄铁矿转变为六方晶系的磁黄铁矿。这种“根本性改变”称之变质再造成矿作用。
矿床实例:
辽宁省浑北地区的红透山、树基沟、红旗山和稗子沟等矿床。
5
古陆边缘活动带与绿岩带有关的
(夹皮沟式)金矿床模式
1一古陆壳;2一超镁铁质岩;一镁铁质岩;4一镁铁质-安山质火山岩;5一长英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6一硅铁质岩;7一太古宙TTG岩石;8一钾长花岗岩;9一海西期花岗岩;10一燕山期花岗岩;11一韧性剪切带;12一含金石英脉
建模作者及单位:
沈保丰、李俊建(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编
模式简述:
该类型矿床属于绿岩带金矿床,但其形成受绿岩带特点以及其后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和多期次岩浆叠加改造的影响,因此成矿又具育多源、多阶段的特点。
矿床实例:
古林夹皮沟金矿区的二道沟金矿床、三道沟金矿床、板庙子金矿床、夹皮沟金矿床、板庙子金矿床等。
6
古陆内裂谷系中与火山—沉积作用
有关的(中条山式)铜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冀树楷(山西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模式简述:
该模式是以地壳伸展构造为主导的多期次、多来源、多型式的成矿模式。在裂谷系形成过程中,由于周围克拉通(涑水杂岩)含铜岩石的风化剥浊、海底火山喷发和海水中的生物、化学沉积作用。沉积了复理石建造和类复理石建造。并形成了三个主要矿源层。在沉积成岩后含丰富铜质的基性岩浆顺层贯入构成矿源岩。后来随着构造增生及其剥离断层的发展及区域变质、构造变形等地质事件,矿深层和矿源岩均遭受韧性剪切构造变形分解作用,使之形成不同的变质相带和碎裂岩化、糜棱岩化、片理化和褶皱断裂构造,为成矿作用创造了良好的容矿空问。由变质水、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而成的热卤水。在环流中使容矿岩石发生强烈的蚀变与热液交代和充填,并分别形成了喷流沉积—变质落家河式铜矿,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的横岭关式铜矿,火山喷发沉积变质与基性岩体、中酸性斑岩体有关的蚀变碎斑岩型铜矿峪式铜矿和喷流沉积变质热液蚕加与黑色片岩有关的胡—篦式铜矿。
矿床实例:
山西篦子沟铜矿床、胡家峪铜矿床、桐本沟铜矿床、铜矿峪铜矿床、横岭关铜矿床、落家河铜矿床、老宝滩铜矿床等。
7
古陆边缘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
有关的(金川式)硫化物铜镍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汤中立(甘肃地质矿产局)
模式简述:
该类型矿床产于古陆边缘地带,沿超壳深断裂带分布。成矿作用与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关系密切。含矿岩体规模不大,其成矿组分的含量远超过一般超基性岩的克拉克值。矿体主要赋存在岩体中,其面积一般可占岩体总面积的50%左右。虽然在一些次要矿体中亦见到金属矿物呈星点状或液滴状充填在脉石矿物之间,但大多数矿体,特别是主矿体明显具有贯入标志和特征的海绵晶铁构造。因此,成矿作用主要不是就地熔离形成的。而是经过深部熔离后贯入的。也就是说注入深部岩浆房中的岩浆,经过深部熔离作用使成矿物质在不同层次得到不同程度的富集,自上而下为硅酸盐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然后由于深断裂活动的诱发,导致岩浆房中各种岩浆与矿浆,在深部围压与内压驱动下,沿断裂带上侵并到达上盘的次级断裂裂隙中(即现存空间中)成岩成矿。
矿床实例:
甘肃金川铜镍矿床、吉林通化赤柏松铜镍矿床、内蒙古四子王旗子小南山铜镍矿床、四川冷水箐铜镍矿床。
8
古陆边缘裂陷槽中与海相火山喷发
有关的铜钴金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芮宗瑶、张洪涛、王龙生(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式简述:
在海底火山环境中,由于海水和天水的回灌循环,将火山岩中的矿质萃取出来,含矿热水沿海底火山机构或断裂系统上升和排放,矿质或沉淀于海底的低洼部位,或沉淀于上升通道的围岩中,形成海底火山容矿岩层中的喷气矿床。
矿床实例:
四川拉拉厂地区落水和石龙等矿床。
9
古陆边缘裂陷槽中以镁质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
(东川式)沉积—改造铜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罗君烈(云南省地质矿产局)
模式简述:
古元古代岛弧结束后,由于绿汁江断裂拉伸,在昆阳海盆西部边缘沉积了厚达m以上的类复理石及碳酸盐岩建造。其底部在强氧化环境下,来自远源火山及基底大红山群的十分丰富的铜、铁等物质,形成了铜铁共生的稀矿山亚式矿床。继后,海盆加深,在陆棚台地及半封闭泻湖的镁质碳酸盐沉积时,叠层石藻礁广泛发育,形成7以生物化学沉积为主的单一铜矿床即落雪亚式矿床。中元古代末四堡运动使基底初步回返,由于大量基性岩墙(床)贯入提供热源并使上述两个亚式铜矿得到初步富集。新元古代的晋宁运动使基底强烈褶皱,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及底辟构造使矿床强烈改造。于是稀矿山亚式强烈改造后形成迤纳厂亚式铜铁矿床;落雪哑式经强烈改造后形成易门亚式铜矿床。以沉积型为主与以改造型为主的铜矿床经常彼此过渡,使矿床进一步富集,形成大型矿床,如东川汤丹超大型矿床。
矿床实例:
稀矿山亚式矿床:东川稀矿山、武定大箐、观天厂。落雪亚式矿床:东川落雪、汤丹、新塘、白锡腊、易门铜厂。迤纳厂亚式矿床:禄丰鹅头厂、武定迤纳厂、核挑箐。易门亚式矿床:易门三家厂、罗次大美厂、元江红龙厂。
10
古陆边缘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
(狼山式)贱金属硫化物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余金杰(矿床地质研究所)编
模式简述:
该类型矿床仅局限在中元古代裂谷带中次级海盆内。矿体呈似层状,与围岩基本上呈整合接触,具协调一致的褶皱。矿石成分简单,具一定分带性。矿层顶底板具典型的电气石化。从成矿基本特征、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看,成矿作用与海底热卤水活动有密切关系。但成矿以后受后期区域构造变动影响,发生了变质变形作用,使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因此矿床应属于热卤水沉积—改造类型。
矿床实例:
内蒙古的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床、东升庙硫多金属矿床、甲生盘锌硫多金属矿床,炭窑口硫多金属矿床。
11
古陆边缘坳拉谷中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
的(关门山式)铅锌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芮宗瑶、王龙生(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式简述:
在坳拉谷盆地演化过程中,首先堆积了下部碎屑岩、中部泥岩和上部碳酸钙岩层和碳酸镁岩层,分别作为库岩、帽岩、溶蚀岩层和塌积岩层。盆地热卤水主要储积于库岩中,当生长断层切入库岩时,热卤水则沿生长断层进入塌积岩层,热卤水与天水混合导致矿石沉积
矿床实例:
辽宁关门山、湖南渔塘等。
12
古陆边缘裂陷槽中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
的(青城子式)铅锌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丁悌平、蒋少涌、李延河(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式简述:
铅同位素研究表明,青城子铅锌矿床矿石铅相对富含放射性成因铅。青城子铅锌矿床位于辽河群和印支期一燕山期花岗岩之间,但更接近辽河群一侧。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花岗岩浆侵入活动是成矿的主要热源,同时提供部分成矿物质。
矿床的值变化不大(-1.2‰-8.6‰),平均为5.5‰,花岗岩的值为5.6‰-7.6‰,与矿床的值相近,含矿地层的值相对偏高,说明花岗岩浆活动不仅带来了部分金属成矿物质,还带来了部分硫。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区内花岗岩、辽河群均遭受了较强烈的蚀变作用,其值有程度不等的下降。
矿体中石英的=7.4‰-15.8‰,变质石英脉或石英透镜体的=5.7‰-20.6‰,二者明显不同。成矿晚期,充填于断裂带中的石英脉其值更低,为5.1‰-9.4‰。根据石英的值和其均一温度求得成矿溶液的=-5.‰-9,9‰,变质热液的=6.6‰-9.9‰。矿体中石英包裹体水的值变化于-78‰--‰之间;变质石英脉包裹体水的=-80‰—-92‰,较前者变化范围稍小。根据花岗岩中黑云母的值、值和形成温度,求得岩浆水的=7.4‰-9.1‰,=-81‰—85‰。
