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动态保家卫国戎马一生记芒市供

芒市——神奇黎明之城,生态宜居圣地。如花的史实盛开在古老而淳朴的土壤里,请随“史话芒市”一起探索发现那充满希望的火炬冉冉亮起......

史话微语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为祝福祖国70年华诞,感受中国人民70年奋斗历程,激发全市人民的爱国热情,展示广大离退休干部的精神风貌,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芒市委组织部联合芒市委党史研究室推出“建国70周年革命前辈忆初心”系列栏目。本期推出离休干部故事系列之三:《保家卫国戎马一生——记芒市供销社离休干部李冠勉》。

李冠勉一生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立过功也负过伤。如今,离休多年的李老安详地生活在芒市一隅,回忆起那硝烟四起的年代,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怀着崇敬的心情,笔者来到李冠勉的家里,聆听了他讲述所走过的战争历程。

解放战争结束已经70多年,参加过解放战争的战士大多已经是百岁老人。现在在世的抗战老战士已经屈指可数。他们曾经用生命谋求民族的解放,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92岁高龄的李冠勉老人依然精神矍铄,步履轻快。李老年参加革命,19岁就参加了乡里的游击队,随部队转战全国各地。他年入党,在解放战争中经历了无数腥风血雨;年6月,在芒市供销社工作;年离休。

李冠勉出生在山东省维坊市寿光县一个农民家庭,虽说家底并不殷实,但也能确保他衣食无忧。解放战争中,年是一个分水岭,国民党军队在经历全面进攻失败后,转而对解放区采取重点进攻,进攻方向为陕北和山东。面对国民党的淫威,有人顺应了“命运”,做了走狗,有人认贼作父,加入“还乡团”。年仅19岁的李冠勉目睹家乡生灵涂炭,挺身而出,毅然参加了乡里的游击队,选择用生命和鲜血去保卫家园。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主要是扰乱敌后,侦察知情、破坏交通、救助伤员、协助正规军、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经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李老告诉我,对于武器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来说,我们游击队这些“土八路”的装备是提不上号的,我们每个人都配备5斤小米和一支步枪,发给十多发子弹,最初加入游击队的我们,不知战争的艰辛,拿高粱杆子做成子弹的尺寸填满弹夹,为自己壮胆,也给自己充面子。

(李冠勉)

李老告诉我们,游走在各个据点,游击队员要具备飞快的速度,即使装备不好也可以顺利地转移,李老天赋异禀,奔跑是他与生俱来的本领。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后,国民党各系特务的破坏活动更加猖狂,还网罗了从解放区逃亡到国民党统治地区的地主、恶霸分子组成的“还乡团”潜入解放区策动暴乱。随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他们到处反攻倒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李老说,我们的游击队员们经常住在茂密的森林里,搭茅棚子,弄点树枝茅草,就算是一个简单的家。条件许可还能用竹子搭,把竹子破成两半、在棚顶上排起来,像琉璃瓦。后来因为棚子目标大,不能住了,就用雨伞。下雨天,大树底下把伞一支,背靠背便睡起来。天晴,就往坟山的石板上一躺,卧看星星月亮,与天地同归了。情况比较好的时候,有群众送来米粮,也可以煮点饭吃。不过部队流动性大,断粮是常有的事。我们吃过5、6天左右的冷硬馒头。战事非常紧张,我们经常和敌人的部队对峙,在四五公里对面就是敌人的主力部队,战事有可能一触即发,战士们都严阵以待。由于长期不能洗澡、不能洗衣服、绑腿上长满了虱子,被咬后就变成了癞子,在每一个炎热的夏天和夜晚都奇痒无比、难以入睡。年,敌人封山封村、移民并村,我们被敌人困在一条河边,只能嚼点野草度日,依靠四面环山的有利条件,跟敌人周旋着。走路要非常小心,不能走小路,只能拣没有路的地方走;不能讲话,不能咳嗽,更不能留下脚印。为了消灭形迹,走过之后要把踩倒的草重新扶起来。下雨天走路,走走又退回来,或者干脆就在河沟里走,而且不能失落任何东西,否则东西顺流而下,敌人发现又要跟踪而至了。有一次整整断粮八天,外面的粮食送不进来,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们靠水吃水,天天在晚上到河里抓鱼,随便煮一下,由于缺盐,鱼的腥味更加明显,味道寡淡无味。由于长期缺盐,很多队员出现头晕和恶心的现象。到第九天的时候,队长觉得再不解决盐的问题,队员们将难以支撑,于是经过多方侦察,决定于晌午渡河,到30里外的另一个据点寻找食盐。队员们在队长的指挥下有序渡河到中央时,与前来“清剿”的敌人猝然遭遇。机关枪瞬间从四面八方响起,队长当机立断命令撤退,可惜刀枪无眼,队长在这次渡河中牺牲了。李老含着热泪说,他小时候非常爱吃鱼,自从那次吃了8天的无盐鱼,他这辈子再也没有吃过鱼,每次看见鱼,他都会想起那个味道和牺牲的队长。我不敢想象,将一道自己最爱的美味吃成最刻骨的味道要经历什么样的痛苦。

