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原创崔医声医声相伴崔松说
志明是一个先天性心脏病法洛氏三联症术后的病人。在经历了那次和,又过去了近十年,期间也不经常住院,最多也就是来门诊配配药,找我说说话。
他每次来都会说:“崔医生,你教了我一个很妙的招,让我减少了很多住院的次数。”我说:“你倒说说看,正好也可以给旁边的这些病人们做个示范。”
他很得意地说:“崔医生教我的这一招就是称体重。因为我们这种心衰的病人很容易水肿。但是轻度水肿的时候,我腿上根本就按不出凹陷的,只有长了五斤、十斤水的时候才能够按出凹陷。但那时候就晚了,我又得住院了。所以,我每天早上起床上完厕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称体重!如果我的体重上升了,我就赶紧多吃一点利尿片,如果体重恒定,我就知道这一天又安全地度过了,所以,我不经常来看崔医生的。”
我夸他说:“你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宣教员,我的病人当中,如果多几个你这样的啊,我就可以少费很多口舌。”因为很多心衰的病人往往管不住自己的嘴,拼命地喝水,水喝多了体重一上升又喘,然后就得住院治疗。
这个称体重的方法,让志明减少了很多住院次数,有时实在是吃了利尿片,小便也不多,才会住到病房里几天,用静脉用药的方法利出小便,然后他又可以稳定一段时间。
不过有一次再见到他的时候,他表情很痛苦,他说他晚上睡不平,脸更瘦了,但是肚子好大,叩上去嘣嘣响,里面好像有气,我再仔细一叩,发现移动性浊音是阳性的,说明肚子里有水。他说:“我这次知道自己肿了,但是不管怎么吃利尿片。小便都不多。”我知道他对利尿剂耐药了,于是他又住进了那个熟悉的病房。
结果这一次静脉用药也不管用。观察了几天,小便也还是不多。每次来查房,他总是说:“崔医生,你想想办法。我又碰到这种稀奇古怪的事了。”
我说:“这不稀奇古怪,就是因为你那利尿剂,吃的年份太长了,你看你从开刀到现在都几十年过去了。”
“是啊,我现在饭也吃不下,大便也拉不出。”
其实像这种病人,他们体循环里的血容量很多,但是还有更多的水漏到了组织外面去,形成了腹水;然后腹水鼓胀影响了肠道,所以肠功能也出现了紊乱。腹水、小便少、大便也不通,让水没有地方可去。这时我突然想起来,我原来也遇到过这样的病人!就是之前我们曾经讲过的,
其中有一个人是心肌病心力衰竭,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衰会让人凹陷性水肿,而甲减会让人粘液性水肿,这个病人两者都占了,肿的非常厉害,不仅体表肿,还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来了以后,很快就失去意识昏迷了。为了先消甲减引起的粘液性水肿,我们大量补充了甲状腺素,导致了腹泻,结果误打误撞治好了心衰。
另一个病人是一个房间隔缺损的病人,有很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病人来的时候气急、胸闷、水肿,心衰很重,所以应用了大量的利尿剂,但效果一直不佳。这个时候,病人又因为长期大量使用利尿剂而出现了痛风,我们就加用了大量的的秋水仙碱去降尿酸,秋水仙碱是一种降尿酸的常用药物,但是它有一个副作用,就是有的时候会出现腹泻的症状。那一晚这个病人拉肚子拉的很厉害,结果第二天病人的痛风好了,水肿消了,心衰也缓解了。
那时候我正在跟着何立人老师学习,在门诊中我见到何老用玄明粉前后分消的方法治疗类似的病人,这才明白过来之前的两个误打误撞治好的人,恰恰体现了中医前后分消的思想。我还没有自己试过这种通大便利小便的方法,就想,志明能不能用这种方法呢?
于是我就找来他的爱人,她开口就是:“崔医生,这次要我去买什么药吗?”我说这次不用去买药,这次我要给他吃的药,很便宜的,但吃完以后呢他会拉肚子,要和你提前说一下,如果他吃了药出现了拉肚子的情况是正常现象,你不要稀奇,我希望通过拉肚子的方法把他的水分拉掉。他爱人表示同意,因为志明刚好大便也拉不出。
于是我就让他分两次口服了玄明粉。当天他就解了一次大便,量很多。第二天又解了两次大便和一些黏冻。随着大便的解出,他的肚子越来越小,腹内压一降低,小便也开始增多了。
注:玄明粉即无水芒硝,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天然硫酸钠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苦咸性寒,属盐类泻下药。临床应用中,由于芒硝具软坚泻下,清热消肿之功效,广泛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满腹胀痛、目赤肿痛、皮肤疮肿等。
之前志明的腹水引起了腹内压的升高,在心脏排量不足的情况下,进一步加重了肾脏灌注的减少。当大便解出来以后,腹内压的降低可以减少肾脏的负担,增加肾脏的滤过。于是利尿剂又逐渐开始显效了。
就这样,通过前后分消,通大便而利小便,神人“志明”又度过了一劫。他以后又可以和别人说:哎呀!我总是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儿!你看,这不又是一件?
“神人”志明这辈子的确很神,很多次都逢凶化吉,但是最后,他还是离开了我们。我记得那是一个周六,晚上我突然接到同事的电话,电话那头说崔医生你快来看看吧,志明快不行了,想见你一面。医院。在他最后的时刻,他的爱人还寄希望于奇迹的发生,但是很惭愧,这次我没能留住他。
其实一个医生如果经常看到一个人由生到死的过程,就会知道在行医过程当中,有多少陷阱需要避开,又有多少机会转瞬即逝,这个医生也会越来越谨慎,越来越谦虚。本科普由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20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