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 http://m.39.net/pf/bdfyy/
摘要: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中药学》规划教材收载的解表、清热、泻下类常用中药名称为线索,分别以中英文“药名”“代谢组学”为检索词,检索—年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的相关研究文献,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篇,并纳入单味中药研究文献70篇。对于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开展解表、清热、泻下类单味中药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提出单味中药代谢组学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紧密结合传统功效及应用,开展系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并建立符合中医证候认知规律的中药表征体系,进而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中药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科学地表征中药“七情”单行的内涵,为中药七情配伍及经典名方用药规律研究提供借鉴。
中药“七情”是中药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第一部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药与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结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7个方面,称为中药的“七情”。其中,“单行”是指单用一味中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1]。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记载“有单行者,不与诸药共剂,而独能攻补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将单行解释为“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意即单行就是用单味药治病,针对病情较为单纯的病症,选择一种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如单用黄芩治疗肺热出血的清金散,单用白芷治疗阳明经头痛的都梁丸,以及单用人参治疗元气虚脱的独参汤等,古往今来在临床用药中有广泛应用。单行作为中药七情之首,是中药配伍的基础应用原则,因此针对中药单行开展现代化研究,追踪阐明单味中药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有助于中药配伍科学内涵的系统阐释,对中药七情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创新中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整体调节作用的药效特点,传统的单一研究模式难以揭示中药复杂的体内过程与作用机制。近年来,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的引入和发展为中药药效评价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与新思路[2-3]。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末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后发展起来的一门组学技术。其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上,致力于系统研究生物体在不同状态(生理病理状态、药物干预等)下其代谢产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种类、数量及变化规律[4]。研究主要借助现代生物分析技术(核磁共振、液质联用、气质联用等)采集生物样品(体液与组织提取液等)中的内源性代谢物信息,再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代谢组分的变化规律,从而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将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中,可灵敏且全面的检测到给药后生物体的内源性代谢物对药物的反应,分析得到生物体对药物有效性应答产生的整体信息,思路与中医药的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观相契合,相较于针对单一成分或靶点的传统分析方法优势突出,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良好平台[5]。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与质谱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代谢组学已在中药药效作用、物质基础、质量控制、体内代谢等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深入系统地归纳总结基于代谢组学的单味中药研究进展,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中药学》规划教材(《中药学》教材)收载的常用中药名称为线索,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