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老牌名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30904/4250130.html
已是香港明日
AlreadyTomorrowinHongKong
爱懒君
起因是一部叫作已是香港明日的电影,大段的对话多于情节,很像曾经看过的志明与春娇,但没有可疑的深情,多了赤裸裸的浪漫。抱着剧透可耻的观点的我还是决定小小剧透一下这部电影,来自洛杉矶的美籍华人玩具设计师Ruby初次来到香港,在去兰桂坊的路上迷路,她遇见了在香港居住的美国人Josh,故事在他们前往酒吧街的路上展开,乍一看好像只是一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爱在黎明破晓前,只因为发生在香港这座文明交汇的城市,才显得不合时宜却也恰到好处。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不仅刻画了发生在繁华都市的荷尔蒙爱情,对香港的夜景更是捕捉得直击人心,寥寥几个镜头,却美在街头巷尾。一部聊天式的爱情片让人耐心地熬过睡不着的凌晨,也让人有了心血来潮的诉说欲望。
尖沙咀维多利亚港
在香港呆了不到一年,坐了无数次天星小轮。这趟有着有百年历史的轮渡像是时光的见证者,日日穿梭于尖沙咀与中环湾仔之间,往返于城市间的短途轮渡给人放空和喘息的机会,也让电影中男女主再次相遇。暧昧温柔的海风,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尤其是在日落时分,被霞光和云朵笼罩,灯火渐染的维港,仿佛总会发生观众们期待的浪漫情节。
By阿倩
阿倩音乐摄影分享每次来到这里,总会想到初来香港时在这里拍照的自己,有一点天真和自负,对这个城市抱有着新鲜与敬畏,很多不切实际的期许,傍晚时分面对着维港觉得自己就好像拥有了一切,现在想来却也不觉得荒唐。无论是沿着海岸线独自夜跑的晚上,还是和朋友咬着雪糕一路从尖沙咀逛来海边的闲适,总觉得每一次来维港的自己都是不一样的,也慢慢变得从一开始举起手机拍个不停,到现在坐在一群流连忘返的游客们做孤独的看客。因为无论是白天的平静肃穆,还是夜晚的璀璨灯火,早已经收埋在了心底。
维港见证了我,见证了许许多多人在这片土地的成长,当天星小轮再次启航时,我们总是倚着栏杆,向朋友说起过去,然而心底有个声音告诉我们,自己即将再一次启程了。
ByJackyYoung
jacky_photographer中环皇后大道
说不清中环给我的感觉,到过很多次中环,因为每一次走的街道不一样,留下的印象也不尽相同。一开始看到的中环是这样:
By阿倩
阿倩音乐摄影分享By阿倩
阿倩音乐摄影分享其实中环还有很多在港剧中频频露面的老街道,石板街,煤气灯街,荷李活道,永利街。
周末的中环毫无悬念被菲律宾人占领。菲佣们涌上旧码头的天桥,皇后像广场,甚至立法会大楼的走廊,她们用纸箱搭建起私人空间,聚在一起享受惬意的假期。
还有最近一次去的时候,竟路过了这样一个公园,很幽静,人也很少,像是与外面的摩天大厦和拥挤人潮隔绝了一样。
也许终有一天,可以越过重峦叠嶂的玻璃幕墙去真正地体验,在窄小的格子间里日以继夜地工作,等待着,打磨着,成长着,因为不能浪费青春的缘由而消耗着青春,真正地融入这个城市最核心的腹地。无论怎样,那时的中环,也不仅仅是现在看到的中环了吧。
深水埗通州街
深水埗位于九龙半岛西部,它的辉煌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的制造业与家庭式轻工业曾经盛极一时,勤劳而积极的香港工人,比如麦兜故事中的麦太太,曾在这一带塑造出了所谓狮子山下的香港精神。如今香港工业北移,留给这里的只有密密麻麻的公屋,过时的旧式商场,空置的大厦,和超高的老龄比例。
ByJackyYoung
jacky_photographer在这里,最让人记住的是各种表情,冷漠的,疲惫的,憎恶的,疑窦丛生的,漫不经心的,惊慌失措的,沉睡不醒的。车道尚宽,人行道却是狭窄得惊人,我们不时地与一些人擦肩而过。白发驼背拖着沉重手推车的老人,皮肤黑红衣衫磨破的中年人,穿着肮脏背心大汗淋漓帮工的黑人,孱弱瘦削表情淡漠的男学生,所有人像是处于很自然的生活状态,却有一种不甘心的暗潮汹涌的挣扎。
ByJackyYoung
jacky_photographer深水埗也是电影《桃姐》的取景地。
这个角度的深水埗,
的确像一个老去的社区。
发迹的年轻人已经搬出,
剩下许多60岁以上、
享有公屋回收豁免权、
不愿去新社区的老人
(引自《香港深水埗:这里的公屋港味儿很正》)。
深水埗因此设立了很多的养老院。
ByJackyYoung
jacky_photographer路过深水埗的棚仔布市,
这里仍是铁皮屋的建筑,
触目惊心的口号和海报以特殊的设计感呈现。