在—图解上,不同成因热水溶液的差别不大,而其却明显不同。成矿溶液的最低,位于最左边,且表现出程度不等的向右漂移,从而说明成矿溶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研究也表明,成矿溶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成矿溶液中的碳由热水溶液从围岩中淋滤而来,它是地层有机碳和碳酸盐碳的混合物。
矿床实例:
辽宁青城子铅锌矿床、北瓦沟铅锌矿床、张家堡子铅锌矿床、胡家堡子铅锌矿床以及吉林荒山沟铅锌矿床。
1
克拉通内裂谷海槽中以沉积岩
为容矿岩石的硼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冯本智、彭齐鸣、薛林富、邹日、明厚利、谢宏远(长春地质学院)
模式简述:
该类型矿床属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海底热水沉积矿床(海底喷气矿床)。成矿后的区域变质作用与岩浆侵入作用,使其发生了叠加改造,但成矿作用主体仍是与海底喷流作用有关。这是建立该类型矿床模式的基本出发点。
矿床实例:
辽宁营口后仙峪硼镁石遂安石型硼矿床、宽甸栾家沟—花园沟硼镁石遂安石型硼矿床、宽甸杨木杆子硼镁石型硼矿床和风城翁泉沟硼镁铁矿硼镁石型硼矿床。
14
克拉通内裂谷海槽中与镁质碳酸盐岩有关的
(大石桥式)滑石菱镁矿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朱国林、冯本智、曾志刚、董清水(长春地质学院)
模式简述:
该类矿床为典型的沉积变质矿床,在其形成过程中,先经沉积(生物)成矿作用,后受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变质热液作用,甚至以后的岩浆热液的作用,使矿体发生了深刻的改造和富集,其中除形成层状与脉状菱镁矿矿体之外,还伴有滑石矿体的形成。
矿床实例:
辽宁海城的下房身、金家堡子、桦子峪、青山怀、腰岭,辽宁大石桥的圣水寺、高庄、岫岩的王家堡子,吉林浑江遥林,山东掖县优游山和海阳徐家店。
15
古陆边缘坳陷带中以碎屑岩为容矿岩石的
(宣龙式)铁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吴良士、熊群尧、裴荣富(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式简述:
铁矿主要产于坳陷槽边缘海湾中。成矿作用基本上属于海相沉积作用。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坳陷(裂陷槽)南、北两侧由迁西群组成的隆起区。由于迁西群中铁矿层或硅铁建造经长期风化剥蚀作用,使铁质从岩石中分离出来,其中一部分残留于地表,形成铁质残积物,另一部分则形成带电的胶体溶液流入海中,在不同条件下形成不同特点的铁矿。
在前滨带,成矿作用是在海水动荡和较氧化条件下进行的,所以矿体厚度薄、层效多,矿物成分以赤铁矿为主,并具鲕状结构、角砾状构造;在近滨带,成矿作用是在海水深度较大、振荡较弱和弱氧化一弱还原条件下进行的,所以矿体厚度大,层数少,延伸长(可达数十公里),矿石矿物除赤铁矿外,还见有菱铁矿和鲕绿泥石等,矿石具鲕状、肾状、豆状结构,矿石品位中等而稳定。这两种矿床可在同一成矿带的不同部位出现,通常在海湾边缘部位以前者为主,而在海湾中心部位以后者为主,从而使区域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呈现出规律性展布。
矿床实例:
河北宣化庞家堡铁矿床、河北赤城辛夭铁矿床、河北宣化烟筒山铁矿床、河北涿鹿县塔院铁矿床。
16
火山岛弧带(白银厂式)
块状硫化物铜铅锌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邬介人(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模式简述:
该矿床模式的建立基于如下因素:
(1)考虑到多来源、多阶段、多成因的复合成矿特点,(2)强调了构造一岩浆、火山喷发、喷气沉积等一体化过程对矿床的联合控制;()强调了开放热流体(三合一)系统与海水渗滤循环在成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4)注意到基底岩层、容矿岩石、上覆岩层等岩性对成矿的影响;(5)突出了环境与矿床、矿床与矿床的内在联系。模式图结构自上而下由6层构成:①海水;②上部火山喷发沉积物;③含矿层位;④下部火山沉积物;⑤底部火山沉积岩系(?);⑥基底变质岩系。
其中火山机构包括主火山机构的隐伏喷口与管道、分枝机构喷口与管道(含次火山岩体)、晚期火山喷发管道与喷口。生长性断裂系统可能受区域深断裂与火山活动引发,控制着海槽低级次盆地的分布(含陷落的破火山口洼地)及深层热卤水的参予。热流体是由海水、原生水和岩浆水三者组成,为复合热流体系统(含矿热卤水)。矿质是由海水、原生水及岩浆水从相应的火山沉积层中淋滤而来,然后由深部岩浆房与浅表部火山机构提供热动力,使其形成对流循环,而深切基底卤水库的生长性断裂又可引发其矿质的参予,并与其他热流体混合,致使成矿物质沉淀,形成矿床。
矿床实例:
甘肃白银矿田的折腰山—火焰山矿床(铜锌型),小铁山、四个圈等矿床(锌铅铜型);青海祁连县郭密寺矿田的香子沟矿床(铜型、铜锌型)及郭密寺、下柳沟、弯阳河、下沟等矿床(锌铅铜型)。
17
古海槽中火山—沉积(镜铁山式)铁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甘肃地矿局酒泉地调队编吴良士、陈鑫改编
模式简述:
成矿作用发生于狭长海槽中,而海槽两侧的古陆为铁质与硅质提供了来源,海槽中火山活动也为铁、硅、硫、铜等提供了来源。因此,在陆源与火山源共同供给的基础上,在有限循环的局限海盆边缘地带发生了同生沉积成矿作用,通常铜在下部,铁在上部。沉积成岩作用使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形成层状矿体或矿化层。区域变质后由于地下水环沉,萃取了围岩巾部分成矿物质,且发生了叠生的脉状或网脉状矿化,形成了重晶石脉、菱铁矿脉和少量黄铁矿脉。
矿床实例:
甘肃的桦树沟、黑沟、小柳沟、白尖、柳沟峡等铁矿床。
18
古陆及其边缘与超镁铁质—镁铁质岩
有关的(石棉县式)石棉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川东南队编吴良士改编
模式简述:
在板块拼合带附近的褶皱带或克拉通隆起中,受深断裂控制,使来自上地幔的超镁铁质-镁铁质岩浆随着构造变动而多期次侵入,形成复式岩体,并在断裂带范围内呈带状分布。超镁铁质——镁铁质岩浆经浅部分异后所形成的纯橄岩、辉橄岩、橄榄岩等在自变质作用中形成了蛇纹岩。其自变质程度一般较深,氧化系数一般大于70。在此过程中由于构造扭动作用,使蛇纹岩产生共轭裂隙。在裂隙形成同时,丰富的大气降水进入裂隙系统中。由于大气降水成分较简单,以HC0-或HC02-为主,且浓度较低,所以,在裂隙中进行广泛的循环、交代,萃取了蛇纹岩中的Mg0和Si02组分,形成了含矿流体。当其温度在℃左右,静压力为15-10MPa,侧压力为MPa时,在岩体中下部便以裂隙面上所产生的阶步陡坎为石棉晶芽生长的基础开始大量晶出石棉,因而石棉与围岩的稀土丰度和分馏特征完全一致。并且在石棉晶出时,由于石棉晶芽发展方向受构造裂隙扭动性质的制约而通常多沿压性→扭压性→扭性顺序发展,因此,在裂隙中常出现多方向、多层次纤维状石棉叠加,以至最后形成网格带矿脉、透镜体矿脉、叶理带矿脉和片理带矿脉等。
矿床实例:
四川石棉县纵纤维石棉矿床。
19
增生大陆边缘(阿尔泰式)
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邹天人(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式简述:
图A内变质分异伟晶岩和混合交代伟晶岩矿化较弱,主要表示花岗岩浆演化与伟晶岩的形成过程。当伟晶岩形成于12km的深度时,主要形成工业白云母伟晶岩;当伟晶岩形成于7-10km的深度时,主要形成稀有金属伟晶岩;当稀有金属花岗岩浆侵位较高时(约km深度时)则形成稀有金属花岗岩,只在它的顶部形成似伟晶岩壳;当它们侵位到1-2km深度时,形成稀有金属细晶岩或稀有金属霏细岩;当它们喷出地表,则形成稀有金属流纹岩。
图B示各类伟晶岩脉围绕花岗岩体呈带状分布,远离花岗岩的伟晶岩脉矿化愈富集。
图C示伟晶岩脉内部分带,脉中心和顶部稀有金属矿化愈富集。
矿床实例:
新疆的可可托海、库汝尔特、库鲁木特、琼库尔、大喀拉苏、小喀拉苏、库卡拉盖等矿床。
20
增生大陆边缘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
(多宝山式)斑岩铜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芮宗瑶、张洪涛、王龙生(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式简述:
杜琦等()提出了一个热流体抽排成矿模式,其中心是强调区域围岩高铜(10×10-6)背景,张性断裂系统的长期活动,岩浆房及其附近存在着扩容和减压环境,因而导致在构造-岩浆活动过程巾,围岩与岩浆房发生水和矿质的双重交换,亦即抽排作用。
在岩浆晚阶段演化过程初期富钠,随后富钾,最后富硅。铜矿化与黑云母化关系十分密切。
