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告别援助 http://m.39.net/news/a_5778321.html
消渴是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量多,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西医的糖尿病与此相似。本病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其病机为阴虚燥热,也有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甚至变生它病,尤以痈疽之类为常见。其病变主要在肺,胃,肾,而以肾为主。
在中医临证上区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一般以口渴多饮为上消,属肺燥;多食善饥为主者属中消,为胃热;以多尿为主者为下消,属肾虚。《伤寒论》是这样说的:饮水多而小便少者,水消于上,故名上消;食谷多而大便坚者,食消于中,故名中消;饮水多而小便多者,水消于下,故名下消;本证初起多属燥热为主,若病程较长,则阴虚与燥热并见,病久则阴虚为主,并可出现气虚和阳虚的表现。在治疗上多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主。
一,上消
表现的证为反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质红少津,舌苔薄黄,脉洪数。治疗上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伤寒论》说:“消渴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渴而饮水,水入即消,而仍然口干舌燥,是热邪过盛,所以以白虎汤加人参,以清热生津。
二,中消
表现为多食善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苔黄干,脉滑数。《伤寒论》说:“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这里所说的消渴的病机为胃热亢盛,以消谷善饥,小便数,大便坚为主证,据证用药以调胃承气汤,以大黄的苦寒以泻热,芒硝的咸寒以润燥,这两种药物配合以清泻胃肠子燥热,灸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胃气。总观此方,泻中焦胃肠之燥热,以防燥热上迫肺中津液,下耗肾液。胃火消除则不能消灼水谷津液,所以消谷善饥,大便干结可除。
三,下消
表现为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尿有甜味,口干,头晕,腰腿酸痛,舌质红少津,脉细数。《伤寒论》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这里的“男子”是指房劳伤肾,也就是论述了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承,又不能化气助阳以摄水的下消证。由于阳虚气弱,肾阳衰微,不能蒸腾气化,气不化津,水液不能上承,故以附子,桂枝壮肾阳,补命门之火,助气化,散寒饮;地黄,山茱萸,山药滋阴补肾,以阴中求阳。茯苓,泽泻以利水,牡丹皮以清肝,故真火蒸化,上升津液,消渴可除。
四,消渴日久
消渴病,病程日久易于出现因为阴液亏虚,阴血不足而引起的阴阳俱虚,出现四肢怕冷,指端麻木,肌肤苍白,感觉迟钝等现象。这是消渴证最容易出现的并发证。《伤寒论》说:“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证,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病程日久,阴阳俱微,则身体顽麻,不知痛痒,好似风痹之象,但不是真风痹,以黄芪固卫,芍药养阴,桂枝调和荣卫,托实表里,驱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枣益脾,养血和营。总观此方具有益气通阳,养血调经的作用,可以治疗上述的症状。
欢迎点评,有兴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