有人说深水埗是因为将死而被人记起,有人却因为它的旧时意而恋恋不舍。而我看到的,却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绝望与希望并存的深水埗,老人和中年人挣扎在此,怀着经年持久的沉甸甸的爱与恨,他们曾见证了香港的崛起与繁荣,如今却被贫穷和劳碌碾压得奄奄一息,在与政府的无声对抗中试图保留自己最后的尊严和自由。而年轻人则对这片土地有自己的认知,他们选在这里开办集市,艺术展,开展各种纪念和保护传统的活动,仿佛源于此地的梦想与奋斗,从来没有消沉和没落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今日的深水埗,也是今日的香港。
旺角西洋菜南街
电影的第一幕就是在这里,夜幕刚落下时的西洋菜南街,巨大的永隆银行的招牌,还有各种各样的电器店,化妆品店,颇有特色的二楼书店,周末的时候这里成了各类演艺人的天堂,他们在街道中间拉开麦克和音响,漫漫歌声就响彻到深夜。
ByJackyYoung
jacky_photographerMylittleairport有一首的歌的名字就叫作介乎法国与旺角的诗意。旺角是一个谈不上浪漫的地方,西洋菜南街,女人街,波鞋街都充满了浓浓的购物欲望,每次去的时候都人多到让我头疼,但仍是同学来了会推荐的地方,毕竟,这很香港。
By阿倩
阿倩音乐摄影分享油麻地庙街
庙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的神奇在于,不同时间的不同面孔。在游客的印象里,庙街大抵是食在香港或淘古旧物的好去处,永远在排队的煲仔饭和香辣蟹,满街的糖水和小食,街边摊档兜售各种各样廉价的手工艺品,茶具,玉器等,吵吵嚷嚷,琳琅满目,与老港片里别无二致的生活气息。
ByJackyYoung
jacky_photographer而当夜幕降临时,庙边开始支起各种看相、算命和塔罗牌的摊子,街边摊档兜售的变成了夸张的饰品,瓶瓶罐罐的香水,以及另一些不可描述的内容,街边各种风格装扮的女子向路人兜售暧昧的笑容,各种老式夜总会的招牌也纷纷点亮,夜晚给了人和城市褪去外壳的契机,在那一刻所有的欲望和情绪都变得原始,在霓虹灯下赤裸裸的坦然。
ByJackyYoung
jacky_photographerByJackyYoung
jacky_photographer而再过几个钟头,连这最后的喧嚣也安静下来,庙街的夜晚变得死寂,不安被夜色掩盖,埋藏在巷的最深处,只剩下各种巨大的招牌和孤楼连成一线的白炽灯光,显出诡秘而绝望的气氛,这便是庙街最真实最隐秘的样子。
这就是香港,五味杂陈,容易累坏你又容易让你过于放松。你开始学会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并且,确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引自港漂圈)。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过于复杂,不同的发色和面孔,粤语,普通话,英语,菲律宾语,印度语,背后暗示的文化和思想,却也融合交错得刚刚好。无论是中环写字楼西装革履形色匆匆的精英们,码头长廊上拨弄吉他卖唱的艺人,茶餐厅里日复一日吃着炒蛋火腿读着报纸的老人,还是深水埗华发满鬓依然驼背拉货的老人,都在被生存这个字眼不停打磨。
这个城市太过于拥挤和压抑,快到飞起的节奏,阴霾潮湿的天气,高到让人望而却步的房价,总在以一种放射性的压力向人群释放。曾在出租车上与开车的阿姨聊天,她说自己现在仍与父母以及上学的孩子挤在出租屋里,平方尺的房子在香港均价万,而仅仅万的首付于她已是多年奋斗却仍需仰望的天价。蜗居是一种常态,常见到可以不带焦虑和痛苦地平静述说,香港就是这样的没有退路,曾经的亲切,忍让和耐心在愈来愈逼近的夹缝中扭曲或是消弭。但在如此窄小的空间里,也能如此平安无事且相爱相恨地活着,这总归是让人欣慰的事情。
身处其中的微小的自己,在一年里失去了很多,不再有静坐和阅读的时间,匆匆行走在密集的红绿灯处,在shoppingcenter咬牙刷下自己中意的包包,为了万恶的考试在图书馆里持续作战,夜晚时看着双层巴士从窄小的马路呼啸而过的时候,脑海中大都是放空,可能渐渐变得迷茫,也忘记了诗和远方。但却不会失去理智,失去判断,失去爱恨,同样不会放弃交际,放弃前进,放弃一切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旁人无从判断你是变得强大或是肤浅,但自知在城市的包容与多样间收获了宽容和大度的内心,变得能够接受更多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更能理解社会上每一个群体存在的意义与背后的艰辛,更加笃定了自己的理想和看法,心安理得地活着,这便是香港带给我的。
写到这篇文章结尾时已是在瓢泼大雨的广州,待在自习室却也连不上WiFi的我像是愤恨又发泄地敲字,这一刻很是怀念理工安静整洁还有咖啡可买的图书馆,这样的时日曾经为我痛恨却给我留下印记,就如同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一样,很是值得我用一篇记录和无数的照片与它道别。
最后的最后,爱我的PolyU。
By阿倩
阿倩音乐摄影分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