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骀山景区冰灯雪雕馆火灾成因猜想试图对

北京哪家白癜风最专业 http://www.bdfyy999.com/
10月1日13时许,正当全国人民欢度双节的喜庆日子,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小山岩村台骀山景区冰灯雪雕馆发生火灾,当地消防派出30辆消防车、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处置。目前,搜救工作已经结束。现场共搜救出28人,其中13人遇难,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馆内中部过火严重,顶棚部分烧黑、烧烂,景区已经暂时封闭。对此重大死亡事故,国务院已经挂牌督办。

分析火灾事故,首先要找到产生火灾的可燃物质是什么,然后要找到点火源是什么。本人总结以往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根据冰灯雪雕馆的特点,试图对发生火灾的可燃物质和点火源进行一次分析,也可以说是一种猜想。

反季节的雪雕为啥出了这么大的事?火是怎么着的?冷库有什么?什么东西能着火?为啥跑不了?

太原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景区作为山西太原的网红景区,9月份平均温度为16.5℃。

现在这个季节,不知道需要多少电力,才能维持这样一座“华北第一”的冰雕场馆的四季不断的运转?

在这座平方米的室内冰雕馆里,有多件冰雕作品,汇聚了城池、庙宇、楼阁、庭廊等各大建筑精髓,涵盖了娱乐、休闲、梦幻、传奇、等多元素范畴,“堪称冰雕艺术史上同一展馆内造型数量之最。”

据悉,9月28日,迎泽区区委书记李慧、区长赵学军带队,对台骀山景区等几家场所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检查针对单位是否履行消防安全责任、建筑消防设施是否能联动、消火栓是否有水、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是否正常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对消防“四个能力”是否掌握、员工是否会使用灭火器等方面进行。“从检查情况来看,各场所对消防安全工作的认识均有较大提高,能够严格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仍存在火灾风险,针对存在的问题,大队检查人员逐一提出具体整改措施,责令单位及时消除存在的火灾隐患。

这次火灾事故发生的场所是冰灯雪雕馆。太原现在的还处于中秋时节,气温还没有下降到结冰的程度,要进行冰灯雪雕展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保温,要有厚厚的保温层。现在用作保温层的材料既有不燃材料岩棉,也有可燃材料聚氨酯塑料泡沫和聚苯乙烯。用聚氨酯塑料泡沫做保温材料曾经引发多次火灾,造成重特大火灾事故。

类似的群死群伤事故:

年12月25日晚21时35分,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都商厦发生火灾,大火于26日零时45分被扑灭。这次事故造成人中毒窒息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万元。经查证火灾是因该商厦地下一层东都分店非法施工,施焊人员违章作业,电焊火花溅落到地下二层家具商场的沙发上,引起沙发内的海绵和家具失火。燃烧的浓烟上升至楼上歌舞厅,当时歌舞厅的消防通道是上锁的,大量人员被烟熏致死,少部分跳楼。

年6月3日6时10分许,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的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人死亡、76人受伤,平方米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事故调查报告认为造成火势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主厂房内大量使用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和聚苯乙烯夹芯板(聚氨酯泡沫燃点低、燃烧速度极快,聚苯乙烯夹芯板燃烧的滴落物具有引燃性)。二是一车间女更衣室等附属区房间内的衣柜、衣物、办公用具等可燃物较多,且与人员密集的主车间用聚苯乙烯夹芯板分隔。

年11月16日,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裴岭村龙源食品有限公司发生火灾,造成18人死亡、13人受伤,过火面积平方米。据调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龙源食品有限公司保鲜恒温库内沿墙敷设的制冷风机供电线路接头过热短路,引燃墙面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引发火灾。

年12月11日1时26分许,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根竹园社区的荣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6人死亡、5人受伤,过火面积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建筑顶棚和自制冷藏室使用夹有聚氨酯泡沫的板材,导致起火后火势迅速蔓延并释放大量有毒烟气。

年5月25日晚间,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件,火灾造成39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人民币。这个养老院用易燃材料聚苯乙烯夹芯板和不合格电线建造彩钢板简易养老院。

由于上造成重特大火灾伤亡事故的案例可以看出,使用聚氨酯塑料泡沫等材料作为保温材料,虽然保温效果好,价格比较便宜,也方便施工,但是具有非常大的火灾隐患。因为在火灾中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有毒烟气。

