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医术怎么样 http://m.39.net/news/a_8498684.html
14
守望桐柏山扮靓淮河源
报送单位:桐柏县检察院
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4万个,森林覆盖率达50.3%,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中原氧吧”,更有网友说到桐柏旅游会“醉氧气”……近年来,桐柏县空气环境质量大幅改善,这些变化和改观,浸润着公益诉讼检察干警的辛苦和汗水。
监督问责:啃下“硬骨头”
这里有一个省、市两级检察院联合督办,治理污染、啃下硬骨头的检察故事。
检察官前往案发地进行现场调查
年,桐柏新兴产业园区晋级为省级产业园区,辖区内天然碱储量亚洲第一,芒硝储量1.61亿吨。十余年来,由于该园区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合理开采地下天然碱和芒硝等化工原料,致使埠江、新集等三乡镇的地下深水层被工业用水污染,造成多亩农用地盐碱化,导致地力衰竭等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问题,园区及周边群众不断向上级反映,产生较大社会影响。
事件引起省、市检察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年6月6日,河南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自民带领南阳市检察院检察长薛长义一行赶到新兴产业园区进行实地调研。李自民提出,检察机关要作为“督战队”,依法监督当地政府履行职责,打赢这场困扰群众十多年的环境保卫战。
年6月18日,桐柏县建立了公益诉讼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起由政府牵头协调,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专班”。
之后,南阳市检察院领导先后多次到桐柏,深入企业座谈调研,共商治污方略。桐柏县检察院检察长王玉新也带队先后十余次来到产业园区走访群众,调查取证。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获取治理产业园区“历史顽疾”的“真经”后,年10月26日,薛长义就污染环境案件向桐柏县人民政府送达《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书》。
接到市检察院的《检察建议书》后,桐柏县政府启动公益诉讼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立了落实检察建议工作领导小组,某企业也积极按照检察建议成立了农业公司改善土地土壤结构,研究减压截水工程技术,防止冒水渗水等问题。最终,通过公益诉讼,破解了困扰政府十年的企业治污难题,实现了服务民生、社会治理和生态发展双赢共赢多赢。
年4月,该案入选“南阳市检察机关十大精品案件”。
去年以来,桐柏公益诉讼还实现了从“诉前监督”到“监督问责”的升级。
年4月,桐柏县高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河段存在非法采砂挖矿现象。案情紧急,在桐柏县检察院院党组的统一指挥下,副检察长李峰带领公益诉讼办案组迅速采取实地勘察调查、立案取证、制发建议等措施,该县相关部门接受监督,迅速通过运用大型设备疏导河道、栽植多品种林木等措施,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地容地貌得到了有效恢复。
年11月,桐柏县黄岗镇五里河河道遭到采砂者破坏,坑洼不平,砂石堆积,树根横陈,水向紊乱……光“堵漏”不行,还不能放过公益渎职者。目前,桐柏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己将此案1名河道工作人员涉嫌渎职犯罪线索移交给相关部门追责。
“生态修复供给服务”:
一年半办案26件35人
年1月7日,桐柏县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被告人陈某某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在案发地桐柏县大河镇公开开庭审理,最终,陈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元。
与以往判决不同的是,在该涉案林地内,被告要按林业部门要求标准恢复造林,缴纳生态损毁造林费元,鉴定费元。陈某某当庭表示认罪认罚。
