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032465.html
文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高汇丰
你有没有想过,年以前高达5成以上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成活率,为何后来会暴跌至1成不到?年兴旺发达的海参养殖产业,为何会在年出现大崩溃?有人说是因为病害,有人说是因为环境污染,或许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可以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答案。
3月19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依法应按兽药管理的水产养殖用物质类型清单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正式向行业各界征集关于把相关水产非药品纳入兽药管理的意见建议,一时间业内人士纷纷建言献策→。中国渔业协会水产动保分会也向渔业渔政管理局提交了一份意见反馈稿,正是这份建议稿,对上述问题做出了意想不到的回答,并揭开了水产投入品行业的惊天大秘密。强氧化剂的过量使用是养殖成功率降低的元凶?!建议稿里提到,强氧化剂(溴氯海因、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过硫酸氢钾、二氧化氯等)的滥用,是导致近十年来我国水产养殖越来越艰难的最大原因。因为这类产品本身也是最强的消毒剂,能杀灭所有有益、有害菌和其它微生物,造成养殖环境的频繁突变。尤其是作为改底产品高频使用,就好比人每天吃抗生素一样,频繁的一波又一波被杀死的微生物,解体后的菌藻毒素在水体中溶解泛滥成灾,对水生动物肝脏与免疫力形成长期毒害和伤害。长期将这类产品当作底质改良剂和水质改良剂使用危害甚大,甚至是毁灭性的。建议稿里指出,从年开始部分企业联合学者、媒体开始在广西、广东等华南地区强推过硫酸氢钾、过硫酸钠和二氧化氯,年达到顶峰。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国南方南美白对虾养殖成活率从50%-70%逐年下降至10%以下,广西部分地区甚至降至3%,年对虾养殖业一片萧条,跑路破产比比皆是。随后,在养殖户开始摒弃使用这类产品或大幅降低使用频率后,华南地区对虾养殖成功率开始逐年回升,到年底成活率达到30-40%,为近年最高。海参市场从年大兴旺到年大崩溃,强氧化剂在其中大量使用,造成的规律与南美白对虾的兴衰也惊人相似。除了强氧化剂,建议稿里也提到要强化重金属(铜、银)产品、抗生素、化学农药、高毒强还原剂(如硫脲、二硫氰甲烷)等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带来严重风险的产品的控制,将它们纳入兽药GMP定向监管。水产类兽用GMP脱离水产实际GMP产品形式大于实际建议稿指出了目前危害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两种现象:一是GMP管理和标准基本是按照人药管理和畜禽药品管理生搬硬套,脱离我国水产行业实际(水产行业的水污染非常严重,各种肥料、粪便、农药、工业污染、生活垃圾在日常排污和暴雨冲刷下汇入各种水系并全部进入到河流、湖泊、近海滩涂的各类养殖场,因污染造成的水生动物恶性疾病,怪异、多发、层出不穷);国标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现实情况大多是按照规定剂量要么根本无效,要么造成死亡和事故,少部分兽药企业为追求效果冒险非法添加来适应市场,更有部分GMP兽药厂的相关人员教唆兽药GSP经销商偷卖抗生素原粉和农药原药(没有从事过兽药工作的人是不敢通常也没有门路偷卖原粉的)。二是水产类兽用GMP行业规范脱离水产实际,行业无力适应去创新,从年到年的14年期间,我国高速发展,养殖环境情况日趋复杂,但水产类的新国家标准少的可怜,完全无法适应这种形势;在这种大背景下绝大多数GMP企业为了避免倒闭和活下去,纷纷缩减GMP规模并另外增设水质改良和生态修复类产品车间或工厂;因这类产品取材总体绿色适应我国绿色化和食品安全的大趋势,反而大大促进了高污染背景下水产行业的绿色发展和食品安全,目前占到水产投入品的90%规模,与GMP产品比例是9:1。行业中现有国标产品和GMP是水产行业向西方学习的产物,是产生药物残留、违法用药和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侧面,原因是现有GMP产品形式上的东西大于实效。比如:当鱼虾蟹生病时渔民治病心切,按照GMP用法用量使用不见效,就会加量再加量,一种药品不见效就会再加另外一种或几种,这样原来GMP规定的休药期和药物残留安全边界就统统失效,而这些都是在高度合法的情况下完成的,谁都没责任,但食品安全隐患已经形成。水质改良剂和生态修复类产品是中国水产业健康发展的无名英雄农财宝典记者发现,建议稿中还提到,在水产行业中,兽药和GMP占绝对主流的年~年,水产食品安全事件比比皆是,有的在国际上都掀起轩然大波。但在全行业大力推广水质改良和生态修复类产品后,从年后水产行业告别了此起彼伏的恶性事件,近年只出现过一例较大的水产事故(即年用农药杀青苔引起水草死亡的恶性事件),而且主要的出事产品是出自江苏三家大的GMP厂或其关联企业。