火灾不但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燃烧产物也具有毒性,使火灾现场的人员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火灾中死亡的人员直接被火烧死的很少,大部分都是烟熏中毒昏迷死亡。有许多材料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毒的,但是在火灾状态下受热分解或者不完全燃烧,就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燃烧产生的物质,其成分取决于可燃物的组成和燃烧条件。大部分可燃物属于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燃烧生成的气体一般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丙烯醛、氟化氢(氢氟酸)、二氧化硫等等,这些都是对人体有毒有害的。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形成高温烟雾,通过呼吸进入人体,会直接损害人体内脏,尤其是肺部。像昆山中荣公司那样铝粉尘爆炸后,会产生高于℃以上的气体,这些高温气体从每一个打磨点的除尘管道吸风口喷出来,打磨工人没有防备,几口高温气体吸入,立刻灼伤肺部,造成了人死亡的惨剧。所以,火场逃生最重要的是防有毒有害高温气体吸入身体。

燃烧产生物的生成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之分。完全燃烧产物包括有机可燃物中的C(碳)被氧化生成CO2(二氧化碳气体)、H(氢)被氧化生成H2O(水气)、S(硫)被氧化生成SO2(二氧化硫气体)等。而一氧化碳(CO)、氮气(NH3)、醇类、醛类、醚类等属于不完全燃烧产物。燃烧产物的数量、组成等随物质的化学成分及温度、通风情况等的变化而不同。

燃烧产物中的烟主要是燃烧或热解作用所生成的悬浮于大气中的能被人们看到的极小的炭黑粒子。炭黑粒子直径一般不足一微米到几十微米,大直径的粒子容易由烟中掉落下来,成为烟尘和碳黑。碳粒子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比如,碳氢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会因为受热裂解产生一系列中间产物,中间产物还会进一步裂解成更小的碎片,这些小碎片会发生脱氢、聚合、环化等反应,最后形成石墨化碳粒子,就构成可以看见的烟。

脱氢、聚合反应广为人知,对环化反应了解的人很少,但是,环化反应却是火灾发生过程的一个重要反应。环化反应是指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形成新的碳环或杂环的反应,也称闭环或成环缩合。在形成碳环时,以形成碳—碳键来完成环化反应。在形成含有杂原子的环状结构时,它可以是以形成碳—碳键的方式,来完成环化反应,也可以是以形成碳—杂原子键来完成环化反应,有时也可以是两个杂原子之间成键来完成环化反应。

《材料产烟毒性危险分级GB/T-》将材料危险分为三级,安全级(AQ级)、准安全级(ZA级)和危险级(WX级),其中,AQ级又分为AQ1级和AQ2级,ZA级又分为ZA1级、ZA2级和ZA3级。不同级别材料的产业浓度指标见表1。

表1材料产烟毒性危险等级

级别

安全级(AQ)

准安全级(ZA)

危险级(WX)

AQ1

AQ2

ZA1

ZA2

ZA3

浓度(mg/L)

≥50.0

≥25.0

≥12.4

≥6.15

<6.15

要求

麻醉性

实验小鼠30min染毒期内无死亡(包括染毒后1h内)

刺激性

实验小鼠在染毒后3天内平均体重恢复

燃烧产生物的危害性

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死亡人员中的大约75%是由于吸入毒害性气体而致死的。燃烧产成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例如CO、HCN(剧毒气体氰化氢)、SO2、NO2等,这些气体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来源、生理作用及致死浓度见表2。

表2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来源、生理作用及致死浓度

来源

主要的的生理作用

短期(10min)

致死浓度(mg/m3)

纺织品、聚丙烯腈尼龙、聚氨酯等物质燃烧所分解出的氰化氢(HCN)

一种迅速致死、窒息性的毒物

纺织物燃烧时产生二氧化氮(NO2)和其它氮的氧化物

肺的强刺激剂,能引起即刻死亡及滞后性伤害

由木材、丝织品、尼龙燃烧产生的氨气(NH3)

强刺激性,对眼、鼻有强烈刺激作用

PVC电绝缘材料,其它含氯高分子材料、阻燃处理物热分解产生的氯化氢(HCl)

呼吸刺激剂,吸附在微粒上的HCl潜在危险性较等量的HCl气体更大

>(气体或微粒存在时)

氟化树脂及其某些含溴阻燃材料热分解产生的含卤酸气体

呼吸刺激剂

约(HF)

约(COF2)

>(HBr)

含硫化合物及含硫物质燃烧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硫(SO2)

强刺激剂,致死浓度以下便使人难以忍受

由聚烯烃和纤维素低温热解(℃)产生的丙醛

潜在的呼吸刺激剂

80~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这个冰灯雪雕馆很大可能是使用了聚氨酯塑料泡沫一类的可燃材料做保温材料,发生火灾以后,产生的大量有毒烟气使人员中毒昏迷,失去逃生能力,时间拖延,中毒严重者就会死亡。另外,这件可燃材料着火以后产生了大量烟雾,能见度降低,为了追求艺术效果,展厅环境又比较曲折复杂,更增加了人们的逃生难度。20多年前,我在汕头参观过黑龙江来举办的冰雕冰灯展,对冰灯冰雕展厅内部的情况稍有了解。

