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孝篇》开篇曰:“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是人道第一步,孝顺子弟必明贤。”《孝经》中也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是百行之源,孝是八德之首。可见,孝是多么的重要。
什么是孝?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说文解字》这本书对孝的阐述。前一句是说晚辈对长辈的敬与养称为孝,孝是子女的本分。后一句主要说“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子承老”,“承者,奉也,受也。”是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父母那里诞生出来的,然后不断接受父母的养育,长大成人;成人后应该对父母不断的奉献,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因此,子女要无条件地赡养和尊重父母,孝顺父母。并且,生养教育下一代,延续做父母的使命。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家庭序列中变换角色,完成“子承老”的“奉”和“养”这两方面任务,这既是孝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和人生大事,也是人的道德根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为什么要孝?
水有源,源远流长;树有根,根深叶茂。父母是源,父母是根,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
母亲怀胎十月,妊娠呕吐,吃不好,睡不好。身体不舒服,生病也不敢吃药打针,唯恐伤着腹内胎儿。
生产时,母亲痛得撕心裂肺,闯的是“生死关”。儿女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
乳哺两年,母亲喂给孩子的乳汁就是母亲的血呀!每个孕育过孩子的女人死后的骨头都会由白变灰,那是因为孕育、哺乳孩子流失大量的钙质所造成的。母亲这个恩德,当儿女的粉身碎骨都难以报答!
不仅如此,父母还要为初生的孩子擦屎把尿,不嫌累、不嫌脏,孩儿哭一声,赶紧察言观色,是冷、是热、还是病了,马上抱在怀中,不转眼珠地看,生怕小孩受委屈。
孩子再大些,父母教小孩说话、走路、吃饭、穿衣和读书写字,讲做人的道理。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又接送上学——“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就这样,读完小学上中学,读完中学上大学。父母的关爱一路伴随孩子成长,直到立业、成家、生子,有了自己的生活。而做父母的却默默付出,驼了背、弯了腰、白了头,从来不图回报。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恩重如山!就算我们付出全部去孝顺父母,也难以回报。
都知道“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现在的许多子女们总是习惯于父母的给予,稍不如意就顶撞父母、怨恨父母,却从来没有想想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的寿限和子女的寿限难以确定,子女全心尽孝还能有几年呢?要在父母有生之年及时尽孝,不要追悔莫及啊!
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拿出我们的良心去找父母当年慈爱子女的心,从这一刻起孝顺父母,以补过去不孝的重罪吧!
如何尽孝?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讲。
孝身
首先,养父母之身,也就是孝“身”,要在父母的衣食住行上留心、用心。
衣:四季更换的衣服要为父母及时准备好,款式、颜色、价格都要买适合老人品味的,老人若是不愿穿,就是不适合。
食:让老人口福不缺。老人想吃什么,就马上给老人准备,尤其是新鲜水果一上市,瓜果梨桃都买给父母尝尝鲜。要考虑到老人运动量小,消化功能减退,多给他们做些好消化的食物。要确保食物少盐、少糖、少脂肪,既健康又美味。
住:要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给老人提供最好的住所。如果与老人同住,尽量把阳光充足、空间较大的房间让给老人住。老人睡眠轻,稍有响动便睡不踏实,要尽量给他们准备大—点,质量好一点的床。
行:人老腿先老,行动要有人搀扶。主动给他们买些辅助工具,比如拐杖和轮椅。多陪老人出去散散心,领着他们去旅游或是去附近的公园走走。
其实儿女稍微留一下心,就会知道父母需要什么。这时,马上给老人奉上,让他们享用。
在奉养父母衣食住行的时候一定要诚敬。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只是供养父母,若不诚敬,则与饲养犬马没什么区别。
给父母物质上的满足,只是一种义务,还不算孝。“孝”是真心诚意的付出,是尽自己的本分,让父母放心,不给父母添麻烦,才算真正的孝。
孝心
处处顺父母的心,称之为孝“心”。
“顺”即顺从接受父母的言教,让父母安乐,放心。人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就多了,我们要理解老人的心情,顺老人的心。
