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三甲吗 http://www.bdfyy999.com/
盐渍土介绍与改良
我国的盐碱化土壤广泛分布在长江以北的辽阔内陆地区,以及辽东半岛、渤海湾和苏北滨海狭长地带,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台湾省和南海诸岛的沿岸也有零星分布。其分布的特点主要是在地形比较低平,地面水流和地下径流都比较滞缓或者较易汇集的地段。
土壤盐碱化过程包括盐化和碱化两个不同的成土过程。盐化过程通常是指NaCl、CaCl2、Na2SO4、MgSO4等中性或近中性盐类在表层及土体中的积累过程,使土壤呈中性或碱性反应。碱化过程是指土壤溶液中的进入土壤胶体的Na+进入土壤胶体,使土壤胶体中含有较多的可置换性钠,由于它们的作用,使土壤溶液呈高碱度,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盐碱化土壤形成的共同特点是盐分不断向土壤上层累积,而这种盐分在地表层的迁移和积聚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
1盐碱化土壤的分类
我国根据目前土壤盐碱化的情况,己经提出了适合我国土壤盐碱化的分级指标:根据全盐量的质量分数含量把土壤盐化情况分级为非盐土(全盐量<1g/kg)、轻度盐土(1g/kg≤全盐量<3g/kg)、中度盐化土(3g/kg≤全盐量<6g/kg)、重度盐化土(6g/kg≤全盐量<10g/kg)、盐土(10g/kg≤全盐量)五级;根据碱化度、pH值把土壤碱化分级为非碱化土(碱化度<5%,pH<8.5)、轻度碱化土(5%≤碱化度<10%,pH>8.5)、中度碱化土碱化度(10%≤碱化度<20%,pH>8.5)、重度碱化土(20%≤碱化度<%,pH>8.5)、碱土(30%≤碱化度,pH>9)五级。
根据土壤浸出液电导率(EC1∶5)划分土壤盐渍化程度指标:EC1:50.37mS/cm为非盐渍化,0.37mS/cmEC1:50.96mS/cm为轻盐渍化,0.96mS/cmEC1:51.84mS/cm为中盐渍化,1.84mS/cmEC1:53.02mS/cm为重盐渍化,EC1:53.02mS/cm为极重盐渍化。
根据易溶盐中的各种阴离子的当量比划分盐碱土类型的标准:氯化物盐土:土壤盐类绝大部分为氯化物,Cl-/SO42-≥4;硫酸盐氯化物盐土:土壤盐类以氯化物为主,硫酸盐次之,1Cl-/SO42-4;氯化物硫酸盐盐土:土壤盐类以硫酸盐为主,氯化物次之,0.5Cl-/SO42-1;酸盐盐土:土壤盐类绝大部分为硫酸盐,Cl-/SO42-≤0.5。
2盐碱对土壤和植物的危害
盐碱对土壤危害是由盐碱土壤中HCO3-、CO32-、SO42-、Cl-4种阴离子和Ca2+、Mg2+、Na+、K+、4种阳离子组成的12种盐所致,其中NaCl、Na2CO3(马尿碱)和Na2SO4(芒硝)危害最大。土壤内大量盐分的积累会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结构粘滞,通气性差,体积质量高,土温上升慢,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差,养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的进一步加剧,造成土壤冷、硬、板现象。
一般而言(杨月红,孙庆艳,沈浩,),作物在土壤盐分含量达到1g/kg时,正常生长会受到影响;达到2-5g/kg时,根系吸水困难;高于4g/kg时,作物水分易外渗,生长速率显著下降,甚至死亡。一般轻度盐碱地,作物减产25%,中度盐碱地减产50%,而重度盐碱地可达75%以上(孙英杰,菁宋,赵由才,)。有研究认为(王志春等,),盐分离子对作物的危害程度为:碳酸盐≈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在以碳酸氢钠或碳酸钠为主要盐分组成的盐渍化土壤中,即使土壤全盐含量不高,也会对作物造成严重减产(罗斌,)。当土壤中氯化钠浓度超过mmol/L的时候,叶片的蒸腾作用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张宝泽等,),进而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在以氯化物为主要盐分组成的盐碱地,作物对氯化物的敏感程度(按产量影响80%计),可以分为三等,见表1(李韵珠等,)。另外,氯离子的大量存在会阻碍作物对硝态氮的吸收,提高重金属镉离子在土壤溶液的浓度(杨莉琳等,)。
盐碱对植物的危害是:(1)过多的可溶性盐类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根系及种子发芽时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2)在高pH值下还会导致氢氧根离子(OH-)对植物的直接毒害。植物组织内盐分过量积聚,会使原生质受害,蛋白质合成受阻,含氮的中间代谢产物积累,造成细胞中毒;(3)由于交换性Na+的竞争,使植物对钾、磷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磷的转移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4)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碍,使细胞不能关闭,植物容易干旱枯萎。总之,盐碱危害造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使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
3德德沐农业建议盐碱化土壤的改良利用
在盐碱化土壤的改良利用方面,国内外都有较系统研究。一般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盐碱化土壤的改良利用。一方面是改造土壤,降低土体盐分和碱化度,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另一方面是选用耐盐作(植)物品种,挖掘品种自身的忍耐能力,直接利用盐碱土。在改造土壤条件方面,一般是通过水土工程措施、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等等,这方面我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应用技术,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1)水利改良措施
主要包括排水、灌溉洗盐、引洪放淤。其中排水是一项带根本性的措施。排水、灌溉洗盐利于土壤中盐分溶解于水中,通过在土壤中渗透,自上而下地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洗出去,然后由排水沟排除。所谓放淤是把含有泥沙的水通过渠系引入事先筑好的畦埂和进、退水口建筑物的地块,用减缓水流的办法使泥沙沉降下来。由于增加新的淡土层,使地下水位相对降低,抑制土壤返盐,且含丰富的养分,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2)农业技术改良措施
主要包括种稻、平整土地、耕作客土、施肥等。因为种稻的田间要经常保持水层,这样就能使土壤中的盐分不断遭到淋洗,随着种稻年限的延长,土壤脱盐程度不断增加。同时结合平整土地,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料等措施,可以加速土壤淋盐,防止表土返盐。匈牙利、罗马尼亚、前苏联、泰国、我国都在大面积盐土上种水稻,取得良好的改土增产效果。
(3)植物土壤改良措施
主要是植树造林、种植牧草、绿肥等,植树造林对改良盐土有良好的作用。林带可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低风速,增加空气温度,从而减少地表蒸发,抑制返盐。绿肥牧草种植,具有培肥改土的作用,尤其是它们都有茂密的茎叶覆盖地面,可减弱地面水分蒸发,抑制土壤返盐。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绿肥)植物,既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分,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从而彻底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4)化学改良措施
从盐碱土的改良研究方法上来看,化学改良较为简便易行,而且降低土壤碱性,协调和改善盐碱土壤理化性状的功能作用成效良好,由此成为国内外土壤研究者改良盐碱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国内外盐碱土的化学改良剂主要有三大类:一类以石膏等物质为主;一类以硫酸及酸性盐为主;一类以风化煤及泥炭等有机物为主。研究最多的是以石膏等含钙物质改良盐碱土。
(5)改良剂的分类
综上,在以上土壤盐碱化防治与改良措施中,水利改良和农业技术改良为传统土壤盐碱化防治与改良措施,技术较为成熟,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植物改良和化学改良则是在现代生物、现代化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盐碱土壤改良技术,高科技含量,应用广泛、灵活,成为土壤盐碱化防治与改良技术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