深圳市在建设之初也曾经大量使用聚氨脂塑料泡沫彩钢板作为车间隔墙,荣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以后,深圳市下大力气开展“打铁”行动,通过多次拉网式的排查,从根本上清除了聚氨脂塑料泡沫彩钢板。

再来分析起火原因,也就是找到点火源。据统计,70%的火灾,35%的重大火灾都是由于用电不当引起的。上面所举的吉林宝源丰、龙源食品公司、荣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特大火灾事故的点火源都是电气火花引起的。尤其是龙源食品公司的火灾是电线绞接部位产生过热引发的。台骀山景区冰灯雪雕馆会用大量的灯光制造视觉效果,这些灯在连接过程中,不可能全部使用接线端子板或导线连接器,大多采用绞接方法,就留下了火灾隐患。因为绞接的接触质量不稳定,接触电阻容易变大。灯又多,通过电线的电流也就比较大,就会在接头处形成过热。此类接头在多次事故中都成为了点火源。据报道,展厅的顶棚烧毁比较严重,可能搭设顶棚的材料也是木材等可燃材料,顶棚上面又布置了大量的彩色LED灯营造气氛,导致顶棚电线密集。其中,交流电源线、直流高低压线、控制信号线等互相穿插,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功能线路就近捆扎。难免在绝缘薄弱处发生短路,产生电弧引发火灾。由于电线密度较高,还容易发生一点故障多点起火的现象。又由于用电量很大,支路太多,很难做到有效的分级保护,为了减少跳闸频率,保护开关的额定电流选值往往偏高,发生短路后,不能有效跳闸。这里的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这只是我做的初步的粗浅的分析,也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所作出的一种猜想,不一定正确。真实的原因要等待事故调查报告披露。

国务院关于此事件通报!

延伸阅读:

十年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分析!九起典型火灾事故死亡人,9类场所类别分析!

近十年全国共发生群死群伤火灾(含放火)35起,亡人。

9起火灾,致人死亡,虽然起火原因各不相同,但事故教训却惊人相似。

一场所类别分析

35起火灾集中分布在9类场所

1、商业场所

7起、亡99人,分别占20%和14.6%。

包括:

■年亡11人的吉林梅河口农贸市场“9·6”火灾;

■年亡19人的吉林商厦“11·5”火灾,

■年亡12人的辽宁沈阳万达售楼处“8·28”火灾;

■年亡14人的湖北武汉侨康批发市场“1·17”火灾;

■年亡10人的天津蓟县莱德商厦“6·30”火灾;

■年亡16人的广东深圳荣建批发市场“12·11”火灾;

■年亡17人的广东惠州义乌小商品批发城“2·5”放火案。

2、“多合一”场所

6起、亡88人,分别占17.1%和13%。

包括:

■年亡13人的广东汕头潮阳“5·21”火灾;

■年亡18人的北京大兴旧宫“4·25”火灾;

■年亡14人的广东汕头潮南“12·4”放火案;

■年亡12人的北京朝阳小武基“11·19”火灾;

■年亡12人的广东普宁军埠“3·26”火灾;

■年亡19人的北京大兴西红门“11·18”火灾。

3、劳动密集型企业

5起、亡人,分别占14.2%和27.3%。

包括:

■年亡15人的湖北武汉恒瑞橡塑制品公司“7·12”火灾,

■年亡15人的广东佛山盛丰陶瓷厂“8·23”火灾;

■年亡人的吉林长春宝源丰公司“6·3”火灾;

■年亡16人的浙江台州温岭大东鞋厂“1·14”火灾,

■年亡18人的山东寿光龙源食品厂“11·16”火灾。

4、公共娱乐场所

5起、亡77人,分别占14.2%和11.4%。

包括:

■年亡15人的福建长乐拉丁酒吧“1·31”火灾;

■年亡14人的湖北襄樊迅驰星空网吧“4·14”火灾;

■年亡12人的河南长垣皇冠歌厅“12·15”火灾;

■年亡18人的浙江台州足浴店“2·5”火灾;

■年亡18人的广东清远兰桂坊KTV“4·24”放火案。

5、群租房

4起、亡60人,分别占11.4%和8.9%。

包括:

■年亡12人的新疆乌鲁木齐村民自建出租房“7·19”火灾;