“父母所爱之物,我必爱之;父母所爱之人,我当敬之;父母所愿之事,我当奉之。”意思是告诉人们,一方面让老人想到我们就高兴,不让老人牵挂,让老人放心;另一方面,要帮助老人解决他所牵挂的事,让老人安心。
子女要做到身体健康、品德高尚、夫妻和睦、建功立业。《孝经》中这样论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要特别地加以爱护,不能轻易损伤,这是孝的开始,是基本的孝行。“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就是说,如果做事遵循自然规律,扬名后世,彰显父母的恩德,这是孝的最高标准,是圆满的、理想的孝行,是对父母养育的最好报答。
相反“德有伤,贻亲羞。”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做出伤风败俗的事,不仅让父母担心,还会让他们羞愧难当,是大不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成家后,夫妻和睦,幸福美满。然而夫妻之间难免磕磕碰碰,不管矛盾大小,都要及时化解,不要向父母传舌、告状,要报喜不报忧。夫妻共同孝敬双方老人,才能使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让老人安心,要做到急父母所急,想父母所想。父母如果生病住院,难免着急上火,这时,子女不仅要把钱准备充足,还要耐心伺候,“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老人的心愿要尽力达成,比如老人想要祭祀,就要陪老人一起去,如果老人行动不便,也要以最大的虔诚心想方设法替父母完成。再比如老人多半都会牵挂自己的后事,要给老人选择称心的墓地,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顺从父母要有原则和智慧。当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儿女如果盲目顺从,使他们陷于不仁不义的地步,那不算真孝。但也不要当面顶撞,应小心劝导他们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如果父母不接受劝告,可以等他们心情好些时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还是不肯接受,可以用哭泣、下跪等方式使他们觉悟。即使因此被责怪,也绝不起怨恨父母的心,更不把父母的过错向外宣扬。应该把他们该做的事情完善起来,这是为父母补漏,这样才是把孝道尽真了。
再来就是先改变自己的性格,再顺父母的性格,才是真孝。
想尽孝,必须改掉脾气禀性,要有好性格。光心好,而性格不好,孝道也行不圆满。比如,有一个孩子给老人买来好多水果和点心,因为老人把水果给孙子们分了,孩子便生气了,把水果丢在地上,气得老人暗自落泪。说他不孝,好像冤枉了他,可这样怎能算真孝顺呢?所以,缺乏心性修养的人,很难把孝道尽圆满。顺父母的性格,就是按照父母的性格特点,随快随慢,使老人天性和乐,面无愁容,不使老人生烦恼。
孝志、孝言、孝色
另外,还有孝志、孝言、孝色等。孝志,是按照老人的志向去做。孝言,是在老人面前说话态度和蔼,不大吵大叫。孝色,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在老人面前都要笑呵呵的,和颜悦色。大孝难,孝色更难。虽然难做到,但要尽力去做好。
最后,要常把圣贤故事读给老人听,让老人安心、快乐;同时,子女不管父母慈不慈,但问自己孝不孝。要继承祖业,弘扬家风,立志超过前辈。
孝还可分为小孝和大孝;近孝和远孝。小孝孝于庭闱,大孝孝于天下;近孝孝于一时,远孝孝于万古。
林则徐说:“不孝父母,供神无益。”所以千里烧香,不如在家孝顺爹娘。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家、恪尽职守,最终建功立业、服务大众,这才是孝的圆满结果。
人能把孝道行到圆满了,家和业兴,国家安定。就是由小孝扩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远孝。全社会的老人皆得其养,得享有子之乐,全得欢喜之心,以达到不独亲其亲的和乐景象。
世界上,你亏等的那个人是你妈把一个人放在不同的轨道上,
这一生就会不同,
你决定把自己放在哪个位置?
人在世的时候要对父母好点,
别让父母总是为之操心,
父母不需要你挣多少钱,
但他们很需要子女的陪伴,
因为子女是父母最深的牵挂。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这世间就再没有任何人,
会毫无保留的真心真意地疼爱你了。
当你再去回忆和父母的一点一滴的时候,
是不是会流泪满面?
是不是在父母的坟前哭得肝肠寸断?
没事的时候要常回家看看,
他们只需要你回家而已,
别把时间都花费在娱乐上面,
那些娱乐场所的朋友不值得我们去深交。
请记住,酒吧不是家,
KTV也只是消遣而已。
别让父母眼睛望穿了,却还看不到你。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假如父母真的走了,
就再也没有谁会,
心无杂念对待你了,
所以,别伤父母的心,
在父母的有生之年里,
成功多给父母一些快乐,
别说自己没时间,
别说自己工作忙,
教育别老是把时间都用在了其他人身上,
要知道爸爸和妈妈都只有一个
失去了朋友可以再找,
工作没有了可以再找,
甚至连心脏没有了,
都可以重新换一个……
但是父母没有了,
到哪里去找呢?