在黑云母化阶段,铜可富集到l×10-6-0×10-6,发展到硅酸盐水解即绢英岩化阶段,铜则发生新的活化转移并富集到4x10-6-7×10-6,形成工业矿体。
矿床实例:
黑龙江多宝山和铜山等。
21
柴达木内陆盆地陆源碎屑岩中盐类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刘成林、吴必豪(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式简要说明:
在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动力学环境下,柴达木古湖随之抬升分隔,自西向东发展,形成一系列盐湖。各凹陷盐湖中的物质来源包括:
地表河流水补给;
由于青藏高原第三纪晚期以来的强烈构造运动,导致油田水、深循环卤水在盆内沿断裂向上运移补给盐湖;
周边山区火山及热泉活动发育,向盆地内带来丰富的K、Mg、B、Li等元素;
盆内外第三纪含盐地层被褶皱隆起,经受河水及大气降水的淋滤,给盐湖带来盐类物质;
周缘山区的构造隆升,致使山区内已有一定浓缩程度的古湖湖水被袭夺(朱允铸、吴必豪等,)而补给盆内的盐湖。
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柴达木盐矿床是在古湖自西向东逐渐抬升、分隔的基础上,不断受到油田水、地下深循环卤水、山区温热泉水及占湖水与地表河流水的补给,而后经强烈蒸发形成的富钾卤水及其盐类沉积。因此,该区盐矿床的形成作用可归结为“构造分隔-(古湖水)汇聚(河流水、火山热水、深循环卤水、山区古湖水)补给-蒸发”的成盐模式。
矿床主要实例:
青海的大浪滩固液体钾镁盐矿床、察汗斯拉图石盐芒硝矿床、昆特依液体钾镁矿与固体芒硝矿床、石盐矿床、察尔汗液体钾镁矿床、一里坪液体锂硼矿床及大、小柴旦固液体硼锂矿床。
22
陆缘活动带与花岗岩类有关的(个旧式)
矽卡岩型锡多金属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赵一鸣(矿产资源研究所)
模型简述:
富含挥发分的壳源更熔型含锡花岗岩沿短轴背斜轴部(穹窿)上侵,与碳酸盐岩接触,发生广泛的接触交代作用和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型、云英岩型、电气石细脉交代型和热液交代型等锡多金属矿床。在控件上各类矿床的分部有一定分带性,分别受有关接触构造和围岩中各种构造的控制。
矿床实例:
云南个旧马拉格、老厂、松树脚等锡多金属矿床。
2
陆内活动带层控型(大厂式)锡多金属矿床模式1--砂岩;2--灰岩;--白云质灰岩;4--泥灰岩;5--硅质岩;6--灰岩蹭位中贫锡石的层状黄铁矿体;7--含锡石富电气石的层状黄铁矿体;8--富钙细条带硅质岩中锡石硫化物矿体;9--硅质岩中锡石硫化物矿体;10--层状铅锌矿体;11--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钨或钨锡)脉状矿化;12--矽卡岩;1--雪峰期花岗岩及与其有关的脉状矿化;14--与基性火山岩有关的层状锡矿化;15--基性火山岩;16--闪长玢岩脉;17--燕山期花岗岩
建模作者及单位:
韩发(矿产资源研究所)
模型简述:
该类型矿床属于块状硫化物型层控锡矿床,其形成经过长期复杂的过程。首先是基底地层中含有富锡的超镁铁质-镁铁质火山岩系及有关的层状锡矿化。而后受雪峰期花岗岩的影响使锡再次活化、富集,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云英岩型及热液脉型锡矿床。
矿床实例:
广西河池长坡、铜坑、巴力、高峰锡多金属矿床,拉么铜锌矿床,五圩铅锌锑银矿床。
24
陆内深断裂旁侧与花岗岩类有关的
(水口山式)热液型铅锌铜银金矿床模式
1--矽卡岩中钨锡铋钼矿体;2--矽卡岩中铜钼矿体;--结晶灰岩中铅锌银矿体;4--硅化岩中金铅锌银矿体;5--流体方向
建模作者及单位:
童潜明(湖南省地矿局)
模型简述:
郴州一临武深断裂是一条从加里东期以来一直处于强烈活动的断裂。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由于初始岩浆分熔深度和程度、分离结晶程度和同化物质的成分,以及侵入时间和侵位空间等均不尽相同,因而在断裂两侧岩浆岩及其矿化均呈现出规律性的分带。
矿床实例:
湖南桂阳黄沙坪、宝山,湖南常宁鸭公塘、康家湾等矿床。
25
大陆边缘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金堆城式)
斑岩-矽卡岩型钼(钨或铁)矿床模式
1--钾化带;2--硅化带;--矽卡岩化带;4--沸石-碳酸盐化带;5--成矿流体对流循环;6--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
建模作者及单位:
黄典豪(矿产资源研究所)
矿床实例:
河南南泥湖一三道庄钼钨矿床、雷门沟钼矿床,陕西金堆城铜矿床、石家湾钼矿床,河南上房沟钼铁矿床等。
26
大陆边缘与中酸性侵人岩有关的(德兴式)斑岩铜矿床模式1--中元古界;2--花岗闪长斑岩;--矿化范围;4--流体运移方向
建模作者及单位:
芮宗瑶、张洪涛、王龙生(矿产资源研究所)
模型简述:
中元古代优地槽发展阶段,厚逾万米的富铜含火山物质的类复理石沉积为斑岩铜矿床形成奠定了初步物质基础;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侵位前的深部岩浆分异演化为斑岩铜矿形成提供了丰富矿质来源;与赣东北深断裂带相配套的北西向横张断裂与倾伏背斜的交叉复合部位为成岩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花岗闪长斑岩体高侵位并接受深部岩浆房排放出来的超临界热流体的补给是形成对流循环机制的关键,蚀变和矿化是热流体对流循环机制发生和发展的必然产物。
矿床实例:
江西富家坞、铜厂和朱砂红等矿床。
27
大陆边缘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阳储岭式)斑岩钨矿床模式1--爆破角砾岩;2--含钨石英网脉状、侵染状矿化;--变质岩;4--花岗闪长岩;5--斑状花岗闪长岩;6--二长花岗斑岩
建模作者及单位:
盛继福、李岩(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具壳幔混源的岩浆经深断裂向上运移,在近地表处于次级构造中形成超浅成斑岩株。由于近地表处压力低、流体沸腾,故常伴有隐爆现象。岩浆结晶到晚期,岩体内部聚集了富含钾质、硅质、挥发分的成矿气液,随温压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次级构造控制下,于岩体边缘沉淀,形成了网脉状矿化与相应的蚀变。多次成岩伴随着多次矿化。
矿床实例:
江西阳储岭斑岩型钨钼矿床。
28
陆相火山盆地中与火山活动有关的(银山式)铜银铅锌矿床模式1--上侏罗统;2--石炭系;--前震旦系;4--花岗闪长斑岩;5--英安斑岩;6--黄铁娟英岩化;7--青磐岩化;8--透镜状铜金矿体;9--脉状铜铅锌银矿体;10--脉状银矿体;11--断层;12--地质界线;1--蚀变带界线;14--矿化带界线;15--成矿流体运动方向
建模作者及单位:
叶庆同(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铜铅锌成矿作用是火山-侵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时空上和成因上均与斑岩侵入有关。英安斑岩体可能是深部花岗闪长斑岩的一个岩枝。英安斑岩侵位后,存接触带中形成隐爆角砾岩带。成矿流体从接触带向上和向外侧扩散和运移,形成蚀变分带和矿化分带。
矿床实例:
江西德兴银山铜铅锌矿床、众埠街银铅锌矿床。
29
陆内与中性中浅成侵入岩有关的(邯邢式)矽卡岩型铁矿床模式ε--寒武系;O1--下奥陶统;O2X--中奥陶统下马家沟组;O2S--中奥陶统上马家沟组;O2F--中奥陶统峰峰组;C--石炭系;P--二叠系;1--橄榄辉石岩;2--橄榄辉石闪长岩;--角闪闪长岩;4--闪长岩;5--正长闪长岩;6--闪长玢岩;7--二长岩;8--辉石正长岩;9--正长岩;10--煌斑岩脉;11--正长斑岩脉;12--侵入阶段;1--铁矿体;14--黄铁矿矿体
建模作者及单位:
马吉群(河北地矿局十一地质大队)编吴良士、裴荣富(矿床地质研究所)改编
模型简述:
在中朝准地台内燕山期深源中浅成的同熔型花岗岩类侵入于中奥陶统为主的碳酸盐岩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接触交代作用与成矿作用。由于区域岩浆多期次活动构成了三个岩浆演化系列,由于侵入活动是在板内构造破裂情况下与围岩发生的侵入接触,所以,成矿性质一方面要依从于岩浆演化系列,另一方面与破裂后状态有关。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所以该类型矿床具有多样化成矿型式。
矿床实例:
河北武安矿山村铁矿床、符山铁矿床,山西塔儿山铁矿床、二峰山铁矿床,山东莱芜铁矿床,江苏利国铁矿床,河南安林铁矿床。
0
陆相火山盆地中与玢岩有关的(宁芜式)铁矿床模式1--青龙群灰岩(T1-2);2--黄马青砂页岩(T);--象山群砂岩(J1-2);4--龙王山、大王山两旋回火山岩(J--K1);5--辉长闪长岩--辉长闪长玢岩;6--蚀变分带界线;7--角砾岩化及角砾状矿石;8--块状矿石;9--镜铁矿或磁铁矿脉;10--层状铁矿;11--黄铁矿化;12--侵染状磁铁矿
