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为什么是养生要穴?在中医的治疗和养生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按摩肚脐,或者脐剂这样的方法,为什么肚脐可以起到这样的养生功效,又有哪些注意的地方呢?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之说。并且在中医上,肚脐是重要的穴位———神阙穴的所在,且此部分皮肤非常薄弱。正因为如此,肚脐也是最怕着凉的地方。对神阙穴名含义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神之所舍其中,即生命力所在处;另一种是指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为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并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
国外医生临床发现,从肚脐眼的形状可以看出身体健康与否,详述如下,仅供参考。
向上形:肚脐眼向上延长,几乎成为一个顶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这种肚脐的人,应多留意胃、胆囊、胰脏的健康状况。
向下形:应注意预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肠胃疾病及妇科疾病。
圆形:肚脐若为正圆形,女性表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男性则表示精力充沛、血压正常,五脏六腑都很健康。
海蛇形:为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征兆,要注意。
满月形:看起来结实丰盈,下腹有弹性,对于女性来说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征。
肚脐眼是内脏与外界距离最近的地方,千万不能用力抠,可以先试着用潮湿的棉签轻轻地擦,动作一定要轻,只把边缘容易擦到的地方擦一下就好了。
肚脐为什么不可着凉
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肤较薄,敏感度高,具有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
睡眠时更要注意脐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泻或感冒。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特别是经期女性,血管处于充血状态,穿露脐装最易因受凉而使盆腔血管收缩,导致月经血流不畅,时间长了会引起痛经、经期延长、月经不调等。
肚脐的保健养生作用
1、按摩肚脐
坐、卧、立式均可,尽量放松全身,充分暴露腹部,先将两手搓热,将一手掌心贴于肚脐部位,一手压在脐上,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由小到大旋揉50~次,按揉用力宜轻柔,不可用强力,每天早、晚各一次。
脐与腎间动气相通,而脾、胃、小肠、大肠位于脐周腹内,按摩神阙及腹部能增进食欲,疏通气机,帮助消化,增强体质,旺盛精力,并能防治胃肠炎,消化道溃疡,前列腺炎等疾病。
2、气聚肚脐
站、坐、卧均可,全身放松,双手掌重叠覆盖于肚脐之上,用腹式呼吸法,鼻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意想自然界高能物质,进入肚脐,聚集在此处;口呼气时腹部下陷,意想高能物质向全身扩散。一呼一吸为一次,习练24次。长期坚持习练,可温阳补虚,还阳和中,消食导滞,对阴阳两虚,体弱无力,气短神衰有效。
3、敷肚脐治疗肠胃病
中医认为,肚脐内通五脏六腑,因此也可以成为治疗肠胃病的所在。如果肠胃有风、寒气,或者进食生冷食物后出现腹痛、腹泻、大便溏稀,除了可用热毛巾敷肚脐及四周,还可取一片生姜,置于肚脐眼上,然后点燃艾条,在生姜上方灸热,通过生姜将热传递到肚脐眼里。一次大概灸半小时,如果是因进食而出现急性腹痛腹泻,一般2次可痊愈;如果是平时养生调理,每天可灸1—2次。提醒一下,这只适合为肠胃驱风寒,如果有便秘者,千万不能乱灸,因为便秘多是肠胃湿热,以免反效果。
4、中药敷肚脐可治便秘
将生大黄加芒硝调醋,贴敷肚脐,治便秘,疗效显著,多数患者于5~8小时内大便得解,而未解者也感胃肠蠕动明显增快,伴有便意感。
具体方法是,取生大黄粉加芒硝粉1:1混合,与少量米醋调和成糊状即可。将脐部(神阙穴)清洁,取适量药物填充,外覆胶布固定,5~8小时后取下,每日1次,持续3天。
中药敷脐可通过脐部的经络循环达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泄热通便之效。大黄泻下热结,荡涤肠胃可为主药,芒硝软坚润燥,通道大便可为辅,米醋辛散芳香可强药效,助达病所。药物不经口入,于脐吸收入里,调理肠胃,通腹导泻。此法作用直接,适用广泛且操作简易。
肚脐的养生功效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在平日里不要觉得它似乎作用不大,而对它忽略哦。
原始点健康法是一种人体自愈保健法,原始点是人体身上的神奇开关,一条脊椎加七处原始点,处理身上所有的不舒服,大部分可以缓解各种症状。原始点健康法是通过帮助改善体质,因变果转,通过内外热能补足,身体自我修复体伤达到身体康复或延年益寿的。
简单、易学、易操作、见效、省钱、环保,人人可以学会。为了我们身边的亲人,为了减轻他们的病苦,为了不给自己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请了解并学习原始点健康法。
送给原始点家人的新学习光盘......(珍藏)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多一次转发,多一次布施,感恩一切!
版权说明: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后台联系处理。谢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