生活,善待父母,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
的两个人都走了,
那么我们也就不会有遗憾了,
因为在父母在世的时候
自己已做了该做的…
⊙注:本文由“万病不求人”综合编辑,为爱分享,禁止未授权转载。
岳美中教授的7首经验方(干货)岳美中教授(公元~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提携后学,诲人不倦。年秋,岳师身患玉病,医院病榻上,令其小女沛芬示余验方手册,嘱余抄录,以作学习研究之用。
该验方乃年1月岳师任唐山市中医公会主任时所搜集到的该市名老中医经验方,其中并有岳师本人的经验医方七首。现恩师作古已近八周年,建伟不敢自秘,特将岳师经验医方加以按语披露如下,但愿效方不致湮没,造福于民,是为至盼。
★治停饮胁痛方
清半夏9克,毛橘红4.5克,云苓片9克,炙草4.5克,川枳壳3克,玉桔梗3克,水煎服。
若表面有肿痛者,可加白芥子3克。
按:方中半夏、橘红、茯苓、炙草即二陈汤,主治痰饮为患。枳壳、桔梗一升一降,斡旋气机,使气化则痰饮亦化。朱丹溪云:“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不能达”,加入白芥子,则能去胁下及皮里膜外之痰,最宜于胁肋表面肿痛者。据岳师经验,病重者,可重用白芥子至12克,疗效迅捷。全方貌似用药平淡,实具和缓之风,于平淡中出奇制胜,善治停饮胁痛(即湿性肋膜炎)之证。
★治便血方
主治男妇老幼大便下血,日久不愈,无腹痛者。
木耳炭30克,柿饼炭30克,内金炭30克,陈皮炭15克。共为细末,每服3克,白开水送下,早晚各服一次。服过一料有效时,再继续配服。
按:大便下血,无腹痛,多由肠燥阴络受伤,故用木耳炭(黑木耳炒炭存性)、柿饼炭润燥宁络,凉血止血。“络乃聚血之所,久病血必瘀闭”(《叶案存真》),故又配合鸡内金炭、陈皮炭化瘀理气,使血气调畅,血止而无留瘀之弊。
★治胃痛方
主治胃神经痉挛作痛,因忿怒易发者。
甘松60克,香附90克。共为细末,每服6克,白开水送下。
按:方用甘松甘温,理气止痛,《开宝本草》谓其“主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配合香附理气解郁,辛散宣通。作散剂服,则温香行散,力专效速。然辛香伐气,虚痛者忌之。
★治伤寒感冒方
粉甘草6克,冰片3克。共为未,在六日内以少许点目内眦角,六日外点两眦角(男左女右)。
此方系罗兆琚所传,屡试颇效。
按:伤寒感冒则经脉壅闭,血气不通。方中重用粉甘草“通经脉,利血气”(《别录》),少量冰片辛主发散,通利诸气。点于目眦,以目眦属心,直入心经,使经脉通利,血气调畅,寒邪自解,盖心为阳中之太阳故也。岳师此方来自罗氏所传。
★治发际疮方
川羌活9克,防风9克,白芷9克,菊花9克,连翘9克,银花9克,红花6克,川芎6克,花粉9克,蜈蚣1条,赤芍9克,甘草6克。水煎服。重者用蜈蚣3条,再加全蝎1.5克、乳香15克。
按:发际疮生于项后发际,形如黍豆,顶白肉赤坚硬,痛痒难忍,破溃则流脓水,此由内郁湿热与外感风邪相搏而成。方中羌活、防风、白芷疏风胜湿,银花、连翘、菊花疏风清热,赤芍、川芎、红花活血通络,花粉清热消肿,蜈蚣祛风解毒,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病重者除重用蜈蚣外,再加全蝎祛风逐邪,以解疮毒;乳香消散疮毒,活血定痛。若疮已破溃及脓血过多者,不可再投本方,恐其复开走泄之路,重伤津液。
★治妇人乳痈方
黄芩6克,黄柏6克,干姜6克,甘草6克,椿白皮1克。
共为细面,用黄米醋调好,箍干患处,再用乌青布绷之,隔一二日肿消痛止,且无后遗症。若七日后疮溃出头,仍肿硬,则以人乳汁调箍之、须留溃孔处,使出脓,亦可令肿痛处早好。
禁忌:乳癌结核、乳疽,不肿硬者不可用。
按:妇人乳痈多属阳热实证,故用黄芩、黄柏、椿白皮苦寒清其阳热,甘草清热泻火,疏通经脉,反佐以干姜温通宣络,用黄米醋调敷患处,功能消散痈肿。若疮溃出头,则改用人乳汁调敷,具有生肌之效。至若乳癌、乳疽,病势深重,则非本方所能奏效了。
★治暴发火眼方
主治:眼受外邪,赤肿疼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者。
酒军9克,芒硝9克,柴胡6克,酒归尾9克,生地9克,黄芩9克,荆芥6克,防风6克,赤芍9克,栀子9克,菊花9克,连翘9克。水煎服。忌食鱼腥。
附:外用熏洗方:荆芥、防风、蝉衣、僵蚕各等分,水煎熏洗之。
按:暴发火眼,源由风热上攻于目。故本方以荆、防、菊、翘疏散风热,芩、栀苦寒直折,硝、黄以下为清。目为肝之窍,目得血而能视,又用生地、归、芍凉血活血,柴胡必经,且能发散火郁。至于外用熏洗之方、亦不外乎疏风散热。盖伏其所主,必先其所因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