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芒硝 >> 芒硝文献 >> 外科学痔二

外科学痔二

1、内痔的注射疗法适应于A.II、Ⅲ期内痔B.I、II、Ⅲ期内痔C.I、II期内痔D.I、Ⅲ期内痔E.I、II、Ⅲ、IV期内痔2、下列哪项不属于内痔的结扎疗法A.贯穿结扎法B.单纯结扎法C.胶圈套扎法D.注射疗法3、血栓性的外痔好发于A.3、9点B.3、7点C.6、12点D.3、11点E.3、7、11点4、混合痔多见于A.3、9点B.3、7点C.6、12点D.3、11点E.3、7、11点答案与解析1、B答案解析:内痔注射疗法适应证:I、II、Ⅲ期内痔;内痔兼有贫血者;混合痔的内痔部分。2、D答案解析:内痔结扎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法,用线缠扎痔核根部,阻断痔核的气血流通,使痔核坏死脱落,遗留创面修复自愈。临床上常用的有单纯结扎法、贯穿结扎法和胶圈套扎法。3、A答案解析:多发于截石位3、9点,病前有便秘、饮酒或用力负重等诱因。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肛缘皮下有一触痛性肿物,排便、坐下、行走,甚至咳嗽等动作均可使疼痛加剧。检查时在肛缘皮肤表面有一暗紫色圆形硬结节,界限清楚,触按痛剧。有时经3-5天血块自行吸收,疼痛缓解而自愈。4、E答案解析:内、外痔相连,无明显分界。用力排便或负重等致腹压增加,可一并扩大隆起。内痔部分较大者,常可脱出肛门外。大便时滴血或射血,量或多或少,色鲜。多发生于肛门截石位3、7、11点位处,以11点处最多见。

内痔的治疗(二)

3.其他疗法

(1)注射疗法

是目前治疗内痔的常用方法,按其所起的作用不同,分硬化萎缩和坏死枯脱两种方法。由于坏死枯脱疗法术后常有大出血、感染、直肠狭窄等并发症,故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是硬化萎缩疗法。

适应证:I、II、Ⅲ期内痔;内痔兼有贫血者;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禁忌证:IV期内痔;外痔;内痔伴肛门周围急慢性炎症或腹泻;内痔伴有严重肺结核或高血压、肝肾疾病及血液病者;因腹腔肿瘤引起的内痔和妊娠期妇女。

常用药物:消痔灵注射液等。

注意事项:

①注射时必须注意严格消毒,每次注射都须再次消毒。

②必须用5号针头进行注射,否则针孔大,易出血。

③进针后应先作回血试验,注射药液宜缓缓进行。

④进针的针头勿向痔核内各方向乱刺,以免过多损伤痔内血管而引起出血,致使痔核肿大,增加局部的液体渗出,延长痔核的枯脱时间。

⑤注意勿使药液注入外痔区,或注射位置过低而使药液向肛管扩散,造成肛门周围水肿和疼痛。

⑥操作时应先注射小的痔核,再注射大的痔核,以免小痔核被大痔核挤压、遮盖,从而增加操作困难。

(2)结扎疗法

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法,用线缠扎痔核根部,阻断痔核的气血流通,使痔核坏死脱落,遗留创面修复自愈。临床上常用的有单纯结扎法、贯穿结扎法和胶圈套扎法。

1)单纯结扎法

适应证:I、II期内痔。

禁忌证: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或湿疮者;内痔伴有痢疾或腹泻者;因腹腔肿瘤引起的内痔;内痔伴有严重肺结核、高血压及肝肾脏疾病或血液病者;临产期孕妇。

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下)或截石位,尽量暴露臀部,局部或腰俞麻醉后肛管及直肠下段常规消毒,再用双手食指扩肛,使痔核暴露;用弯血管钳夹住痔核基底部,用10号丝线在止血钳下方剪口处结扎。

2)贯穿结扎法

适应证:II、Ⅲ期内痔,对纤维型内痔更为适宜。

禁忌证:同单纯结扎法。

操作方法:基本同单纯结扎法。用弯血管钳夹住痔核基底部,用左手向肛外同一方向引,右手用持针钳夹住已穿有丝线的缝针,将双线从痔核基底部中央稍偏上穿过;将已贯穿痔核的双线交叉放置,并用剪刀沿齿线剪一浅表裂缝,再分端进行“8”字形结扎或作“回”字形结扎。

