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神方

点击上方蓝字“岐黄公社”→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指迷》茯苓丸:肩周炎之神方

读各家医案,治疗肩周炎多以寒凝血瘀论治,效果极为缓慢。我也曾试过多种方法,皆不尽人意。偶翻《医学心悟·肩背臂膊痛》一章,云:肩臂痛,古方以茯苓丸,谓痰饮为患也,而亦有不尽然者。

于是,笔者重新翻开《方剂学》,找到茯苓丸一节,才恍然大悟。“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乃是“痰停中脘证”。

于是,拿来试用。为加强疗效,笔者加用理中汤以温化痰湿,加姜黄引诸药达肩部,效如桴鼓。共治疗五例,皆不过五剂。

病案1

徐莫,女,70岁。左肩周炎。肩部明显萎缩,平举不超过30度,疼痛致夜不能寐。舌淡苔白浊,脉滑。病程半年有余,中西药、膏药都试过,没有明显效果。

处方:茯苓12克,炒枳壳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党参15克,白术2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姜黄10克。五剂。

只服用四剂,肩关节就恢复了正常(出现过腹泻)。

病案2

年10月期间在广州大学城给本科同学上课,课间休息,一女同学上台求医。主诉:右手阵发性麻痹无力,不能抬过肩膀,腰背肌肉酸痛,其余无特殊不适,舌淡红稍胖,苔白润,脉弦。自诉每有中医老师上课,即上台求医,服药甚多,症不见减!!余寻思良久,本病似无症可辨,但怪病多痰,女同学舌淡胖、苔白润为中焦脾虚痰湿内蕴之象。痰浊留滞经络,故致肌肉、肢体酸痛麻痹无力。于是予指迷茯苓丸加减如下。

处方:枳壳15克,芒硝5克(冲),茯苓15克,生姜15克,半夏20克,羌活10克,苏叶10克,炒白术30克,甘草6克,桔梗10克,丹参10克。嘱服3剂。服药后汇报反应如何。

结果:春节后接女同学短信告知: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3剂后诸症悉除。至今数月余未见复发。

“指迷茯苓丸”源于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的茯苓丸。药物组成:枳壳、芒硝、茯苓、生姜、半夏。主治:燥湿和中,化痰通络。用于痰饮留伏,筋络挛急,臂痛难举。

经典的方剂有许多神奇之处,初学的朋友不要总想着淘一个秘方,其实许多秘方就是最原始的经典方剂。看看《串雅》就会明白。

我的病例暂时很少,发表在此,希望各位朋友和前辈,共同探讨和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之和阵有以下内容:(《指迷》)茯苓丸:治人有臂痛,手足不能举,或时左右转移。此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能流行,上与气搏,脾属四肢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脉沉细者是也。但治其痰,则臂痛自止。及妇人产后发喘,四肢浮肿者,用此则愈。此治痰第一方也。

指迷茯苓丸适用于形体较胖,苔腻、滑,舌质胖,头晕便秘,脉不弱者。有一种肩痛症:形瘦,多中老年女性,少寐,头晕苔少质瘦,脉偏细者,为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女性每月行经,阴血暗耗,年届七七乃经绝,故此症多为中老年女性。我在临床中亦用此方治肩臂痛,加片姜黄、葛根、桔梗、白芥子、牡蛎效更好,惟不用芒硝,改用风化硝(元明硝),取其失水轻散能达上之意。加入理中以扶痰阻之中气,是作者妙想处

学习本文后,给一舌苔白略厚的肩周炎患者用过一次,四剂后今日复诊,原来上臂不能抬举,今天能举了,但后仰还不行,有效果,原来这样的病人用常规方基本没有效果

本文摘自“经方医学论坛”。

品牌传播

企业专访

投稿合作请添加:-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wx/10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