过去,毁林开荒、盗伐林木案件往往采取行政拘留、罚款以及拘役、判刑、罚款了事,现如今在桐柏,对造成生态环境损毁的,不仅追究刑责,而且还采取这种“生态修复供给服务”新模式。
该院检察长王玉新介绍说:“所谓‘生态修复供给服务’新模式,就是政府协调检察机关等部门,对生态损毁事件及时采取应对策略,根据损毁程度,筹措资金,提供系列生态修复供给服务,比如生态恢复规划设计、生态恢复工程建设等,从而使被破坏生态尽快获得恢复。其中资金筹措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违法犯罪行为人支付“生态损毁代复费”(代为修复费用)或者自行进行生态矫正和修复;二是涉事企业缴纳代复费或者自行进行生态矫正和修复;三是对不可抗力或者原因不明生态损毁的,政府财政专设生态修复账户,并提供生态修复供给服务。
年7月,该县城区革命英雄纪念馆附近一处山林,被樊某等为首的黑社会团伙非法买下。该团伙把茂密的松树全部砍掉,毁林挖山建起了12处别墅群。
鉴于相关行政机关因程序违法,将案件办成了“夹生饭”,久拖不决,桐柏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主动协助县政府,最终界定“别墅群”罚没有依据。
年5月13日,该12处6年未被处理的毁林占地违章别墅群被该县执法部门没收后拆除。之后,该县林业部门迅速开展了“修复供给服务工作”,即组织大型挖机、平复土地、聘用专业护林人员栽种、确保树木成活率。此案被评为年度南阳市检察机关“十大公益诉讼精品案件”。
年以来,桐柏县检察院受理滥伐、盗伐林木等破坏环境资源案件26件35人,发出环境保护诉前检察建议20份,提起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2案;共监督、办理补种复绿案件15件,当事人补种松树、杨树等林木余株;向环保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监督某采矿企业对其排放污染物超标情况进行整顿修复3次;监督县国土等部门恢复地貌1亩,有效恢复了淮河源生态主体功能。
生态环境损毁修复供给服务机制增强了“一屏一廊”“绿肺”功能,受到省环保部门领导肯定。
跨境协作:奏响了“淮河源大合唱”
桐柏县检察院在公益诉讼实践中,遇到了“瓶颈”问题,那就是在省、市、县行政区域之间,存在“三不管地带”等执法盲点,特别是河流污染案件溯源方面,由于行政区划分割管理,容易出现“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源头污染跨境治理遇到了诸多难题。
年8月,王玉新到陈弯乡调研发现,当地狮威河水库上大面积水域被油污、浑水覆盖。
“决不能让水库这个关系民生的水源地遭受严重污染!”听取执法部门关于水体污染的介绍后,王玉新责令公益诉讼调查小组一方面委托鉴定机构取样检测,一方面追查污染源。经查实:污染源主要在上游湖北随县境内翰家河流域,跨境流域内有9家炼油厂,还有石材加工厂、洗砂场、小型铁矿、炼油厂等企业25家,石材厂埋藏的暗管通向河流,洗砂场造成河水浑浊。
王玉新随即带着调查小组、县环保局负责人赶往湖北随县,与随县检察院检察长沟通协调,双方一起研究监督细节,启动调查程序,随县公安、水利、环保部门积极配合,采取对上述污染企业进行巡查警示、关停整饬、强制拆除等措施,有力遏制了企业排污问题。与此同时,桐柏境内,公益诉讼检察官通过现场监督,敦促相关部门对2家大型采石厂尾矿沉淀池进行加固维修、净化处置。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污之难治。桐柏山脉有10多条大河流经驻马店、信阳、随州等多个地域,如何解决跨境污染共同治理“瓶颈”问题?王玉新深入思考,跨境生态保护协作办案机制在他脑海里逐渐清晰。
年6月,经桐柏县提议,周边湖北随县、枣阳市,河南信阳市平桥区,驻马店市泌阳县、确山县、南阳市桐柏等6县、市、区检察院参加了桐柏山淮河源生态保护跨区域协作座谈会,会签了《关于服务桐柏山淮河源生态环境保护跨境协作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标志着两省六地生态环境保护跨境协作机制正式启动,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化治理合力。
目前,通过区域协作,共联查、反馈信息30多条,摸排案源线索24条;批捕跨省界破坏生态环境犯罪17人,移送起诉5人;提起公益诉讼12件。
“跨境生态保护协作机制消除了各县域的‘执法盲点’,打破了‘区域条块’的条条框框和管理弊端。我们有信心通过跨境协作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让淮河成为造福两岸人民的幸福河。”王玉新肯定地说。
策划:张萍审核:吕峰
编辑:赵海波黄盈王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