注意事项:结扎内痔时,宜先扎小的痔核,后扎大的痔核;环形内痔采取分段结扎;缝针穿过痔核基底部时,不可穿入肌层,否则结扎后可引起肌层坏死或并发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结扎术后当天不要解大便,若便后痔核脱出,应立即将痔核送回肛内,以免发生水肿,加剧疼痛反应;在结扎后的7~9天为痔核脱落阶段,嘱患者减少行动,大便时不宜用力努挣,以避免术后大出血。

3)胶圈套扎法

本法是通过器械将橡胶圈套入痔核根部,利用胶圈较强的弹性阻止血液循环,促使痔核缺血、坏死、脱落,从而治愈内痔。

适应证:Ⅱ、Ⅲ期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禁忌证:同单纯结扎法。

操作方法:让患者排便后取膝胸位或侧卧位;先作直肠指诊,以排除其他病变;插入肛门镜,检查痔核位置及数目,选定套扎部位;用负压将痔体吸入套扎器管腔内,之后将胶圈套扎于痔核基底部。

另外,目前痔的治疗还有痔上黏膜环切术(即PPH术)、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痔上黏膜选择性切除术(即TST术)等。

(3)术后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

1)疼痛:术后用0.75%罗哌卡因5mL+生理盐水5mL+亚甲蓝注射液2mL在肛周皮下点状注射;或肛内纳入吲哚美辛栓(消炎痛栓)1枚。

2)小便困难:应消除患者精神紧张;下腹部热敷或针刺三阴交、关元、中极等穴留针15~30分钟;或用1%利多卡因10mL长强穴封闭;因肛门敷料过多或压迫过紧引起者,可适当放松敷料;必要时采用导尿术。

3)出血:内痔结扎不牢而脱落,或内痔枯萎脱落时可出现创面出血,甚至小动脉出血。对于创面渗血,可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或用桃花散外敷;至于小动脉出血,必须显露出血点,进行缝合结扎,以彻底止血;如出血过多,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者,给予快速补液、输血、抗休克治疗。

4)发热:一般因组织坏死、吸收而引起的发热不超过38℃,除加强观察外,无需特殊处理。局部感染引起的可应用清热解毒药或抗生素等。

5)水肿:以芒硝30g煎水熏洗,每日1~2次,或用五倍子汤或苦参汤加减熏洗再外敷消痔膏,也可用热水袋外敷。

要点三血栓性外痔的诊断与治疗

(一)血栓性外痔的诊断

多发于截石位3、9点,病前有便秘、饮酒或用力负重等诱因。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肛缘皮下有一触痛性肿物,排便、坐下、行走,甚至咳嗽等动作均可使疼痛加剧。检查时在肛缘皮肤表面有一暗紫色圆形硬结节,界限清楚,触按痛剧。有时经3-5天血块自行吸收,疼痛缓解而自愈。

(二)血栓性外痔的治疗

1.辨证施治

血热瘀结证

证候:肛缘肿物突起,其色暗紫,疼痛剧烈难忍,肛门坠胀。伴口渴便秘,舌紫,苔薄黄,脉弦涩。

治法:清热凉血,散瘀消肿。

方药:凉血地黄汤合活血散瘀汤加减。

2.外治

用苦参汤熏洗,外敷消痔膏。

3.其他疗法

血栓外痔剥离术。适用于血栓外痔较大,血块不易吸收,炎症水肿局限者。

要点四混合痔的诊断与治疗

(一)混合痔的诊断

内、外痔相连,无明显分界。用力排便或负重等致腹压增加,可一并扩大隆起。内痔部分较大者,常可脱出肛门外。大便时滴血或射血,量或多或少,色鲜。多发生于肛门截石位3、7、11点位处,以11点处最多见。

(二)混合痔的治疗

1.辨证论治

参见内痔辨证论治。

2.外治疗法

参见内、外痔外治法。

3.其他疗法

必要时可选用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局部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或腰俞穴麻醉。将混合痔充分暴露,在其外痔部分做“V",字形皮肤切口,用剪刀锐性剥离外痔皮下静脉丛至齿线处。然后用弯形血管钳夹住被剥离的外痔静脉丛和内痔基底部,在内痔基底正中用圆针粗丝线贯穿做“8”字形结扎,距结扎线1cm处剪去“V”字形皮肤切口内的皮肤及静脉丛,使其在肛门部呈一放射状伤口。同法处理其他痔核后,创面用红油膏纱布掺桃花散或云南白药引流,外用纱布敷盖,胶布固定。手术中注意保留适当的黏膜和皮肤以防术后肛门直肠狭窄。

编辑:青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wx/8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