建模作者及单位:
吴良士、裴荣富(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该类型矿床模式的建立基于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坳陷区的火山盆地中。虽然区域成矿作用与火山活动有密切关系,并出现在火山活动的每一阶段及不同部位,但其中以次火山活动阶段最强烈,同时由于次火山岩体侵位过程中,其各个部位所处的地质与物理化学条件不同,因此.在其周围可产生不同类型的矿床,从而使该类型矿床模式呈现出以次火山岩体为中心的演变特点。
矿床实例:
江苏江宁梅山铁矿床、凤凰山铁矿床,安徽马鞍山市凹山铁矿床、陶村铁矿床,安徽庐江罗河铁矿床。
1
陆内坳陷带中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
(大冶式)铁(铜)矿床模式
1--砂砾岩;2--粉砂岩和泥灰岩(蒲圻群);--大理岩(大冶群);4--闪长玢岩;5--正长闪长岩及花岗岩;6--辉石闪长岩;7--闪长岩;8--热液充填交代矿床;9--矿浆矿床;10--接触交代矿床;11--蚀变带;12--沉积-接触变质改造矿床;1--断裂;14--矿体产状类型编号;1a、1b--岩体内部矿床(1a--矿脉;1b--捕虏体中矿体);2a、2b--岩体顶部矿床(2a--单层矿体;2b--多层矿体);a、b--岩体侧部矿床(a--多期次接触带中矿体;b--单期次接触带中矿体);4a、4b--岩体外围矿床(4a--顺层矿体;4b--热液重填交代矿体)
建模作者及单位:
翟裕生(中国地质大学)
模型简述:
该类矿床模式的建立是基于此类成矿作用发生在中-中浅成侵入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构造中;成矿方式既有接触交代,又有富铁矿浆贯入。在接触带构造系统的不同部位,成矿作用的性质、规模和矿体产状等均有不同。模式显示了与复式岩体岩浆热液活动及矿浆活动有关的各类矿体的空间组合形式。
矿床实例:
湖北的火冶铁山铜铁矿床、铜绿山铜铁矿床、灵乡大广山铁矿床,鄂城程潮铁矿床和大冶金山店铁矿床。
2
陆缘坳陷带中与中酸性侵人岩有关的(铜陵式)铜(金)矿床模式1--矽卡岩型;2--斑岩型;--角砾岩型;4--脉型;5--层控(沉积-改造)型;S、D、C、P、T等表示不同时代的地层;Qδ--石英闪长岩;γδ--花岗闪长岩;δμ--闪长玢岩
建模作者及单位:
翟裕生(中国地质大学)
模型简述:
该矿床模式的建立是基于成矿作用主要与产在褶皱一断裂复合区的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有关,同时也考虑到区域成矿历史上有古生代沉积成矿的基础,因而模式反映了岩浆热液和沉积-改造两个成矿系列。二者在空间上常有重叠,形成“多位一体”等矿床共生的格局,显示出区域成矿作用的多样性和继承性,这也是“铜陵式”矿床区别于一般矽卡岩铜矿的一个特色。
矿床实例:
安徽铜陵市铜官山、狮子山和冬瓜山,江西瑞昌市武山、九江市城门山,江苏江宁县安基山,湖北大冶县铜山口和阳新县丰山涧等铜矿床。
陆内隆起中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锡矿山式)锑矿床模式1--下石炭统;2--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泥盆统佘田桥组;4--中泥盆统棋子桥组;5--矿体;6--硅化体界线;7--断裂
建模作者及单位:
史明魁、胡雄伟(宜昌地矿所)
模型简述:
该类矿床的产出受构造和岩性联合控制。根据矿床产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成矿条件,该类矿床属与中生代水热活动有关之地层源矿床。成矿元素锑由赋矿岩系以下(前泥盆系)一套能够提供锑的岩系—矿源岩系提供,而非一个简单“矿源层”。
矿床实例:
湖南新化锡矿山锑矿田之老矿山矿床、物华矿床、童家院矿床和飞水岩矿床。
4
陆缘坳陷带中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栖霞山式)层状铅锌银矿床模式1--上侏罗统;2--中--下侏罗统;--三叠系;4--二叠系;5--石炭系;6--志留--石炭系;7--前志留系;8--断裂;9--硫铁矿矿体;10--铅锌银矿体;11--锰矿体;12--陆相火山岩;1--花岗闪长岩;14--不整合界线;15--大气降水运动方向;16--含矿地下热水运动方向
建模作者及单位:
叶庆同(矿床地质研究所)、池三川(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模型简述:
从华力西期海进开始,到印支期海退,在宁镇地区沉积了一套含铅锌丰度较高的,地层并普遍含锰和黄铁矿。印支运动使基底发生断裂活动和泥盆系——二叠系盖层强烈褶皱,并产生浅部断裂系统。
在早侏罗世,古生界遭受剥蚀,大气降水沿断裂带向下渗流,产生岩溶角砾岩带。象山群使下部构造层封闭。
在燕山期构造一岩浆作用下,基底与浅部断裂联通,含矿地下热水沿断裂向上运移,萃取了碳酸盐岩层中铅锌组分,使含矿流体中铅锌达到一定浓度,并在适宜的构造部位特别是断裂上盘五通组和不整合面之上象山群的联合屏蔽下富集成矿。
随后,矿床近地表部分又受到氧化和淋滤作用,形成铁锰帽。
矿床实例:
江苏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床。
5
稳定地块上与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焦家一玲珑式)蚀变岩一石英脉型金矿床模式1--含金石英脉矿体(玲珑式);2--含金蚀变岩型矿体(焦家式);--韧性剪切带;4--花岗杂岩;5--基性火山岩;6--超基性火山岩。I----Ma;II----Ma;III--Ma;IV---Ma
建模作者及单位:
母瑞身(沈阳地矿所)
模型简述:
新太古代一古元古代,以铁镁质火山岩为主,夹少量超铁镁质的火山-沉积物形成陆核,其中火山物质金的背景值高。—Ma两次区域变质作用和北东向韧性剪切作用,形成少量石英脉金矿床。中生代,受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基底部分熔融,产生重熔花岗岩和含矿热液,在北东向断裂构造系统内形成焦家一玲珑式金矿床。
矿床实例:
山东招远—掖县焦家金矿床、玲珑金矿床、新城金矿床、三山岛金矿床。
6
古陆块上与花岗岩类有关的(小秦岭式)
石英脉型金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晁援(陕西地矿局第六地质队)编袁忠信(矿床地质研究所)改编
模型简述:
小秦岭式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层岩石;成矿介质水是重熔花岗岩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水;金的富集经历了太占宙的喷发沉积、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古元古代的喷发沉积、区域变质作用,燕山期的断裂活动及深熔花岗岩浆的侵入,以及岩浆热液-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作用等阶段。
矿床实例:
河南文峪金矿床、杨寨峪金矿床,陕西金硐岔金矿床。
7
古隆起带上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河台式)
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凌井生、陈楚廷、季明均(广东地矿局地质队)
模型简述:
该类型金矿床显示了断裂变质分异成矿和叠加重熔岩浆热液充填成矿的特征。构造不仅是成矿通道和成矿空间,且构造变形变质的过程亦是成矿过程,但是韧性剪切带对成矿的控制还取决于成矿区内地层含金背景。
矿床实例:
广东高村、云西及河海等金矿床。
8
古隆起带上与陆相火山活动有关的
(蔡家营式)脉状铅锌银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黄典豪(矿床地质研究所)
矿床实例:
河北蔡家营和青羊沟等矿床。
9
大陆边缘与超镁铁质岩有关的橄榄石矿床模式
1--纯橄岩及其捕掳体;2--碱性玄武岩及玄武岩
建模作者及单位:
郑余利(河北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编祝有海(矿床地质研究所)改编
模型简述:
与碱性玄武岩中的超镁铁质岩捕虏体有关的宝石级橄榄石矿床,是世界上稀有的一种矿床类型,目前主要发现于我国张家口地区。其形成分个阶段。(1)玄武岩浆形成阶段。(2)岩浆喷发阶段。()冷凝分异阶段。
矿床实例:
河北大麻坪橄榄石矿床。
40
大陆边缘火山带上沸石矿床模式
1--中酸性火山熔岩;2--中酸性火山凝灰岩;--沸石矿层
建模作者及单位:
祝有海(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与火山岩有关的沸石矿床成因比较复杂。按成矿母岩可分为与火山灰堆积有关的水解蚀变型和与熔岩流堆积有关的地表热水蚀变型两类,按成矿环境和成矿方式可分为海相沉积型、淡水湖沉积型、盐碱湖沉积型、热水(泉)沉积型、蚀变型、变质型、风化型等几类。但归结起来,主要是火山喷发物质经水解蚀变形成沸石岩,经变质、热液、风化等成矿作用叠加使之富集。
矿床实例:
浙江缙云老虎头、天井山、宁海小河塘—牛头、金华后大,广东南岭,河北赤城独山口,山东潍县涌泉,辽宁彰武等。
41
陆相火山盆地中与中酸性火山喷发—侵入活动
有关的(冷水坑式)银铅锌矿床模式
1--上三叠统鹅湖岭组;2--上三叠统打鼓岭组;--下石炭统;4--震旦纪混合花岗岩;5--花岗斑岩;6--隐爆角砾岩;7--斑岩型银铅锌矿化;10--断裂;11--地质界线;12--不整合界线;1--隐爆角砾岩界线;14--火山气液运动方向
建模作者及单位:
叶庆同(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在晚侏罗世陆相火山喷发间歇期,在盆地处于封闭一半封闭情况下沉积了含锰菱铁矿层;在火山活动末期,火山盆地边缘的断裂活动,使震旦系推覆于火山岩系之上,并破坏了火山机构。花岗质岩浆沿火山管道侵入于逆断层中并发生隐爆作用,同时也使沉积的锰菱铁矿因热作用变质为磁铁矿。在岩浆冷凝过程中,在大气降水参与下,逐步富集形成含矿流体,随之与花岗斑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面型蚀变分带和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矿化,或沿断裂和层间破碎带运移,充填成矿。
矿床实例:
江西冷水坑银铅锌矿床。
42
陆相火山盆地边缘与潜火山作用有关的(紫金山式)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模式1--上白垩统陆相沉积岩;2--下白垩统火山岩;--震旦系;4--古生界;5--燕山早期花岗岩;6--硅化带;7--迪开石化;8--明矾石化;9--绢云母化;10--断裂;11--蚀变带界线
建模作者及单位:
张德全(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该类型矿床与白垩纪火山—潜火山作用有关。矿床产于燕山晚期区域拉伸作用下形成的火山盆地边部的火山机构旁侧,潜火山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受潜火山侵入体控制,矿床中出现一套分带明显的石英绢云母化、石英迪开石化、石英明矾石化和低温硅化的蚀变岩石。
矿床实例:
福建上杭紫金山和碧田铜金矿床。
4
大陆边缘火山岩型铀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吕凤翔、李克俭(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本模式采用成矿物质多源的观点。铀既来自深部重熔酸性岩浆,也来自地表和浅部的含铀地质体;热液来源既有岩浆热液,也有被加热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热源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是提高热液的化学作用能力(溶解、交代、浸出以及反应速度等),一是热液运移的重要动力;运移通道和成矿空间则与构造密切相关,构造控制着矿床(体)的就位和形态。
矿床实例:
江西草桃背铀矿床,铀矿床,铀矿床,广东铀矿床,浙江铀矿床等。
44
大陆边缘火山带上萤石矿床模式1--上升气液;2--下降地下水;--黄铁矿矿体;4--明矾石矿体;5--叶腊石矿体;6--黄铁矿化;7--硅化
建模作者及单位:
李长江、蒋叙良(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模型简述:
成矿方式以热液充填为主。在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期间喷发的熔岩、火山碎屑岩或侵入体遭受风化剥蚀之后,大气降水F渗,并在火山岩及其下伏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中循环,汲取了Fl—、Ca2+等组分,形成含矿热液,上升后在浅部岩石的断裂中沉淀成矿。
矿床实例:
浙江武义杨家、遂昌湖山、龙泉八都及广东河源到吉和江西瑞金谢坊等萤石矿床。
45
俯冲带上与火山活动有关的(金瓜石式)铜金矿床模式1--火山岩;2--砂岩;--英安岩;4--变质岩系;5--矿脉
建模作者及单位:
吴良士、裴荣富(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该类型矿床产于岛孤带上,与火山活动有密切关系。虽然区域受多期次构造变动影响,基底地层发生了广泛的变质作用,但并没有促使金明显富集,形成金矿床。金主要是在变质作用之后,在次火山活动过程中开始大量富集的。
矿床实例:
台湾金瓜石木山、梅树坑等矿床。
46
陆内盆地湖相沉积岩中石膏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王弭力(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来自预备盆地并经过浓缩的卤水流入封闭、半封闭的次级构造凹陷(成矿盆地)中。在较干旱气候条件下,盐湖中卤水经过不断地蒸发、浓缩,并随盐度增高首先析出大量石膏,随后,当卤水矿化度增加,或溶液组分的变化(如氯根的增加),便直接析出少量硬石膏。
矿床实例:
山东大汶口石膏矿床、河北双碑石膏矿床、湖北云应石膏矿、广东三水石膏矿床、云南红河迤萨石膏矿床。
47
新生代坳陷碎屑一化学岩中天然碱矿床模式1---油页岩;2--白云岩;--碱层
建模作者及单位:
袁鹤然(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天然碱矿床是陆源碎屑一化学岩型沉积矿床,沉积环境为内陆盐湖。含碱岩系主要为砂泥岩、白云岩、油页岩一天然碱一石盐岩一泥质白云岩,反映了盐湖由淡化一浓缩一淡化的周期性发展演化过程。
矿床实例:
河南省吴城盐碱矿床、河南省安棚碱矿床、内蒙古察干里门诺尔盐湖碱矿床。
48
陆相盆地中砂岩型铀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吕凤翔、季克俭(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我国的砂岩型铀矿床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尚难建立较为完整的矿床模式。现根据我国这类矿床的一些特点,并参考国外资料,初步提出矿床模式的设想。
(1)富铀的长英质岩石主要包括花岗岩、中酸性熔岩、酸性火山碎屑岩及变质岩等。
(2)铀运移的水质类型,一般以HCO型、HCO—s02一型为主,铀以铀酰碳酸盐或铀酰硫酸盐形式迁移.也可以铀酰络合物形式迁移。
()铀的沉淀,除还原剂(金属硫化物,HzS、CH4等)作用外,相当一部分是被有机质吸附或吸收而沉淀的。
矿床实例:
湖南衡阳铀矿床,广西75铀矿床、81铀矿床等。
49
褶皱带上与碳硅泥岩有关的铀矿床模式建模作者及单位:
吕凤翔、季克俭(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中,铀主要来自富铀大陆风化壳和海底火山喷发物;铀的富集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生物和细菌的作用。因富集因素不同,可形成不同类型铀矿床。
矿床实例:
湖南11铀矿床,广西大浒铀钼镍多元素矿床、湖南铀矿床、湖南铀矿床
50
第四纪洪一冲积砂金矿床模式I.山坡遭受风化剥蚀作用;II.风化产物由山坡向下搬运;III.河谷加深扩大;IV.河流下切和侧向侵蚀;V.缓慢上升
建模作者及单位:
孙国璋(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调查所)
模型简述:
在砂金矿床形成的汇水盆地范围内,砂金来源于变质岩或混合花岗岩为背景的岩金矿床及矿化蚀变带,或来源于中生代地层中含金的粗碎屑岩,或来源于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岩金矿或矿化蚀变带。
矿床实例:
黑龙江省漠河县大林河流域砂金矿床、呼玛县兴隆沟砂金矿床、黑河市罕达气砂金矿床及法别拉河砂金矿床等。
51
陆缘坳陷带中新生代铁帽型金矿床模式1--第四系堆积层;2--砂页岩;--石灰岩(大理岩);4--中酸性侵入体;5--贫金铁帽亚带;6--金次生富集铁帽亚带;7--氧化物硫化物过渡亚带;8--原生硫化物亚带;9--砂金;I--“层状”铁帽型金矿;II--“矽卡岩”铁帽型金矿;III--“斑岩”铁帽型金矿;IV--“脉状”铁帽型(或氧化带)金矿;Z1、Z2、Z、Z4,为分带编号
建模作者及单位:
李瑛、贺菊瑞(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模型简述:
铁帽型金矿床形成于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带中。由于原生矿床特点及其氧化剖面分带性和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的不同,使金矿床的类型、空间定位及其伴生微量元素的配置情况也有所差别。
矿床实例:
江西武山吴家、安徽铜陵鸡冠山、湖北大冶桃花嘴、江西九江丁家山等。
52
断陷盆地中沉积一风化型高岭土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周国平(矿床地质研究所)编梁仕改编
模型简述:
该区高岭土矿床最明显的特点是在沉积作用后又经历了进一步风化改造作用,所以矿床形成经历了前期沉积阶段和后期风化改造阶段。前期沉积阶段的成矿作用受沉积盆地控制,而成矿期的构造运动幅度决定了高岭土沉积层的厚度。成矿后的构造稳定程度又决定了矿床的保存程度。
矿床实例:
广东茂名高岭土矿床。
5
内陆盆地砂钙质粘土中芒硝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陈郁华(矿产资源研究所)
模型简述:
芒硝矿床形成十坳陷或断陷构造背景下的聚盐盆地。若是没有这样一个条件,即使有丰富的卤水,也不能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矿体、对于形成巨厚的矿层来说,构造上持续同沉积沉降作用具有特殊意义。
矿床实例:
内蒙占达拉特旗、新疆七角井、青海芒崖、甘肃中泉子、宁夏巴音达来及山西运城等芒硝矿床。
54
蛇绿混杂岩中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杨岳清(矿产资源研究所)
模型简述:
该类矿床是在蛇绿混杂岩基础上,经后期构造活动和热液叠加,使金逐步得到富集,并在适当的构造部位形成矿床。
矿床实例:
云南的金厂金矿床和老王寨金矿田。
55
古陆缘沉积变质岩中(沃溪式)钨锑金矿床模式
A-矿源层形成;B-早起改造作用成矿;C-晚期改造作用成矿
1-火山喷发;2-原始沉积层(矿源层);-变质岩系;
4-岩浆岩;5-初步富集的含矿层;6-矿体;7-断层;8-凿山运动方向;9-大气降水
建模作者及单位:
盛继福、李岩(矿产资源研究所)
模型简述:
该类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成矿元素的原生沉积、区域变质作用,以及岩桨、构造活动引起的热液改造作用,使早期已富集的成矿元素活化汗移而形成层状、似层状矿体。
矿床实例:
湖南的沃溪金锑钨矿床、淑浦曾家沟钨锑矿床、西冲钨锑矿床。
56
陆坡带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万山式)汞矿床模式
A-含汞建造沉积岩(石油和油田水形成)阶段(ε1-S);
B--含硫矿体(油气和油田水)聚集阶段(D-K1);
C--汞矿成矿(含矿流体遗失)阶段(K1之后)
1--屏蔽层;2--油气;--油田水;4--相变线;5--流体逸出主方向;
6--汞矿体;K1--下白垩统;P1--下二叠统;S--志留系;
O1--下奥陶统;ε--上寒武统;ε2p--中寒武统平井组;
ε2h--中寒武统花轿组;ε2g-p--中寒武统高台组--平井组;
ε2g-s--中寒武统高台组--石冷水组;ε2a--中寒武统敖溪组;
ε1q--下寒武统清虚洞组;ε1n-p--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杷榔组
建模作者及单位:
何立贤(贵州地质矿产局)
模型简述:
该类型汞们末是“含汞建造”由沉积、成岩直到钩.造变形的长期地质作用的产物,是矿源层中的汞在长期成岩作用过程中由固态活化转入液态,又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的最后阶段形成的。
矿床实例:
贵州的万山、大洞喇和茶田等汞矿田。
57
陆坡带上与沉积作用有关的(贡溪式)重晶石矿床模式
陆坡带上与沉积作用有关的(贡溪式)重晶石矿床模式
1--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下段;2--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中段;
--震旦系;4--含硅质钙质磷块岩;5--沉凝灰岩;
6--碳质页岩;7--粉砂岩;8--重晶石矿体;9--海底火山;
10--含矿(Ba)热卤水;11--深大断裂及同沉积断裂
建模作者及单位:
车勤建(湖南地矿局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晚震旦世留茶坡期大规模的海侵从南往北席卷湘西、黔东地区,沉积了一套以硅质岩为主的建造。早寒武世初期,海侵持续扩大,新晃、天柱地区全部沦为海盆边缘,并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在盆地边缘陆坡地带发生大规模的重品石沉积成矿作用。
矿床实例:
湖南新晃、贵州天柱、湖北柳林、安徽东至、浙江富阳、广西三江。
58
陆内断陷带中(永平式)块状硫化物铜铅锌矿床模式
1--碳酸盐岩层;2--砂页岩层;--火山沉积岩层;4--元古宙黑云斜长片(麻)岩;
5--混合盐或混合岩化岩石;6--大陆地壳花岗岩;7--燕山早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
8--含铜、硫、钨等成矿元素的贫矿体;9--张性断裂;
10--含铜、硫、钨等成矿元素的富矿体;11--含金属元素流体的流动方向;
12--断层及其编号;1--中石炭统叶家塆组
建模作者及单位:
艾永德(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华力西期由于大陆岩石圈的拉张、深断裂的活动和深部岩浆上升,由此而引起热异常;深部岩浆本身释放出大量的成矿物质;同时热异常驱动海水对流循环。
矿床实例:
江西永平铜硫矿床、江西东乡枫林钨硫铜矿床。
59
古陆缘海盆中以碳酸盐岩一碎屑岩为容矿岩石的(湘潭式)锰矿床模式
1--锰质;2--蓝藻;--锰矿层;4--物质来源方向;
5--超平泻湖发育有大量蓝藻生物,从各方来的猛聚集于盆地中;
B--碳酸锰在水体中沉淀(化学的、生物的);
C--成岩过程中黑色软泥中的锰质向中心迁移富集;
D--成岩压实、固结成菱锰矿层
建模作者及单位:
湖南地矿局队编梁仕改编
模型简述:
矿床(矿体)局限在黑色页岩中,由矿床(体)向外,围岩中锰含量呈递减变化,因此含矿围岩可出现由黑色页岩和菱锰矿石组合→黑色含黄铁矿和菱锰矿条带的页岩组合→黑色微含锰质页岩组合→黑色页岩组合。
矿床实例:
湖南民乐和湘潭锰矿床。
60
古陆缘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玉龙式)斑岩铜钼矿床模式
1--古生界盖层和基底岩石;2--中--下三叠统火山岩;
--上三叠统泥砂质岩;4--上三叠统碳酸盐岩;
5--上三叠统泥质岩;6--花岗质岩基;7--浅成花岗质侵入体;
8--爆破角砾岩筒;9--带黑点的范围表示斑岩型铜钼矿化;
10--矽卡岩型矿化;11--钾硅酸盐蚀变带底界;
12--钾硅酸盐蚀变带顶界与绢英岩化带底界;
1--绢英岩化带顶界与青磐岩化带底界;
14--青磐岩化带顶界;15--上升岩浆热流体;16--循环天水
建模作者及单位:
芮宗瑶、张洪涛、王龙生(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花岗质岩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埋藏在深部的中间岩浆房;另一部分为高侵位的蘑菇体。中间岩浆房不仅多次对高位磨菇体补给岩浆,同时多次将二次沸腾产生的热流体输送到蘑菇体的顶部。当热流体聚集到一定量时,由下体积的急剧膨胀,则形成强大的机械能,从而对蘑菇体顶部和相邻的围岩产生破坏,形成网状裂隙系统和爆破角砾岩筒,为成矿溶液沉淀准备了构造空间。
矿床实例:
西藏的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铜矿床。
61
古陆缘与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矿床模式
1--裂谷盆地砂砾岩;2--震旦系(盖层);--结晶基底;
4--A型花岗岩;5--正长岩;6--基性岩;7--峨眉山玄武岩
建模作者及单位:
编委据卢纪仁、冯本智、骆耀南、从柏林等资料综合编写
模型简述:
该类型矿床主要与沿着深断裂带侵位的弱碱性玄武岩浆有关。矿体或矿层产于岩体中韵律旋回层的底部,并且大量集中在岩体下部。矿体产状与围岩韵律旋回层一致,而矿体或矿层集中程度随岩体基性程度降低而减少。因此,成矿作用过程实际上是弱碱性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过程。
矿床实例:
四川渡口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西昌太和铁矿床、米易白马铁矿床、会理红格铁矿床。
62
古陆缘与橄榄岩有关的铜镍矿床模式
1--闪长岩;2--辉长岩(岩浆与岩石);
--富含金属硫化物的橄榄岩浆(矿体、含矿岩石);
4--硫化物矿浆(矿体);5--矽卡岩矿体;
6--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7--地幔岩浆源(含镍);
8--中间岩浆库(含硫原始母岩浆发生液态熔离分异作用的地方);
9--岩浆房(岩浆、含矿岩浆成岩成矿的场所)
建模作者及单位:
姚家栋(地矿部成都地矿所)
模型简述:
晚古生代地裂运动的早期,随着超壳深断裂的形成,使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富橄榄石拉斑玄武岩浆上升,向地壳岩石压力释放带聚集,成为中间“岩浆库”。
矿床实例:
四川力马河铜镍矿床。
6
古隆起带上花岗伟晶岩型锡稀有金属矿床模式
1--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二云母(白云母)钾长石奥长石
(早期钠长石)伟晶岩;--富铍白云母钠长石(奥长石)钾长石伟晶岩;
4--富铍铌白云母钾长石钠长石伟晶岩;