有赖于国家对违禁药品和非法添加农药抗生素行为的坚决打击,并制定禁抗、限抗的行业政策,同时大力动员全国人民都参与到治理环境修复生态的行动中来,水产行业水质改良剂,生态修复剂、底质改良剂(不包括强氧化剂)、解毒剂、生物益生菌,生物代谢物、大量中草药(如麦饭石、膨润土、菠萝汁、生姜、大蒜)等非药品应运而生,降解消除了大量药物残留,让我国水产业近十年来少了很多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在这个背景下水质改良剂和生态修复类非药品做了无名英雄,为我国在水产绿色化的道路上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如此,但相关产品仍旧被少数想靠规模、资金、人脉、营销模式抢占市场的企业或不了解水产市场的少数专家或外行污名化。全面放开中草药等水产养殖投入品建议稿还提议将中药(植物材料)、益生菌、生物代谢产物、植物源绿色活性材料等投入品在水产养殖中全面放开。中药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中药和中医是我国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广受国人喜爱。按照西药的标准制定中药的标准会偏离养殖实际,中药提取后违背了中医全草入药的基本特点,中药的现代检测方法也不能反应中药的本身特性,如产地不同药性不同,东北的野生人参皂苷远低于人种植参的皂苷,但功能结果恰恰相反。若按此标准则野生人参便是不合格的或不好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药标准的制定是复杂的。在本次新冠疫情中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西医一开始排斥中药中医,认为按照中药中医是乱来,不科学,但在本次疫情中中药却是最大的功臣,涌现出一大批随机组方的中药,每个省每个医生都有不同,疗效确切,如果按照西医和GMP这些药品很多都是违法违规的。中药如果简单的强行被列为管制品,有三个弊端:首先因中药产地的差异会使大多数产品不合格或质量波动,必将形成全民违法,进而在政策上形成执法队伍的庞大的寻租空间;其次会大幅提高产品成本、养殖成本,对养殖发展形成阻碍,很多厂家会采用背离中医中药特性的方式去提取中药,只提取所谓的主要成分,而把大量的有用复杂成分抛弃,降低药效推高成本,丧失初心;再者中药包罗万象,如滑石粉、石灰、芒硝、食盐、石膏、陈醋、生姜、辣椒、乌梅、木瓜藤、各种蜜等都是重要的中药,还有大量的新鲜植物如蒲公英、鱼腥草、桑叶、麦芽、败酱草、白花蛇舌草、松针等几百种植物也是重要的中药,而且干的和新鲜的状态功能完全不同,这些新鲜的中药是无法作为兽药标准的。目前我国兽药和水产行业缺乏真正的懂中药中医的人才,针对污染严重的高密度养殖环境,渔民和企业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环境,有条件的可探索找到合适的中药组方(类似中医一人一方的特点)。建立水生态修复(保健)行业实施多类别科学分类管理反馈稿还强烈建议建立水生态修复(保健)行业(包括水质改良、底质改良、解毒、水草种植、培藻、净水、和养殖设施),从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开始,与兽药标准严格区分开。因兽药的国际定义以及管理规范与水产行业的特点格格不入,硬捏在一起会造成很多认知和政策混乱,会更加远离食品安全。环境水污染、养殖高密度自污染,饲料不当崩解污染、动物代谢污染、地下渗毒污染以及随气候频繁变化高度叠加的环境污染是水产养殖的根本和永恒问题,必须科学对待、精准施策才能保证行业健康发展。这也是市场强烈推动非药品高速发展的主因,我国在比较污染的水体里养出世界上最健康的鱼虾蟹海参等水产品,堪称世界奇迹(大量出口、连年检测合格率都非常高),水生态修复产品在里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民间也都认可水产品的绿色安全程度远远优于自命不凡的畜禽(牛羊)行业(合法的抗生素和杀虫药密集大量使用是这些陆地养殖动物的标配,其绿色化的步伐远低于水产行业)。做好相关有害违禁品(如抗生素、农药、有害生物菌种、激素等)的公示,并不断增补新发现的有危害品种,如NP、TX系列产品(国标溶碘活性剂)是人用避孕药,且每年更新。同时严厉打击相关有害物品的造假和使用,如利用国标检测方法缺陷在戊二醛中掺入大量甲醛冒充戊二醛,以及在养鱼中大量使用甲醛杀虫(尤其是加州鲈)等行为。另外借鉴西药管理、保健品管理、消毒剂单独管理、医院自由处方制剂管理(医院一年就自己配制中药各类汤药5个多亿)、药酒、药食同源管理、日化管理、彩妆、洗涤剂管理等多类别的科学分类管理,而不是懒政、简单化搞大一统的GMP管理。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归农财宝典(ncbd)所有,作者: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高汇丰,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期编辑:Young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