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四气五味rdquo与放

点击上方蓝字了解更多精彩

中药的性能,可以从多方面来认识,疾病有寒性、热性的区别,药性也有寒、热的不同;病势有向上向下、在表在里的差异。这些药性对中医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中医治病,除了要掌握病情诊断技能,还要熟识中药药性,才能正确作用于临床。那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中药的“四气五味”与肿瘤患者放化疗用药有什么关系~

“四气”与放化疗用药有什么关系?

“四气”是中药性能的概念,是由长期实践中推论、验证、总结出来的。“四气”即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的反应中概括出来的。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四气其实主要是温热与寒凉两类,寒与凉、温与热仅是程度的差别,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四气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疾病寒热之偏胜,“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对放化疗患者也不例外。通常在放疗期间,由于放射线的热毒所伤,病人表现为热证、阳证,症见面红、咽干口渴、少津、大便干,局部皮肤发红、干燥、起皮屑等,此时用药应偏于寒凉,多用如菊花、板蓝根、生地、山豆根、大青叶、栀子等清热解毒、生津之品。放化疗期间若出现一派寒象,症见畏寒发冷、腹痛喜暖喜按、大便稀、小便清长时,则应多用温热药物,如肉桂、淫羊藿、菟丝子、白术、党参等,若误用寒凉,则反会加重病情。

“五味”与放化疗用药有什么关系?

“五味”就是中药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但有些药物还具有淡味或涩味,所以实际不止五种。药味的确定,大多是由古代医家口尝而得,是各种药物所具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的若干规律性联系。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而且也反映了药物的性能,不同味的药物功效不一样,五味可以用来指导临床用药。

一般而言,辛味药能发散、行气、行血,多用于治疗表证;甘味药能补益、和中、缓急,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多为甘味;酸味药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出血等症;苦味药则治疗湿证,还能通便、清热、降逆等;咸能软坚散结、泻下。放化疗期间,要按照患者体质状况、病情、副反应的不同选择相应药味的中药组成方剂。肿瘤患者尤其放化疗期间体质虚弱、血象偏低,中药以甘味补益类运用较多,如党参、黄芪、熟地、阿胶等等。当体质弱,加上癌性发热,致汗出较多时,则需重用味酸的有收涩之功的药物,如山茱萸、五味子等;当化疗期间用了5-氟尿嘧啶类的影响胃肠功能的化疗药物,致使便秘发生,则需用能通下或泻下的苦、咸味药,如大黄、芒硝等。胸部放疗出现了放射性肺炎,伴有喘咳的发生,则降逆的苦味药如杏仁、苏子、半夏等皆为必用之品,以降逆平喘;而味辛的行气活血药如木香、赤芍、红花、元胡等,不仅能给放化疗增敏,还有利于预防放疗所致机体组织的纤维化。总之,对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按照病情需要适当选用不同药味的中药,能有利于放化疗顺利完成,有利于提高放化疗的效果。

参考资料:《放化疗调养与护理》,主编:李佩文。

-END-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林洪生工作室是林洪生教授领衔的中医肿瘤医疗及康复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与康复,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延续新的生命同时重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林洪生工作室林洪生话健康

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wx/6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