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芒硝 >> 芒硝鉴别 >> 泻下剂概说

泻下剂概说

白癜风要多少钱治疗 http://pf.39.net/bdfyy/
泻下剂

以泻下药为主要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为泻下剂。根据泻下剂的不同作用,可分为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逐水剂、攻补兼施剂五类。

寒下剂

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代表方如大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黄牡丹汤等。

大承气汤

大黄酒洗,四两(12g)厚朴去皮,炙,半斤(24g)枳实炙,五枚(12g)芒硝三合(9g)

峻下热结。

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

01

-

大陷胸汤

大黄去皮,六两(10g)芒硝一升(10g)甘遂一钱匕(1g)

泻热逐水。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伤寒论》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专长

-

02

-

大黄牡丹汤

大黄四两(12g)丹皮一两(3g)桃仁五十个(9g)瓜子半升(30g)芒硝三合(6g)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证见右下腹肿痞,疼痛拒按,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

《金匮要略》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

03

-

温下剂

适用于里寒积滞实证。代表方如大黄附子汤、温脾汤、三物备急汤等。

大黄附子汤

大黄三两(9g)附子炮,三枚(12g)细辛二两(3g)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金匮要略》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

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

04

-

温脾汤

当归、干姜各三两(各9g)附子、人参、芒硝各二两(各6g)大黄五两(15g)甘草二两(6g)

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阳虚冷积证。便秘腹痛,脐周绞痛,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

05

-

三物备急汤

大黄一两(30g)干姜一两(30g)巴豆去皮、心,熬,外研如脂,一两(30g)

攻下寒积。

寒实腹痛。猝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大便不通。

《金匮要略》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

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

06

-

润下剂

适用于津枯肠燥所致大便秘结证。代表方如麻子仁丸、五仁丸、济川煎等。

麻子仁丸

麻子仁二升(20g)芍药半斤(9g)枳实炙,半斤(9g)大黄去皮,一斤(12g)厚朴炙,去皮,一尺(9g)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10g)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脾约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脘腹胀痛,舌红苔黄,脉数。

《伤寒论》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

07

-

五仁丸

桃仁、杏仁麸炒,去皮尖,各一两(各15g)松子仁一钱二分半(9g)柏子仁半两(5g)郁李仁炒,一钱(5g)陈皮另研末,四两(15g)

润肠通便。

津枯便秘。大便干燥,艰涩难出,以及年老或产后血虚便秘。

《世医得效方》

五仁柏子杏仁桃,松子陈皮郁里饶

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效力高

-

08

-

济川煎

当归三至五钱(9~15g)牛膝二钱(6g)肉苁蓉酒洗去咸,二至三钱(6~9g)泽泻一钱半(4.5g)升麻五分至七分或一钱(1.5~3g)枳壳一钱(3g)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肾虚便秘。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景岳全书》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

09

-

逐水剂

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之实证。代表方如十枣汤、禹功散等。

十枣汤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攻逐水饮。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白滑,脉沉弦。

2.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脉沉实。

《伤寒论》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

10

-

禹功散

黑牵牛头末,四两(12g)茴香炒,一两(3g)或加木香一两(3g)

逐水通便,行气消肿。

阳水。遍身水肿,腹胀喘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沉有力。

《儒门事亲》

《儒门事亲》禹功散,牵牛茴香一同研

行气逐水又通便,姜汁调下阳水痊

-

11

-

攻补兼施剂

适用于里实正虚证。代表方如黄龙汤、增液承气汤等。

黄龙汤

大黄(9g)芒硝(6g)枳实(9g)厚朴(9g)甘草(3g)人参(9g)当归(6g)(原著本方无用量)

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下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伤寒六书》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

12

-

增液承气汤

玄参一两(30g)麦冬连心,八钱(24g)细生地八钱(24g)大黄三钱(9g)芒硝一钱五分(4.5g)

滋阴增液,泻热通便。

阳明热结阴亏证。大便秘结,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温病条辨》

增液承气用黄硝,玄参麦地五药挑

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此方宜

-

13

-

煎服与护理方法

泻下剂易伤胃气,奏效即止,不可过服。凡重症、急症而必须急下者,可加大剂量煎成汤剂服用;若病情较缓,只需缓下者,药量不宜过大,可制成丸剂服用。

若表证未解,里实未成者,不可用泻下剂;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则需要权衡轻重,或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

泻下剂除润下剂外,均较峻烈,有的还有毒副作用,故年老体弱、孕妇、产后、久病体虚、津伤阴亏、血虚者均应慎用,必要时可根据病情及体质的不同,或先予攻下,后顾其虚,或攻补兼施,虚实兼顾。

服药期间忌食油腻辛辣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重伤胃气。

后续方剂详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jb/7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