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一方温脾汤

温脾汤

《千金备急方》

[组成]

大黄五两(15g)当归干姜各三两(各9g)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各二两(各6g)

[用法]

上七味,呚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服,日三。

[功效]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主治]

寒积腹痛。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方解]

本方治证系由脾阳不足,寒积中阻所致。寒实冷积阻于肠间,阳气失运,则便秘腹痛,绕脐不止;脾阳不足,不能布达四肢,则手足欠温,脉沉弦。此时单用攻下,必更伤中阳:纯用温补,则寒积难去。惟攻逐寒积与温补脾阳并用,方为两全。方中以附子温补脾阳,祛除寒邪;大黄泻下,攻逐积滞,大黄性虽苦寒,但与辛热之附子相配,而具有温下之功以攻逐寒积,共为君药。芒硝、当归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阳祛寒,均为臣药。人参合甘草益气补脾,是其助阳须先益气之意,为佐药。其中甘草又能调和药性,兼使药之功。诸药合用,具有寓温补于攻下之中的配伍特点,是为温下之著名方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热痢门中另有一温脾汤,治下久赤白,连年不止。较本方少芒硝、当归,大黄用四两,且附子用量大于干姜。前者寒盛,其症大便不通,脐腹绞痛,故硝、黄并用,且干姜用量大于附子,意在以散寒为主;后者治久痢赤白,虽有寒积,但其证大便自利,故只用大黄,并减其用量,同时重用附子,意在以温阳为主。两方虽皆为温下寒积,但其证有异,因之处方用药、用量则有所不同。此等入微之处,值得考究。

[运用]

1.本方为温下剂的常用方剂。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畏寒喜热,苔白,脉沉弦而迟为证治要点。

2.若腹中胀痛者,加厚朴、木香以行气止痛;腹中冷痛,可加肉桂、吴茱萸以增温中散寒之力。

3.可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属寒积内停证者。

[经验]

例:患者,男,64岁,年3月10日初诊。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有大便秘结史6年、尿毒症4年、MHD3年。患者透析1年后完全无尿,便秘日渐严重,大便5~7d一行,每次排便30min以上,大便干结如羊粪,排便费力,排便时心悸、汗出,便后乏力,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呆,胃胀,腹满,舌淡白,脉沉细。曾先后口服果导片、麻仁润肠丸、六味安消胶囊、胃苏颗粒、西沙比利等,并配合定时排便、腹部按摩、外用开塞露等,均未明显缓解。曾2次因不完全性肠梗阻在本院住院治疗,期间行全消化道造影及纤维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大便检查正常。肛门直肠指检除外肛门出口梗阻。

诊断为慢性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笔者用温脾汤加味:大黄15g,人参10g,附子6g,干姜9g,甘草6g,黄芪15g,肉苁蓉30g,枳实12g,白术15g。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服7剂后,大便3d一行,每次排便15min以上,大便微干,排便不费力,胃胀、腹满及排便时心悸、汗出、便后乏力减轻。守方并改大黄为25g,附子10g,继服7剂,便秘完全治愈,畏寒等伴随症状消失,食欲大增。后将上方改为蜜丸,口服2个月停药,随访至今,便秘1年半未再复发。

按:本案患者尿毒症多年,脾肾阳虚,故见寒象。因命门火衰,肾阳不足,阴寒内生,留于胃肠,阴气固结,阳气不运,使大肠传运无力而见便秘;肾阳虚致脾土失于温煦,脾不健运,浊邪内攻,脾胃失和出现纳呆、食少、胃满、腹胀。本方以附子、干姜温补脾肾;大黄通腑泄浊,使浊邪有出路;人参、黄芪、白术健脾养胃、补中益气,且白术又能利水祛湿;肉苁蓉温肾扶阳、行膀胱气化、通便;枳实破气消痰,能消除腹胀;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温补脾肾治本,兼以健脾和胃、攻下邪毒治标。

例:患者,男,54岁,年12月11日初诊。原发病为梗阻性肾病,已经MHD7年。患者现无尿,每周透析3次,每次4h,KT/V1.2,达到充分透析,其感染、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高血压等都得到有效控制。患者2个月来体重下降5kg,大便3~5d一行、微干,或6~8次/d、便溏,厌食,纳少,每天进食以低能半流质为主,乏力,畏寒肢冷,舌白如玉,无苔,脉沉。

查:血红蛋白8.5g/L,血清白蛋白2.5g/L,血清前白蛋白0.19g/L。大便检查正常。全消化道造影及肠镜检查除外器质性疾病。结合SGA综合营养评估为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每次透析时加静点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配合口服吗丁啉、乳酶生等药,治疗2周无改善,从第3周开始配合口服汤剂。

