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看点:中草药中,蕴含着不一样的中国智慧。什么是草药,什么是哲学,什么事与人相处的方式……这部纪录片,可以带你去探讨。
周四
思维??
全文共字,阅读时间8分钟
??????
往年春天,我们一家老少四处踏青。奶奶们最大的乐趣是挖野菜,挖荠菜、挖蒲公英、挖苜蓿。
往年春天,人和人之间打招呼的方式里还有这样一种,您挖的是什么菜呀?这菜怎么吃呀?
今年,春都快过去大半了。看样子,要和野菜明年再见了。
不能挖野菜去,寄情于纪录片《本草中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这部纪录片里,感受一下咱们中国人对于野花、野草的钟爱。
《本草中华》创下了卫视播出纪录片最高收视率,成为纪录片创下的一个奇迹。
《本草中华》和之前咱们介绍过的《水果传》是同一家纪录片公司——云集将来制作。
《本草中华》第二季,腾讯、bilibili可播放;
《本草中华》第一季,腾讯、爱奇艺、优酷、bilibili可播放
可以从《本草中华》(第二季)看起,趣味性会更强一些。
第二季每集以四种对立的药材,来展现本草世界的“轻重”“进退”“刚柔”“黑白”“新陈”“甘苦”,共讲述了24种本草。
与第一季相比,《本草中华》第二季更多着眼于人与本草的相处之道,以故事讲述为载体,老少咸宜。
片中穿插着小动画进行医药小科普,可以让我们能够迅速了解各味中草药。
最熟悉的陌生本草
比起BBC植物纪录片
孩子更爱看这部
这部纪录片,我一直没给孩子看,担心他看不进去。之前给他看过一些植物纪录片,孩子看得很没耐心,孩子对植物的接受度不如动物那么大。
植物毕竟地域性还是挺强的,好多国外的植物对孩子来说还是太陌生。所以,这样的纪录片,虽制作非常精美,接受度还是不高。
《本草中华》就不一样了,讲的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用到,甚至吃到的本草,比如芝麻、银耳、大枣、蜂蜜、蒲公英等。
这些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本草”。为什么陌生呢?因为纪录片不讲食,讲的是入药。
《本草中华》详细介绍中药的制药过程,比如中药在产地的状态、采摘过程、药材储藏、药材加工炮制等等。
用野草的汁液可以止血,这就已经让孩子心痒痒了,更别说将一些植物混合起来,进行一番神奇转换,化身为红花油、西瓜霜、黑膏药,还能炼制长生不老药?
不只孩子感兴趣,这部纪录片可以说是满足全家人的好奇心。
满足全家人的好奇心
比如,以香入药,香是世间最轻的药。好香烧起来,线上是往走的,不会四散开来。
世界上最黑的药,是药墨。吃完药,满肚子墨水。松烟墨方可入药,其他如桐油、石油烟等都不可入药。
还记得《倚天屠龙记》里的黑玉断续膏吗?
张无忌用这个东西,治好了二十年前被大力金刚指捏断了全身骨骼的俞岱岩,还治好了刚被搞废的殷梨亭。这一方神药真是接驳断骨如移花接木。
现实中,有着黑玉断续膏美誉的,就是少林的黑膏药。黑膏药有着活血,壮筋骨之效,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自然铜也可入药。不过,地质学里的自然铜和中药界的自然铜可不一样。
地质学里的自然铜,通常指的是各种铜元素的集合,中药界的自然铜,则是一种黄铁矿,具有磁性,二者极易混淆。
给孩子的化学启蒙课
制药过程,孩子的最爱
熬制少林黑膏药的一个关键步骤是下丹,这里说的丹其实是一种铅的氧化物,当油与丹在高温下相遇,能使油聚合,增稠至膏状。
在现代人看来,这其中包含了聚合、脱水、皂化三大反应。
看起来很神秘的膏药,制作过程却体现了中国古代化学。
我家娃儿爱吃西瓜,爸爸告诉给他一个错误的知识,西瓜皮里含有很多的西瓜霜。于是,我娃那是逢瓜必啃瓜皮。坑娃神爹。
西瓜霜其实是芒硝和西瓜的结晶。它以瓦罐为容器,一层芒硝一层西瓜,层层相叠。也可以用西瓜当容器,里面撒入芒硝,也是一层芒硝一层瓜。
几天后,瓦罐或瓜皮表面会结出白色的颗粒。这就是清热降火,消肿止痛的喉科圣药——西瓜霜。
芒硝的生产过程对孩子来说也非常有吸引力。化学物质也能从田里长出来?
