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伤寒论》背诵班第29天
《伤寒论》背诵班第30天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1)
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味苦寒)葶苈子半升(熬,味苦寒)芒硝半升(味咸寒)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味苦,甘温)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大黄六两(去皮,苦寒)芒硝一升(咸寒)甘遂一钱(苦寒)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黄连一两(苦寒)半夏半升(洗,辛温)栝蒌实大者一个(苦寒)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原文+译文+评析
问曰:病有结胸①,有脏结②,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注释
①结胸:候名,主要症状是心下硬痛。
②脏结:候名,症状与结胸相似,而性质不同,为脏气虚寒而结。
译文
问:病症有结胸,有脏结,它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答:胸脘部按之疼痛,寸部脉象浮,关部脉象沉,即“结胸”。
评析
本条讲结胸症的主要脉症。
结胸与脏结是两类不同的症候,结胸症以属陽、属实、属热为多,脏结症则属陰、属虚、属寒;性质完全相反,而临床症状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有必要作出鉴别。
按之痛,是结胸的主症,因热邪与痰水互结于胸中,所以按之有压痛感;寸脉浮,关脉沉,是结胸的主脉,结胸症的病位偏上,所以寸脉浮,而邪热陷于里,与有形的痰水搏结于胸脘之中,所以关脉沉,邪结而正气不虚,必是沉而有力。
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胎滑①者,难治。
注释
①舌上白胎滑:舌上白滑苔。
译文
什么叫脏结症?答:和结胸症的症状相似,但饮食如常,时时下利,寸部脉浮,关部脉小细沉紧,叫做脏结症。舌上苔白而滑的,不容易治疗。
评析
本条讲脏结症的主要脉症。
脏结无陽证①,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注释
①陽证:发热、口渴等热象。
译文
脏结未表现出陽热症症候,不发往来寒热,病人不烦躁而安静,舌苔滑,治疗不能用泻下法。
评析
本条讲补述脏结的症候特点和治疗禁例。
本条进一步说明脏结症的属性是纯陰无陽。无陽症指没有发热、口渴等里热症候,也没寒热往来等少陽症候。邪结在里,应见烦扰不安,其人反静而不烦,可见正陽不振无力与邪抗争,而舌上苔滑,更是陽气大虚的确据,所以虽有像结胸那样的硬满症状,亦决不可治以攻下方法。
病发于陽,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①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②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
注释
①痞:症候名,主要症状是胃脘部痞塞不舒,按之不痛。
②柔痓:“痓”当做“痉”,是项背强直角弓反张的症候名称,有汗的叫柔痉。
译文
太陽病,邪气盛实,误用下法,邪热内陷,就会成为结胸。病发于里,正气不足,误用下法,就会成为痞症。所以成为结胸,是因为攻下太早的缘故。结胸症,项部也会强直,如同柔痉一样,以攻下治疗,强直就可转为柔和,可用大陷胸丸。
评析
本条论结胸症和痞症的成因,及结胸邪势盛实于上的症治。
本条可分前后两节,前节是论述结胸和痞症的成因;后节是说明结胸症邪势盛实于上的治法和主方。
“陰陽”二字,概括了性质相对的一切事物,本条所说的“病发于陽”意指太陽表症,陽盛体壮,同时内有有形痰水,由于攻下太早,致邪热内陷,与痰水相结,成为结胸。所谓下之太早,就是对结胸症成因的补充说明。“病发于陰”,是指本属里症,病人的体质较弱,内无有形痰水,所以误下之后,仅是热壅气滞而成痞,却不疼痛。有些注家,以风寒营卫解释病发于陽与病发于陰,显然是不恰当的。
下节所说的结胸项强如柔痉状,并不是真正的柔痉,乃因胸脘部硬满疼痛,邪势盛实于上,头后仰而不能前俯,好像项部强直的柔痉一样,其实和筋脉失养的项强是毫不相干的。正由于这种项强是胸部水热结聚的影响,所以下之始和,但毕竟邪势偏上,因而适用大陷胸丸以缓攻之。
大陷胸方
大黄半斤、葶苈半升(熬)、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两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结胸症,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译文
结胸症,脉象浮大的,治疗不能用攻下法,若攻下,就会导致病人死亡。
评析
本条讲结胸症脉浮大的,禁用下法。
寸脉浮,关脉沉,原是结胸症的主要脉象,然浮象仅见于寸口,今浮大脉见于寸关尺三部,则应引起注意,不可仅据结胸症而径用攻下。浮大脉之所以不可下,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浮大有力,为表邪尚盛,前因误下而成结胸,今若再下,必致表邪尽陷,使病势加剧;二是浮大无力,为邪实正虚,下之则正气不支,虚脱而死。本条下之则死,当是指浮大无力。
结胸症悉具,烦躁者亦死。
译文
结胸症的临床症候都已具备,而烦躁不宁的,也属于死候。
评析
本条讲结胸症的死候。
所谓结胸症悉具,是指心下痛,按之石硬,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日晡所小有潮热等症状而言。当此之时,邪气鸱张已甚,复见烦躁不宁,乃正不胜邪之征,补泻两难,下之则正虚不支,不下则邪实不去,所以预后不良。