(芒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天义(左)到李冠勉(右)家中采访)

敌人的子弹像雨点般从四面八方飞来,李冠勉流着眼泪拼命往茂密的灌木丛里奔跑,他一定要活下来,为牺牲的队长报仇。凭着这个信念,他一直拼命地往布满荆棘的几人高的灌木丛里跑,紧张与悲伤的心情一直缠绕着他,全身被荆棘划破也浑然不觉,鲜血不停地往下涌,隐约看到鲜血下面自己的白骨。眼泪、汗水和鲜血一直陪伴着这个19岁的男孩。剧痛使他的身体不断的颤抖起来,干渴的嘴里像有很多小虫子在爬,在喉咙里噬咬,最后的几里山路是如何走下来的,他已经记不得了。大概奔跑了两柱香的时间,踉跄穿过一片森林,直到眼冒金星,眼前一黑就栽倒了。醒来是在第7天后的一户群众家里。群众家里早就被“还乡团”洗劫一空,但是当时村里人对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继续打击敌人感到高兴和振奋,因为游击队配合中共地方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粮、抗税、抗丁,打击地方反动势力,保护群众,深得人心。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也要跟共产党同进退,所以见到受伤的李冠勉就把他救回了家。

得民心者得天下,通过40多天的治疗,李冠勉痊愈了,此后更加坚定了革命理想信念。年9月,李冠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年至年3月,他随所在部队同国民党军展开了无数次的游击战,并参加了潍县战役(现维坊)、济南战役2个大的战役。年4月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作战部署,先后发起渡江,在解放军二野十四军警卫团的李冠勉也随大军转战南京、上海、浙江、江西、广州、贵州,经历半年多的时间到达云南,在行军到广西南宁时,又与国民党展开了一场激烈战斗。年至年年底,先后参加了在大理邓川牛街、永平对侯茂琪、保山镇康李太兴、耿马韩富勇国民党残部的围剿。年1月退伍后,他被安置在保山地区民贸公司工作,年3月调到潞西县(今芒市)民贸公司工作,年由于左倾路线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勐戛镇芒牛坝,直到年被平反,重新分配到勐戛供销社工作至离休。

随着时间的流逝,艰苦卓绝的战争历史依然留在李冠勉的记忆里。李老不无感慨地说: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我和很多革命先烈们一起,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对人民的忠贞展开了浴血奋战,才换来了今天的太平盛世。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感谢革命先辈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更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李冠勉)

(温馨提示:请计划到罗志昌革命史实陈列室参观的各单位,积极支持配合理解我们的工作,至少提前5天与中共芒市委党史研究室联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提前20分钟到达现场,并遵守相关学习参观纪律。联系。)

文字供稿/李天义

图片提供/芒市委组织部、芒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杨南希

文稿审定/李天义

猜你喜欢

?第12期:“直过区”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德昂族赵老三合作社

?之第24讲:抗战中的芒市人物志之传奇副将——黄杰(上)

转载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wx/63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