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学中药桑叶

  每日学习一医院整理总结出来的一套便于记忆的中药学习方法。这里是一个适合所有中医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平台。本方法集图文、鉴定、炮制、相似药性鉴别等为一体,实时     

桑叶别名黄桑叶。共性: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主治: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菊花别名白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桑叶和菊花共性为: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卫分证,肝阳上亢之眩晕,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及肝阴不足之视物昏花等证。差异为:桑叶性寒,主入肺经,善清肺热、宣肺气、润肺燥而止咳,凉血止血;菊花性微寒,主入肝经,平肝、清肝明目力较桑叶为胜,肝阳、肝热所致的目疾多用,清热解毒。

3别名      

  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叶、霜叶霜、桑叶蜜、桑叶、冬桑叶

4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桑叶。

5

性状鉴别 

  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6性味归经

  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7性能特点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8功效主治    

  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9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10注意事项         

  1、不良反应机制:桑椹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致使肠道内的消化酶不能破坏C型产生荚膜杆菌B毒素,而引起出血性肠炎。桑椹含脂肪酸,过量食用对消化道可产生刺激症状。

  2、不良反应:过量服用中毒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大便呈果酱样,皮疹、风团、喉咽肿胀,胸闷不适,伴有烦躁不安、精神倦怠、面色青灰、口唇干燥、四肢发凉,严重时因出血性肠炎导致血压下降、脱水、休克而死。

11现代研究 

  含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脱皮甾酮(ecdysterone)、β-保甾醇、芸香甙、桑甙(morocetin)、异槲皮甙、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东莨菪甙(scopolin)、α-、β-已烯醛(α-,β-hexenal)、葫芦巴碱(trigonelline)、胆碱、腺嘌呤、天冬氨酸、氯原酸。

  桑叶叶含芸香苷,槲皮素,槲皮苷,桑苷(Moracetin),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东莨菪苷,胡芦巴碱,胆碱,牛膝甾酮,菜油甾醇,羽扇豆醇,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绿原酸,内消旋肌醇,维生素C、B1、B2,叶酸,多种氨基酸等。

  桑叶含挥发油,内含丁香油酚、愈创木酚等。

12药理         

  1、抗菌作用:鲜桑叶煎剂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炭疸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煎剂还有杀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2、降血糖作用桑叶在脱皮固酮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糖尿病;或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抗胰岛素血清引起的小鼠高血糖症均有降血糖作用。 

13中药经典附方    

  1、治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人芒硝。(《濒湖集简方》)

  2、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3、治小儿渴: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胜金方》)

  4、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琶纳之。(《仁斋直指方》)

14

老师留作业:明天一味学中药

小提示: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

动力?源于您对我们的







































白癜风遗传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那个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cd/12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