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何时了心脏病真的该活血化瘀吗

近代的中医学界,一直有一个未能了结的论争,就是,心血管堵塞类的疾病,中药是不是该用“活血化瘀”的药,如三七、丹参之类?

这个问题可能是始于西医的进入。清朝末年,在对西方文化的接触之下,出现了以王清任等为代表的“活血化瘀派”,将中风、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式由“除痰”转到了“活血化瘀”上来。

既是血管不通,用一些活血药作为辅助,并不是完全没效果;但是,我们搞传统医学还是要有一点点文化自信。盲目的跟着每几年就完全推到重来的西医走,说不定要把自己绕晕。

那么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堵着的到底是什么呢?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损伤后由血小板聚集,进而脂质黏附,最后由血小板、脂质及各种血细胞、胶原纤维等堆叠成的一堆东西,即使在西医来说,也不能算是淤血,顶多算是脂类和血的混合物。而在中医思维来分类的话,这样黏乎乎的一坨更应该算是“滞痰”而不是“瘀血”!(身体里所有黄白色的黏乎乎的垃圾物质统统叫做痰)中医自古就把心脏病堵着的东西看作是“痰”,治疗冠心病,“除痰”的经方,例如柴胡龙牡、木防己汤,其总体疗效,是压倒性地优于“化瘀血”的药方的。

至于动脉血管阻塞的保养药,如泽泻汤(西医说你“高血脂症”的可用)、薏苡附子散(偶而心脏会抽痛个几下的可用。风湿性心脏病也可用这个方保养),也是胜算较高的选择。木防己汤方的加减中,那种“超乎常理”的重剂量的使用生石膏、芒硝,目的是在于抽掉血中的滞痰,让血管能够软化、畅通,而不是为了“清热”。痰,如果是“黏稠”到介于“牵丝”到“果冻”之间的,化痰药就要用生石膏;再化不掉,就得动用到芒硝了。而如果胸梗的感觉,是病人会想要捶打自己胸部的、或是梗塞到“喉咙那么高的位置“的,化痰药则用旋覆花(咸)。

而“整个胸腔”都闷痛或绞痛的心脏病,那是痰包在心脏“之外”,用高度白酒煮瓜蒌实(连籽捶碎)、薤白、生半夏。

至于“瓣膜病”的心脏病,则因为“瓣膜”是与“消化道”类似的组织,则是从脾阴实论治为多,理中汤、桂枝理中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半胃散、胃苓汤之类会较好用。又或者,“膜”一类的都可算少阳,有时用柴胡龙牡汤也行。抓主证、看体质开药即可。如果是“舌胎白腻”的患者,小柴胡汤会比平胃散有效;或者你就两方合一,吃柴平汤也行(不过,就较严格的经方药法而言,平胃散中的“厚朴”是不与柴胡同用的,似乎是二药方向性不同,会互相干扰药效,所以不妨换成枳壳)。

此外,“乌头赤石脂丸”主治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则是动脉内壁剥离的急性症状,临到发作,你也来不及配药,不说也罢。

至于心衰竭,要治的是血液中过高的“水压”,葶苈子是专病专药;可搭配大枣加味在真武汤中使用。

如果发作只是心悸,以口语化的描述,病人多半会说“心脏突然跳了一下”或者“心脏咯噔一下”,那么就用“炙甘草汤”就蛮好的。有时临时手边没有药,用补阴的药如六味地黄客串一顿,我发现也有效。这种只是心悸的心脏病,现代年轻人多半是过劳导致,尤其是熬夜,所谓“熬夜油”熬的当然是阴,以炙甘草汤补心阴即可。当然,还需要停止熬夜,最好。

有人的发作只有胸闷的感觉,或者只是感觉胸部有异常的感觉,如果摸到脉有“脉结代”也可以用炙甘草汤。但是如果病人的感觉明显偏向胸闷,从脉象舌苔看,中焦有湿或痰,那就不妨用“二陈汤”。

上面的情况属于痰湿阻碍气机,那么又要引出另一类证型,即气虚,这种常与痰湿型有重叠,所以如果痰湿的病人若有短气或出汗等气虚症状,不妨在二陈汤中加入黄芪。如果只是感觉“喘不上气”而没有明显痰湿,可以只补气。当然有时候天热也会心慌喘不上气又出汗,这属于心气不足,用生脉饮即可。

当然还有心衰射血功能减退导致怕冷严重的类型,可用附子汤、四逆汤等治疗,之后再看情况参考以上各类型治疗。

以上各类型,以心绞痛较为紧急,当优先治疗,用薤白类方剂。

视病情轻重,未必都能“一剂知,二剂已”,但断然不需要像西医那样终身服药。只是,不注意保养的病人难免会再发作,发作就只好再吃药。发作频率视病人不爱惜自己身体的程度而定。

以上各条,仅供学术讨论,不建议自行抓药,如非中医医生,建议找个靠谱的中医(自己不吃西药的那种中医)咨询。

起居有常









































你我携手共抗白癜风
宁夏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xz/45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