5--富锂铷铯铍钽(铌)锡白云母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
6--富锡钽(铌)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
7--钱寒武系(或前泥盆系)绿片岩-低角闪岩相变质岩系
建模作者及单位:
杨岳清(矿产资源研究所)
模型简述:
当地壳深部重熔产生的花岗质岩浆上侵到地壳上部一定部位基本定位后,其顶部和边侧相对富挥发组分,硅质和碱金属的花岗质熔体一溶液则向周围的构造裂隙渗透。
矿床实例:
福建南平含锡稀有金属伟晶岩矿田、广东广宁横山铌钽伟晶岩矿床。
64
陆表海边缘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凡口式)铅锌矿床模式
1--中--上石炭统;2--下石炭统;--泥盆系;4--前泥盆系;
5--碳酸盐岩;6--碎屑岩;7--生物礁;8--变质岩系;9--断裂;
10--地质和岩性界线;11--假整合线;12--不整合线;
1--矿体;14--含矿热卤水运动方向
建模作者及单位:
叶庆同(矿产资源研究所)
模型简述:
该类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时期可以分为沉积成岩期和热卤水成矿期。在沉积成岩期形成富含硫化物的矿化层或矿源层。热卤水成矿期发生在成岩期之后。构造活动使岩层发生变形,产生层间破碎带和断裂。下渗的地下水或油田水萃取了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含矿卤水。在地壳深处,含矿卤水受地热增温或其它热源影响,发生环流。热卤水运移到含有H2S和孔隙的岩层中,或者在矿化层内,或者在断裂破碎带中,产生金属硫化物沉淀。
矿床实例:
桂中泗顶、古丹。湘中禾青、白云铺,粤北凡口、杨柳塘等铅锌矿床。
65
陆表海边缘以碎屑岩为容矿岩石的(宁乡式)铁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吴良士、装荣富(矿产资源研究所)
模型简述:
宁乡式铁矿主要形成于华南海边缘。其形成环境有多种,而以半封闭海盆环境对成矿最有利。产于其中的矿体最集中,分布又广泛,勘查与研究也较详细。
矿床实例:
湖南的涟源插花庙、宁乡景村铁矿床,湖北火烧坪铁矿床。
66
陆相盆地中以碎屑岩为容矿岩石的(金顶式)层状铅锌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朱上庆、覃功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模型简述:
兰坪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大陆裂谷盆地,沉积了2万多米厚碎屑岩,其中含6个膏岩层位,同时有较高的Pb、Zn等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因此,该区具有丰富的卤源、硫源和金属来源。
矿床实例:
云南兰坪金顶铅锌矿床、云龙白洋厂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67
稳定地块上中泥盆世粘土岩——碳酸盐岩中(什式)磷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吴运富(四川地矿局)编,吴良士(矿产资源研究所)修编
模型简述:
矿床形成经历了较复杂的过程。它是在特定的台地上,含磷海水底流上翻,磷胶聚沉于台盆内,后经风暴作用成屑以及重力流搬运,于古岩溶中富集成矿。其中之磷质源于古陆,沉积于海盆中,而碘来自海水,吸附于磷块岩之中。
矿床实例:
四川的什邡马家槽、岳家山、黑沟岭和哉坪等磷矿床。
68
稳定地块上早寒武世碳酸盐岩——硅质岩中(昆阳式)磷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许效松、罗安屏(地矿部成都地矿所)
模型简述:
中国南方早寒武世梅树村期早期磷块岩矿床形成于上升洋流斜坡障壁带和中纬度冬季风暴和热带气旋作用带上。它是在全球性海平面主体上升期,作为最大海侵时的凝缩沉积物,是属于沉积成岩富集和沉积改造富集的_二次沉积成矿的磷矿床。
矿床实例:
云南的昆阳、德泽、雷波磷矿床及四川马边磷矿床。
69
稳定古陆块上古风化壳(修文式)铝土矿矿床模式
定1--寒武系--中泥盆统基底;2--风化区;
--物质迁移方向;4--残积矿床;5--堆积矿床;
6--沉积矿床;7--上覆地层;8--地壳抬升;
9--海侵方向;10--断裂
建模作者及单位:
姚士新(矿产资源研究所)
模型简述:
该类型矿床形成于热带潮湿多雨气候,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古风化壳。基底岩层风化剥蚀发生红土化作用,并在原地堆积下来,或者迁移到不同环境中,如溶洞、断陷盆地、浅海泻湖和淡水湖盆,通过堆积或沉积形成铝土矿床。成矿后若又经表生淋滤作用可使铝土矿进一步富集,形成优质铝土矿。
矿床实例:
贵州的苟江、主庙、修文、云雾山和清镇铝土矿矿床,四川大佛岩铝土矿矿床,湖南李家田等铝土矿矿床。
70
稳定古陆块上中生代断陷盆地中砂岩铜矿床模式
1--含铜风化壳;2--上白垩统--第三系红色膏盐建造;
--上白垩统杂色含铜砂砾岩、砂质泥岩;
4--下白垩统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
5--下白垩统杂色砂岩;6--基底;8--石膏;9--地质界线;
10--岩石(沉积物)孔隙水运移方向
建模作者及单位:
陈文明〔矿产资源研究所)
模型简述:
矿床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古陆上含铜岩石的风化、剥蚀形成含铜风化壳(层)阶段:这时构造运动相当稳定,气候炎热干燥,处于碱性一弱碱性的氧化环境,岩石风化剥蚀速度远大于搬运速度,使铜在表生作用下富集。(2)含铜风化物以碎屑、悬浮体的形式快速搬运,沉积形成含铜沉积层阶段:该阶段处于剧烈上升阶段,气候为以湿热为主的过渡性气候,并具周期性变化,搬运速度一般大于风化剥蚀速度,在河湖中交替沉积中形成矿源层。()含铜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溶解、迁移、富集形成矿体阶段:该阶段处于上升阶段,气候较为炎热干燥,湖盆收缩、湖水浓缩,而含铜沉积物随埋深增大和其中有机质的解体使原来氧化的碱性、弱碱性环境转变为还原的弱酸性、酸性环境。
矿床实例:
云南的团山、大村、六苴、凹地苴、郝家河、铜厂菁、老青山及格依鲊等铜矿床,四川的会理大同厂铜矿床;湖南的九曲湾和车江铜矿床等。
71
稳定古陆块上沉积盆地中(自贡式)岩盐矿床模式
1--砂岩、含砾砂岩;2--灰岩;--白云岩;
4--面状灰岩;5--粒屑灰岩;6--泥岩、页岩;
7--叠层石灰岩;8--石膏;9--石盐;10--条带状石盐;
11--角粒状石盐;12--薄层盐壳;1--石盐假晶
建模作者及单位:
祝有海(矿产资源研究所)
模型简述:
主要成盐环境有泻湖、潮上盐湖、盐滩、盐沼和萨布哈,分别形成块状、条带状、角砾状石盐岩和盐壳等含盐沉积。
矿床实例:
四川自贡、万县、威远和米脂等盐矿床。
72
近代盐湖中锂硼钾/钾镁(钙)盐矿床模式
1--碳酸盐(CaCO);2--碳酸盐(MgCO、CaCO);
--硫酸盐、硼酸盐(钠硼解石、硼砂或镁硼盐);
4--Na、K(Li、Mg)-Cl、SO4、CO(B)盐类;
5--石膏;6--石盐、硫酸钙(钠);7--石盐、硫酸钠、镁盐;
8--钾镁(钙)盐、石盐
建模作者及单位:
郑绵平(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据盐湖盆地结构和排列方式、盐体的形态、展布和成盐作用特征等,将上述两类盐湖的成矿模式概分为多级盐湖次盆地和单一地堑深盆两类。
矿床实例:
青海柴达木察尔汗盐湖、西藏扎布耶盐湖。
7
中新生代陆盆中钾盐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范小华(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勐野井钾盐矿床属于内陆断陷盆地多来源钾盐矿床。断裂构造对钾盐矿床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深断裂控制了盆地的形成与展布,次级断裂将盆地进一步分割并形成钾盐盆地。在气候干旱的条件下,于沉陷幅度大的钾盐盆地内沉积了钾盐矿床。成钾物质来源较多,包括残留海水、深部补给作用以及老地层含钾层位。
矿床实例:
云南思茅勐野井钾盐矿床。
74
褶皱带上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斑岩铜(钼)矿床模式
1--中生界;2--古生界;--黑云母花岗岩;4--二长花岗斑岩;
5--铜钼矿体;6--银多金属矿体;7--破碎带
建模作者及单位:
芮宗瑶、张洪涛、王龙生(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在三叠纪末一侏罗纪早期,该区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发生活化,首先是安山质岩浆广泛喷发,随后有黑云母花岗岩侵入,在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产生强烈的侵位挤压破裂,为后来的花岗质岩浆侵位和热流体上升创造了构造条件。
矿床实例:
黑龙江乌奴格吐山和甲乌拉斑岩铜(钼)矿床等。
75
褶皱带上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黄岗式)铁锡矿床模式
1--晚侏罗世断陷盆地中火山岩;2--6--基底地层(P1)2-砂岩;
--火山碎屑岩;4--大理岩;5--安山岩;6--细碧角斑岩);
7--燕山早期花岗岩;8--矽卡岩;
9--早二叠世火山喷发沉积贫铁矿层;10--铁锡多金属矿体
建模作者及单位:
张德全(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矿床为钙矽卡岩型铁锡矿床。它的成矿作用分为二叠纪顶富集和燕山期定型两个过程。早二叠世海槽中的玄武质岩浆海底喷发过程中,形成与海相中基性火山喷发作用有关的贫铁矿层(品位低、厚度薄)。并且在下二叠统火山喷发沉积岩中锡、砷丰度较高(平均含锡7×10-,含砷11.2×10-6,浓集系数锡为.5,砷为6.2)。因此,早二叠世海底火山作用不仅为燕山期热液成矿作用准备了足够的铁质,也提供了一定的锡。燕山期陆壳强烈活化,在基底(二叠系)隆起区含锡花岗岩浆沿区域大断裂上升并侵入于早二叠世地层中。岩浆期后高温热流体与围岩交代形成钙矽卡岩,并改造或汲取早二叠世火山岩中的贫铁矿层及锡金属,形成铁锡多金属的工业富集。
矿床实例:
内蒙古黄岗铁锡多金属矿床。
76
褶皱带上与火山一侵入活动有关的(白音诺式)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模式
1--晚侏罗世火山断陷盆地(J);2--下二叠统未分;
--5--下二叠统(--泥质板岩;4--大理岩或结晶灰岩;
5--砂质板岩);6--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γδ25);7--矽卡岩及矿体;8--热液循环系统;
①石榴子石矽卡岩(Fe、Sn、Cu);②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Cu、Zn);
③石榴子石辉石矽卡岩及辉石矽卡岩(Pb、Zn);④辉石矽卡岩(Pb、Zn、Ag)
建模作者及单位:
张德全(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该类型矿床为与中生代中酸性超浅成一浅成侵入体有关的锰钙矽卡岩铅锌矿床。
矿床实例:
内蒙古白音诺铅锌矿床和浩布高铅锌矿床。
77
古隆起带上与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银岩式)斑岩锡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芮宗瑶、张洪涛、王龙生(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通过陆壳的部分熔融作用,产生改造型花岗质岩浆。这种岩浆在上升到中间岩浆房后再发生分异作用和压滤作用,产生富水富氟富锡的长英质岩浆,在其上侵过程中发生岩浆二次沸腾。通过二次沸腾分离出来的热流体相(或挥发相)必然要与已冷凝的顶部斑岩发生反应,则依次形成钾长石更钠长石化花岗斑岩、黑鳞云母黄玉云英岩化花岗斑岩、绢英岩化花岗斑岩、顶部硅化核。工业矿化主要产于黑鳞云母黄玉云英岩化带和绢英岩化带。
矿床实例:
广东银岩等。
78
陆内与中浅成花岗岩类有关的(西华山一大吉山式)钨钼铍铌钽矿床模式
1--古生界;2--花岗岩;--石英脉型;4--伟晶岩型;
5--云英岩型;6--花岗岩型;7--“五层楼”结构
(A-1线脉带;A-2细脉带;A-细--大脉带;A-4大脉带;A-5尖脉带);
8--“三层楼”结构(B-1线细脉带;B-2大(细)脉带;B-尖灭带)
建模作者及单位:
盛继福、李岩(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该类型钨矿是与中浅成酸性富碱的花岗岩有关,包括花岗岩型、伟晶岩型、云英岩型及石英脉型等钨矿床,每一类型在成矿上各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并具有一定矿化形式。
矿床实例:
江西的大吉山、黄沙、漂塘、盘古山、西华山、荡坪等矿床,福建的行洛坑矿床,广东的红岭和下桐岭等矿床。
79
褶皱带上与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模式
建模作者及单位:
吕凤翔、季克俭(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本模式采用浸出观点,认为铀主要来自已固结的岩体和围岩,在大气降水、地下水、深部来源水作用下铀被浸出、迁移而富集成矿。现依据杜乐天教授等提出的下降水、下降铀和上升水、上升铀双重成矿模式的观点,建立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模式。
矿床实例:
铀矿床、铀矿床、22铀矿床、0铀矿床、铀矿床、铀矿床、铀矿床等。
80
陆内与中浅成花岗岩类有关的(香花岭式)铌钽钨锡铍铅锌矿床模式
1--花岗岩浆;2--不混溶的氟化物熔浆;--成矿流体;
4--黑云母碱长花岗岩;5--钾长碱长花岗岩;6--钠长碱厂花岗岩;
7--云英岩;8--富黄玉花岗岩斑岩(似翁贡岩);
9--花岗斑岩;10--香花岭岩;11--似伟晶岩壳;
12--云英岩型钨锡矿脉;1--断裂带;14--寒武系硅铝质碎屑岩;
15--下泥盆统硅铝质碎屑岩;16--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17--汗铍(锡)条纹岩
建模作者及单位:
杜绍华(地矿部宜昌地矿所)、黄蕴慧(矿床地质研究所)
模型简述:
富挥发分和成矿元素的壳层深熔岩浆,沿背斜翼部上侵至岩浆房。在岩浆房中,岩浆经过充分的分异作用,产生分馏,并分凝成碱质的花岗质熔浆、不混熔的氟化物熔浆和成矿流体。由于燕山期的多次构造活动,它们分别沿断裂系统上侵就位,形成了分异演化极为彻底、岩相分带甚为明显的含铌、钽的碱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富氟花岗斑岩和含铌、钽的香花岭岩。此后,由于岩浆房中的成矿流体沿断裂和裂隙系统上升,并对不同性质的围岩进行充分的扩散交代作用,形成了以癞子岭岩体、尖峰岭岩体和通天庙岩体为中心的上述不同类型的矿床。
矿床实例:
湖南的香花岭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香花铺钨锡铅锌硫化物矿床、东坡野鸡尾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宜章界牌岭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81
陆内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柿竹园式)矽卡岩型钨锡铋钼矿床模式
1----燕山早期第一至第三次侵入岩;4--燕山晚期花岗斑岩;
5--震旦系--寒武系;6--泥盆系;7--石炭系--二叠系;
8--云英岩及云英岩化;9--云英岩--矽卡岩钨钼铋矿体;
10--矽卡岩钨铋矿体;11--网脉大理岩锡铍矿体;
12--矽卡岩铜锡矿体;1--矽卡岩磁铁矿锡铋矿体;
14--黄铁矿铅锌矿体;15--大脉及细脉型钨锡矿体
建模作者及单位:
王昌烈、胥友志(湖南地矿局湘南地质队)
模型简述:
燕山期花岗岩的侵入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和较高温的热液。泥盆系以前的一套碎屑沉积岩中W、Sn、Mo、Bi元素含量均高(高于维氏值倍以上),且节理裂隙发育,孔隙度大,透水性好,在岩浆热源的趋使下,地下水加速循环,汲取了碎屑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热水溶液。这种热水溶液和岩浆结晶分异的含矿溶液为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海进程序底部的不纯碳酸盐岩是形成矽卡岩的前提。深断裂旁侧的南北向与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为成岩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岩浆的多次叠加活动和岩浆热液的多阶段演化是矿床形成和富集的关键。
矿床实例:
湖南的郴县柿竹园、新田岭、宜章瑶岗仙、汝城砖头坳、桂阳黄沙坪、临武香花岭等矿床。
新疆天地源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是集矿产资源开发和矿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化集团公司。在新疆拥有多处采矿权、探矿权。矿种涵盖金、铜、铅锌、铁、钛、玉石、大理石等。公司在行业首创"矿业权服务交钥匙工程"一站式服务模式,具备地质勘查、矿山设计、地灾评估、矿权评估、环境评价、节能评估、安全评价、安全培训、职业评价、工程勘察、物探钻探等业务资质和能力。形成了专业化、系统化、高效化服务平台,极大便利了矿业参与者。公司立足矿业,科学筹划,规范运作,开拓创新,永续发展。
联系-
邮箱:
qq.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好社群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