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个脉象,准确使用承气汤类方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承气汤类方是医圣张仲景创制的一系列经典方,不过有些医生在临床上担心承气汤力量过强而不敢轻易使用。今天小编带大家学习一下“承气汤类方脉”,以后如果遇到这种脉象,就找到了使用承气汤类方的重要依据。

在临床中,我使用承气汤类方的最主要依据是出现沉滑脉。临床实践证明,在出现沉滑脉的情况下使用承气汤类方加减,无论是何种病证,效果都十分可靠。当然,这并不等于承气汤类方的使用要局限于沉滑脉。

我们来看看病案。

患者,女,27岁。因“月经后期”前来就诊,否认怀孕可能。患者心情烦躁,小便黄涩痛,膝盖酸痛。舌水滑舌尖红。双关脉沉滑,双尺脉细弦,脉象如图。

《图解脉诊:中医脉诊从入门到精通》

对于这种类型的脉象,双关脉的沉滑,提示中焦的积聚较深,必然需要用承气汤类方去清除。尺脉的沉弦细,提示了水饮停留和津血不足,需要用温化的方法。那么这样一来,桃核承气汤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了。

另外,即使抛开脉象,单从症状来看,月经后期、烦躁、小便黄涩痛,是明确的血结并血燥证,从这个角度看,也是桃核承气汤证。我在临床上,凡是见到月经后期伴有心情烦躁的,只要脉象没有大的偏差,都会考虑使用桃核承气汤。这个经验是从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中学来的。其主要依据来源于《伤寒论》条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因此处方就以桃核承气汤为主。

因为沉滑脉同时出现在双关脉,难以排除双关气弦脉被掩盖的情况,所以加上四逆散,组成大柴胡汤方义。因为患者伴有突发的膝盖痛,加麻杏苡甘汤。血结燥热波及膀胱,故加上鬼针草清除尿路的水热。处方如下:

桂枝5g,桃仁15g,大黄12g,芒硝15g,茯苓15g,炙甘草10g,鬼针草20g,柴胡15g,枳壳15g,白芍15g,鸡矢藤30g,麻黄5g,杏仁15g,薏米30g。5剂。

患者服药后,很快月经就来潮了,并且膝盖也不痛了。

下焦血结成阳明燥热引起的膀胱蓄血证,有时候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小便异常,严重时膀胱蓄血和膀胱蓄水证就会同时出现。两证同时出现常常见于一些老年患者,证见腰痛、大便难、小便点滴涩痛。我以前没有经验的时候,处理没有章法,后来想清楚了这个病机,现在,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套路就是先用桃核承气汤加五苓散,往往就会二便通畅、腰痛减轻,随后即用肾气丸为主调理,这样效果都还可以。

﹏﹏﹏﹏重磅临床新书

脉诊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对于大众来说,脉诊充满了神秘色彩,而学习中医的人则更加深刻体会到学好脉诊的重要性。学习脉诊的一大难点是指下的感觉难以准确描述,哪怕古人使用如盘走珠、如按琴弦这样的类比方法,也不够直观清晰。

如果用图画展现出不同脉象的特点呢?

相信大家看过上文之后,对于苓桂术甘汤的脉象一定有了更具象的理解。在这本《图解脉诊》中,作者从诊脉的基础手法,到临床方脉结合,层层深入地带领大家学习脉诊。不论你是零基础的中医爱好者,还是拥有一定实践基础的专业人士,都能从中学有所得。

《图解脉诊:中医脉诊从入门到精通》

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阅读

本书以大量直观的图示帮助读者快速学习和掌握脉诊。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和中篇阐释了脉诊的基础知识,以图文形式对常见脉象进行了论述。下篇以临床医案和《伤寒论》经方为依托,进一步分析各种临床病例的脉象,将那些已经通过临床反复验证的稳定性高的脉象,用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本书既是图解脉诊,也可以理解为脉解伤寒方,为经方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往期精彩推荐RECOMMEND

中药治疗肝硬化,老中医强调这3点

按按耳朵就能治痛风的“神奇”方法!

中医推拿“秘传”手法,解决膝关节和半月板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图解脉诊:中医脉诊从入门到精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董雪峰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xz/75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