滩田里的芒硝收集起来之后,里面含有大量杂质,需要提纯。
提纯的过程,需要与一种果实同煮,哪种果实呢?白萝卜。
与萝卜同煮之后,将过滤后的溶液冷却静置,芒硝沿着稻草,重新结晶,剔透纯净。
芒硝与西瓜能产生化学反应,制成一味良药,那就是西瓜霜。
这里的西瓜霜是白色的,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咱们用的西瓜霜是灰绿色的呢?
制作西瓜霜的过程,小朋友来围观,不仅可以吃瓜,还顺道难为了一下制药的爷爷:
西瓜霜能用香蕉做吗?
西瓜霜是中药中著名的吹药,很轻盈,能如无物般吹入喉咙。
看完这一集后,孩子的愿望清单上新加了一条——亲手制作西瓜霜。
哲学意味很浓
还讲到了正念
我娃现在还小,他现有一种思维方式就是非黑即白。如果有一样东西他觉得不好的话,就会全面否定,曼陀罗全株有毒,所以是坏的,所以要把曼陀罗全部除掉。
我曾和他讨论过,坏和好。是不是对你不好的就是坏呢?如果换个环境,坏会不会变成好呢等等。奥斯卡的《儿童哲学智慧书》里就有一本叫做《好与坏》。可以和孩子读一下。
这个纪录片给“好与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它以“毒与药”的方式呈现的。
原本的毒药经过炮制后可以变成对人体有益的良药,比如说自然铜——《雷公炮炙论》里治疗跌打肿痛的金石药材。
刚挖出来的自然铜,其实是一味毒药,其原石中的硫化物有剧毒,不能直接服用。
要对自然铜火煅、醋淬,到最终研磨变成轻盈药粉,方可成为续筋接骨的本草。
再比如说朱砂也有毒。朱砂存放在危险试剂仓库,专门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地方。从这里取走每一东西,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手续。
炮制朱砂最重要的是去除其中的有毒物质。朱砂经过炮制,便会有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之功效。
炮制过程非常繁复,需要全神贯注,张超伟提到了正念。
“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
“正念”如今成为了一种科学的、脱离了宗教色彩的一种冥想方法,成为许多人平复心情、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正念在妈妈圈里也非常火热。比如,如何让孩子更加专注?和孩子一起进行“正念练习”。
正念需要我们觉察当下,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不需要做出任何判断和分析。
在正念当中,我们自会懂得取舍之道。
炮制朱砂的过程需要正念,全神贯注、谨慎对待;讲究取舍,把有用的硫化汞取下来,去掉有毒的物质。
有一阵,张超伟家有事急需用钱,一家药企向他伸来橄榄枝,家人劝他重新考虑工作的方向。
由于心绪不宁,那次的炮制不太理想。
后来,在一次次地炮制中,他明确了方向。药企再次找来时,他用一句“志不在此”表明心意。
他这样说,“你要挣钱,不要做医生,(病人)把人命托付给你,这是不得了的事”。
这是正念,是取舍。
这部纪录片里好多人物都异常坚定,懂取舍、耐寂寞。
不知道是不是在寻找本草、翻山越岭的时候,山和水带给他们的体悟。
我们喜欢寄情于山水,也擅于从山水之中完成内心的修炼。
本草疗愈人生。
对中国人来说,本草不只是植物,它是生活之本色、生活之艺术,入诗入画。
互动话题
今天来聊聊爷爷奶奶喜欢带孩子看的纪录片吧,为什么会喜欢,特点在于哪儿,一起分享一下吧!
拓展阅读
12
韩乐
儿童故事创作者
生活教育实践者
?投稿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tianxiaotu
tongxing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