太陽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①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陽气②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③,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注释
①客气:邪气,因从外来,故叫客气。
②陽气:表邪而言,不是指正气。
③剂颈而还:“剂”同“齐”,谓汗出到颈部而止。
译文
太陽病,脉象浮而动数,脉浮主风邪在表,数主有热,动脉主痛,数又主虚。症见头痛发热,轻微盗汗,反而怕冷,这是太陽表症未除。医生本应从表论治,却反而用攻下的方法治疗,由于胃中空虚而无实邪,误下后邪气内陷,邪热与水饮相结于胸膈,所以蛇婆子出现脉动数变迟,胸胁心下疼痛拒按,短气,烦躁不安,这样结胸症就形成了。主治用大陷胸汤。如果不形成结胸,只见头部汗出,到颈部为止,其他部位不出汗,小便不通畅,身体发黄的,则是湿热郁蒸发黄症。
评析
本条讲表症误下,致成结胸或发黄的病理机转,及结胸症的治法。
本条主要讨论表里辨症与表症误下而致结胸与发黄的两种病理转归。太陽病,脉浮而动数,脉浮主表,动为邪盛主痛,数为体表有热,所以脉浮动数为风邪盛而表热,里无实邪,故曰“数则为虚”。头痛发热是表症,微盗汗出属少陽有热,是表邪已有内传之势。如果邪全传里,则恶寒当罢,现在仍然恶寒,可见表尚未解,故特提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用一“反”字,以突出恶寒识辨表症的关键,表未解的不可攻里,这是治疗的原则。由于医者失察,竟用攻下之法,因而表邪内陷而成为结胸症。邪陷热结,所以动数之脉变为迟脉;误下则损伤胃气,致胃中空虚,热邪动膈,故膈内拒痛,热邪陷与水邪相结,心下因而硬满疼痛,成为结胸。邪结热扰,同时还可伴见短气躁烦,心中懊。结胸症因热与水结,故治宜泄热逐水破结的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①,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注释
①结胸热实:结胸症的性质属热属实,与寒实结胸症不同。
译文
外感病六七天过后,形成热实结胸症,脉象沉而紧,胸脘部疼痛,触按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主治用大陷胸汤。
评析
本条讲外感病程中,未经误下也可发生大结胸症。
病人平素内有水饮,表邪入里化热与之相结,也能形成结胸症,所谓热实,是指结胸症的性质,与下条的寒实结胸症正好相对。
由于邪盛自传于里,热与水结,所以脉沉而紧。这里“迟”与“紧”都属于邪结,不可误认属寒。水与热搏结于胸脘,所以心下痛,按之石硬。结胸症既具,当然也应用大陷胸汤主治。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①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注释
①无大热:外表无大热。
译文
患伤寒十多日,热邪结于里,而又往来寒热的,可用大柴胡汤。假如只有结胸症状,外表无大热的,这因水结于胸胁,仅头部微微汗出,可用大陷胸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大陷胸汤症与大柴胡汤症的鉴别。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自应有里热实的症候,未提属于省文。兼见往来寒热的少陽症,就不可单纯攻下,而应治以和解兼攻的大柴胡汤。如果出现心下硬痛等结胸症的主症,而体表没有大热,只是头部微有汗出,这是水热结在胸胁,水汽不克布达全身,而但蒸腾于上的标志,因此,宜用逐水荡热的大陷胸汤主治。
太陽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一云日晡所发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译文
太陽表症,反复发汗而又行攻下,出现五六天不解大便,舌上干燥,口渴,午后微有潮热,从剑突下一直到少腹部坚硬胀满疼痛,不能用手触摸的,主治用大陷胸汤。
评析
本条讲大结胸症与陽明燥实症的鉴别。
太陽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为治失其宜,以致邪不得外解而向内传,根据五六日不大便,舌上干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颇仍陽明里实症,但是陽明里实症为肠中燥屎阻结,其腹痛仅限于脐部周围;而本症却是从心下至少腹皆硬满而痛,不可近,表明痛势很剧,因知这是水热相结、邪势迄上际下的大结胸症,切不可误用大承气汤,而应治以逐水荡热的大陷胸汤。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译文
小结胸的病位,正当心下胃脘部,以手按之则疼痛,脉象浮滑的,用小陷胸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小结胸的症治与主方。
误下邪陷,热与水结,为大结胸症,心下硬痛,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皆硬满而痛,不可近,脉寸浮关沉,或沉紧;此则正在心下,按之始痛,乃因热与痰结,范围小而程度轻,所以症名为小结胸。浮脉为陽热,滑脉主有痰,本症为痰热相结,所以脉象浮滑。治以小陷胸汤,即取其清热消痰的作用。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两升,去滓,分温三服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G中医视频教程免费送!
多本中医丛书免费送!
中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