处方:大黄15g,人参10g,附子6g,干姜9g,甘草6g,黄芪20g,枳实10g,白术20g,白扁豆15g,山药15g,砂仁10g,紫苏梗6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患者大便成形、两日一行,食欲改善。守方继服14剂后改为蜜丸,续用3个月,患者食欲增加,体重增加2kg,大便每日1次、成形,乏力及畏寒肢冷好转,舌淡红,脉和缓有力。

查:血红蛋白9.0g/L,血清白蛋白3.6g/L,血清前白蛋白0.36g/L。SGA综合营养评估为轻度营养不良。

按:营养不良是MHD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其最主要因素是摄入不足、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存在。长期营养不良也增加了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会。本案患者透析充分,感染、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高血压等都得到有效控制,故其营养不良主要是能量摄入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在肾中元阳的温煦下,首先是胃能受纳,脾能运化,水谷精微才得以运化输布,各个脏腑才能正常发挥作用。本案中医辨证为肾阳虚,水道不通,则无尿,湿浊之邪内生;脾失健运,胃不受纳,水谷精微不得输布全身,气血生化乏源,肌肉筋骨失于濡养,故见厌食、消瘦、大便失常等表现。舌白如玉无苔,为脾阳虚之象。故用温脾汤以温补脾肾之阳。方中附子、干姜温肾阳;大黄利湿降浊,其减量是为免伤正气;黄芪、白术、白扁豆、山药益气健脾;枳实、砂仁、紫苏梗行气和胃。全方补阳气、祛浊邪、健脾和胃,气血生化有源,则疾病向愈。

案:患者,男,53岁,年10月5日初诊。有糖尿病肾病史15年、缺血性心脏病10年,心功能Ⅲ级。

患者因透析时机选择较晚,现已MHD3年,透析结束后经常发作心绞痛合并快速房颤,长期口服硝酸酯类药及抗心律失常药。24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0次/min,心房纤颤,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ST-T改变。

现证见:面白体瘦,精神倦怠,时欲寐,畏寒肢冷,少气懒言,动则心悸,纳少,无尿,水肿,舌淡,脉结而细。

处方:大黄15g,人参15g,附子10g,干姜9g,甘草6g,黄芪30g,枳实12g,白术15g,肉桂10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患者食欲渐增,自觉畏寒肢冷减轻,大便每日1次。守方继服14剂后,患者精神倦怠、时欲寐基本消失。后改间断服用本方蜜丸善后。

按:本例患者出现的精神倦怠、时欲寐为阳气衰微、精神失养所致,乃少阴阳虚之证。本病虽病位在心,然其本在肾。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心阳为气血运行、津液流注的动力。心失肾阳温煦,则可见心悸、脉结而细、肢冷、气短等心肾阳虚之证。张景岳说:“脉来迟缓,总因元气不足,肾阳为诸阳之本,心阳根于肾阳,肾阳不足则心阳式微,不能温运血脉,故脉来迟缓,心阳不足,心失所养而作悸,气化不利水停于下而为肿。”故治宜温阳益气养心为法。以温脾汤温阳祛浊邪;肉桂助心阳;黄芪、白术益气健脾;枳实行气和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促进心肌能量储备,扩张冠状动脉;附子的活性成分能恢复窦房结传导时间,并有强心作用。

MHD患者临床症状复杂,病情危重;其病位虽在脾、肾,但累及肺、胃、大肠等多个脏腑;主要病机为脾阳亏损,肾阳衰微,浊邪壅盛,三焦不行,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例:赵某之母,56岁,莱西县绕岭公社东屯大队人。素有气管炎宿疾。年冬因患感冒发热,呼吸困难,医院住院治疗约半月,病情虽有好转,但昼夜汗出不止,低烧不退。出院后,又曾服收涩敛汗方药多剂,治疗旬余,汗出未减。

诊其面色萎黄,精神萎靡,大汗淋漓,被中热气腾腾,而患者仍觉畏寒,腹痛,不能食,七日未便。查腹软凹陷,左脐旁略硬,压痛。舌淡红、苔白根厚少津,脉弱,沉取略弦。辨为汗多伤阳,气阴亦虚,兼有腑实之证。拟温脾汤加减。

处方:党参15g,当归15g,甘草9g,干姜4.5g,附子4.5g,大黄4.5g,芒硝6g,天花粉15g。水煎服,3剂。服2剂后,大便即通,汗收身凉,腹部舒适,知饥能食。

往期精彩回顾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经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







































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节假日白癜风专家会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cd/1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