■年亡15人的河南郑州西关虎屯住宅“6·25”火灾;

■年亡22人的江苏常熟村民自建出租房“7·16”放火案,

■年亡11人的浙江台州玉环村民自建出租房“9·25”火灾。

6、宾馆酒店

3起、亡40人,分别占8.5%和5.9%。

包括:

■年亡10人的湖南长沙西娜湾宾馆“1·13”火灾,

■年亡10人的吉林通化如家快捷酒店“5·1”放火案;

■年亡20人的黑龙江哈尔滨北龙温泉酒店“8·25”火灾。

7、高层建筑

2起、亡68人,分别占5.7%和10%。

包括:

■年亡58人的上海静安教师公寓“11·15”火灾;

■年亡10人的天津河西金尊府“12·1”火灾。

8、养老院

2起、亡50人,分别占5.7%和7.4%。

包括:

■年亡11人的黑龙江海伦联合敬老院“7·26”放火案;

■年亡39人的河南鲁山康乐园养老院“5·25”火灾。

9.施工工地

1起、亡10人,分别占3.3%和1.4%。

■年亡10人的江西南昌唱天下KTV工地“2·25”火灾。

二起火原因分析

引发火灾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五种

一是电气原因

21起,占60%。

商业场所6起,劳动密集型企业5起,公共娱乐场所、“多合一”场所各3起,宾馆酒店2起,养老院、群租房各1起。

二是人为放火

6起,占17.1%。

商业场所、“多合一”场所、公共娱乐场所、群租房、酒店、养老院各1起。

三是违规燃放烟花爆竹、小孩玩火、遗留火种

4起,占11.5%。

公共娱乐场所、群租房、“多合一”场所、高层建筑各1起。

四是违章动焊

2起,占5.7%。

高层建筑、施工工地各1起。

五是电动自行车起火

2起,占5.7%。

“多合一”场所、群租房各1起。

(一)从本质安全看,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风险。

1.易燃可燃装饰装修材料、彩钢板芯材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时释放大量有毒烟气,是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35起群死群伤火灾绝大多数是因为吸入火场有毒烟气窒息死亡,或者吸入有毒烟气后来不及逃生而遇难。火灾中有毒烟气主要来源于易燃可燃装饰装修材料、外保温材料、彩钢板芯材和现场堆放的易燃易爆危险品。

其火灾危害性:

一是有些材料本身燃点低,容易被点燃引发火灾。福建长乐“1·31”火灾的起火原因,就是室内燃放的烟花引燃吊顶、墙面使用的聚氨酯海绵等装修材料所致。

二是参与燃烧速度快,分解物多,导致火灾短时间迅速蔓延。上海静安“11·15”火灾,事故现场使用的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被引燃后,又引燃了建筑外墙的苯板保温材料,快速向上蔓延,短时间内形成立体燃烧。

三是燃烧时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氰化氢等有毒烟热气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吉林德惠“6·3”火灾,火势从起火部位迅速蔓延,聚氨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材料大面积燃烧,产生高温有毒烟气,同时伴有泄漏的氨气等毒害物质,造成人死亡。

四是一些聚苯乙烯夹芯彩钢板房起火后,燃烧的滴落物具有引燃性,快速引燃其他可燃物品,猛烈燃烧,造成夹芯板层空腔,彩钢板建筑短时间垮塌。河南鲁山“5·25”火灾,养老院彩钢板建筑被引燃后,燃烧滴落物加剧火势迅速蔓延并猛烈燃烧,导致整体建筑短时间内垮塌,大部分老人来不及疏散而遇难。

五是一些场所大量堆放可燃物品,增加火灾荷载,燃烧后释放出大量有毒烟热气,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天津蓟县“6·30”火灾,商厦一层中转库房内超量存放鞋和包装物,燃烧后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阻碍人员逃生。

2.防火分隔不到位。

一些单位场所为出入方便或因管理不善,常闭式防火门敞开,竖向管井封堵不严,地下地上、楼上楼下直接连通,一旦起火,火势和烟气突破分区快速蔓延。

35起火灾中,有此类风险的17起,占48.6%。影响突出的有:

北京大兴“11·18”火灾,地下冷库与地上建筑之间未采取任何防火分隔措施,导致有毒有害烟气由地下冷库向地上建筑快速蔓延。

吉林通化“5·1”放火案,虽然是有人在楼下一层酒吧放火引起,但酒店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沿楼梯间上窜蔓延至酒店客房区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3.疏散通道不畅通。

有的单位为方便使用管理而占用、堵塞甚至锁闭安全出口,一旦起火,室内人员无路逃生。35起火灾中,有此类风险的18起,占51.4%。影响突出的有:

吉林德惠“6·3”火灾,厂房内逃生通道复杂,企业为方便管理员工,对直通室外最近的两个安全出口常年上锁,火灾遇难人员遗体大多集中于此。

广东汕头“5·21”火灾,私人业主未按要求设立封闭楼梯间、未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各层窗口用防盗网封死,员工难以逃生。

江苏常熟“7·16”放火案,着火建筑一、二楼及阁楼外窗全部安装铁栅栏,影响了人员疏散逃生。

4.消防设施损坏停用。

一些单位由于日常维护管理不到位,导致自动消防设施故障、损坏甚至停用。影响突出的有:

湖南长沙“1·13”火灾,酒店的报警、喷淋等系统在起火时处于关闭状态,失去了应有的报警和灭火功能。

黑龙江哈尔滨“8·25”火灾,酒店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消火栓系统管网无压力水,自动灭火系统处于瘫痪状态。

5.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

虽然电动自行车火灾起数占比不大,但潜在风险和危害必须引起重视。

一是电动自行车使用的电池长时间处于颠簸振动、日晒雨淋,容易因电池质量问题自燃。

二是车身普遍采用高分子可燃材料,起火后产生大量有毒烟气,极易致人中毒窒息死亡。

三是大部分居民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室内或者楼梯间并为其充电,一旦起火,必然封堵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人员无法逃生。

北京大兴“4·25”火灾、浙江台州“9·25”火灾,都是业主在室内一层疏散通道处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未及时清理周边可燃物,引发火灾并释放有毒烟气,造成群死群伤。

此外,广东清远“4·24”放火案,KTV门厅违规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被引燃,产生大量有毒烟气在狭小空间迅速蔓延,是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从消防管理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风险。

1.关键岗位人员责任落实不到位。

责任不落实是安全管理最大的软肋。35起火灾,有此类风险的26起,占74.3%。

一是有些单位没有确定责任人、管理人,或者虽然确定了但职责不明确、制度不落实。

浙江台州“2·5”火灾,足浴店没有消防管理人,4名股东都不知道由谁负责,消防安全处于无人管状态。

二是有些单位消防控制室人员、电气焊工无证上岗,不会操作处置。

吉林商厦“11·5”火灾,起火时建筑消防设施正常启动,但电工却切断消防电源,导致设施不能发挥作用。

广东惠州“2·5”放火案,火灾报警后,商场控制室值班人员不会操作设备,擅自关闭整个大楼的供配电电源,导致不能启动消防设施灭火、不能使用应急广播通知人员疏散。

三是有些单位自防自救能力不足。

天津蓟县“6·30”火灾起火时,在场有6名员工用灭火器扑救,但都打不准起火部位,导致火势蔓延。

2.内部防范机制落实不到位。

单位内部防范机制不落实风险依然突出。35起火灾中,有此类问题的20起,占57.1%。

一是有的单位消防设施年久失修、线路严重老化,致使功能失效。

浙江台州“1·14”火灾,厂房内电气线路及用电设备没有专业电工维修保养,线路陈旧、敷设不规范,致使电气线路故障引起火灾。

二是有的单位日常防火巡查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发现不了问题。

黑龙江哈尔滨“8·25”火灾,起火单位日常消防管理混乱,紧挨温泉区的三楼常闭式防火门一直处于开启状态,长期无人巡视巡查。

三是有的单位对隐患视而不见,放任隐患长期存在,以致酿成大灾。

北京朝阳“11·19”火灾,监督人员多次检查指出问题后,业主没有真正引起重视,照旧违规用火用电、堆放易燃可燃货物,住宿与生产、储存合一,致使火灾发生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3.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

其危害性:一方面,内部员工不掌握基本消防常识和逃生技能,不会及时处置初起火灾。另一方面,外来人员不了解本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火灾时找不到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35起火灾都有此类风险。

一是单位员工安全意识不强,发现火灾不及时报警,延误扑救时间。

吉林商厦“11·5”火灾,发现起火后近10分钟才报警,错过扑救的最佳时期。

二是员工不知岗位职责,不会组织疏散和逃生自救。

吉林商厦“11·5”火灾死亡的19人当中,有16人是单位员工;

黑龙江海伦“7·26”放火案,养老院护理人员未落实病房区24小时监护,没能及时扑救初起火灾、疏散人员,酿成惨剧。

三是群众防范意识淡薄,自救逃生能力差。

河南郑州“6·25”火灾,住户在不明火情的情况下盲目逃生,强行穿越充满高温有毒烟气的楼梯间,造成15人死于该处楼梯间内。

感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jb/70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