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首发慢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共识来

医视频带你走进医学世界的重磅

前沿

新知

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是各种病因引起胰腺组织形态和功能不可逆性改变的慢性迁延性炎症性疾病,其疼痛、腹泻等症状顽固,需终身替代治疗。10月15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牵头通过的《慢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以下简称《共识》)发表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上,这是我国第一份关于慢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今天,就由泽桥传媒医视屏团队全网首发,和大家一同学习解读这篇共识意见。

《共识》正文共分为前言、概念、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要点、疗效评定标准以及随访与复查八个部分。本文主要将《共识》与《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__广州》[2](以下简称“广州指南”)、《消化系统常见病慢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指南_基层医生版》[3](以下简称“基层指南”)对比,探讨其差异及亮点。

01

概念

概念部分是广州指南的再整理,无需赘述。

02

西医诊断

西医诊断中,影像学检查较广州指南删减了X线、MRI的检查手段。这或许是因为CT是显示胰腺钙化的最优方法,可显示胰腺微小钙化灶;X线在CP中诊断价值较低;而常规MRI扫描对CP的诊断价值与CT相似,对胰腺实质改变检测敏感,但对钙化和结石的显示则不如CT[2]。并且在CP中,基于MRI的胰腺形态学改变与生活质量和疼痛的变化无关[4]。相较于广州指南,《共识》新增了“诊断思路”,建议对于不确定的、没有足够证据的患者不做CP诊断。确诊患者应进行全面的病因学、形态学、病理生理特点检测。诊断标准中,较基层共识新增了“满足③、④、⑤、⑥中任意2项且无其他影像学或组织学表现者,建议在排除其他疾病后长期随访观察”,进一步建议谨慎做出CP诊断。

03

中医辨证

相较于基层共识,本《共识》的辨证诊断以主症结合次症的形式体现,规定“主症加次症1~2项即可诊断”,降低了诊断难度。《共识》增加了对于CP急性发作期的探讨内容。将急性发作期分为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热结里实证四个证型,重视肝胆及湿热、血瘀在急性期的意义。恢复期则由基层共识的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气阴亏虚证改为脾胃虚弱证、气阴两虚证、癥积瘀结证和阴阳两虚证,重视淤血、癥积病理因素在PC中的作用以及强调了疾病后期或禀赋素虚的PC患者阴阳两虚的疾病状态。

分期

证型

主症

次症

舌脉

肝郁气滞证

①中上腹痛

②痛窜两胁、矢气则舒,忧思恼怒则剧

①抑郁易怒,善太息

②恶心呕吐

③嗳气呃逆

④大便不畅

①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②脉弦紧或弦数,左关脉明显

肝胆湿热证

①上腹部及胁肋胀痛

②口苦呕恶

①小便黄赤

②大便不爽

③身热阴痒

④身目发黄

①舌脉:舌红苔黄腻

②脉弦数或弦滑数,左关脉为主

气滞血瘀证

①腹部刺痛,痛连两胁

②痛处固定拒按

①疼痛夜甚

②腹部或有积块,质软不坚

③大便秘结

④抑郁易怒

①舌质紫暗

②脉弦细涩

热结里实证

①腹痛拒按

②壮热便结

①烦渴引饮

②小便短赤涩痛

③日晡潮热

④口干口臭

①舌红苔黄燥或黄腻

②脉滑数或沉紧、沉数有力

脾胃虚弱证

①纳呆便溏

②胃脘胀满

①倦怠乏力

②面色萎黄

③少气懒言

④时而腹痛

①舌质淡苔薄白,或舌边有齿痕

②脉细弱或缓

气阴两虚证

①少气懒言

②自汗盗汗

①大便时泻时秘

②口渴引饮

③五心烦热

④乏力少神

①舌质淡或红而少苔

②脉细或细数

癥积瘀结证

①腹部积块

②胀满刺痛

①神倦乏力

②形体消瘦

③面色晦暗

④纳谷不佳

①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脉络曲张色青紫或紫暗

②脉细涩

阴阳两虚证

①形体羸弱

②形寒怕热

①溏泻无度,或见五更泻泄

②潮热盗汗或自汗

③少气懒言,腰膝酸软

④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经闭

①舌质淡或青黑,苔剥脱或无苔

②脉沉细弱或虚大无力

04

治疗

治疗中扩充了治疗原则的论述内容,强调急性发作期首要治疗目标是有效止痛、维持内环境稳定,改善胃肠动力,液体治疗,抑制炎症损伤以维护重要器官功能,减少器官衰竭的发生以降低早期病死率;缓解期以恢复脾胃功能,防止复发、减少或控制局部并发症、降低手术率,维持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以治未病、防复发的思想防治胰腺纤维化的进展,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西医治疗部分内容是广州指南的再整理,并在其基础上增加了一定机制论述。中医治疗的内容较基层共识大量精简,特别是中成药治疗部分,仅主要针对瘀血型和脾虚型推荐了成药,体现了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特点,建议对中医治疗有较高需求的医生参考基层共识内容。中医特色诊疗(外治法)部分新增了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以及腹部推拿疗法、穴位贴敷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按压、灸法、穴位埋线等慢性患者的长期疗法。

分期

证型

治则

方剂

药物

肝郁气滞证

疏肝理气

行气通腑

柴胡疏肝散合

清胰汤加减

柴胡、川芎、枳壳、陈皮、甘草、香附、生大黄(后下)、郁金、木香、延胡索等

肝胆湿热证

清热利湿

通腑止痛

龙胆泻肝汤合

茵陈蒿汤加减

茵陈、栀子、生大黄(后下)、龙胆草、黄芩、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枳实、黄连等

气滞血瘀证

行气活血

理气止痛

膈下逐瘀汤加减

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元胡、甘草、香附、红花、枳壳、柴胡、郁金等

热结里实证

泄热通腑

消食导滞

大承气汤合

保和丸加减

生大黄(后下)、厚朴、枳实、芒硝(溶服)、栀子、连翘、黄芩、山楂、神曲、木香、丹参等

脾胃虚弱证

健脾益气

参苓白术散

党参、白术、扁豆、莲子、甘草、山药、砂仁、薏苡仁、桔梗、大枣、陈皮等

气阴两虚证

补气健脾

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

七味白术散加减

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炒白术、甘草、藿香叶、木香、葛根、天花粉、黄芪等

癥积瘀结证

化癥消积

桂枝茯苓丸合

膈下逐瘀汤加减

桂枝、茯苓、桃仁、赤芍、牡丹皮、延胡索、蒲黄、五灵脂、乌药、香附、红花、枳壳、大黄、柴胡、郁金等

阴阳两虚证

滋阴补阳

肾气丸或

二仙汤加味

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附片、肉桂、知母、当归、巴戟、黄柏、仙茅、淫羊藿加减

05

中西医结合治疗要点

本部分为《共识》新增,强调了(1)全程以防止CP器官损伤与局部并发症为治疗理念(2)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加强CP者的病因管理(3)中药针灸协同治疗CP慢性疼痛(4)中西结合内外协同防治CP外分泌功能异常以及内分泌功能异常(5)活血利水结合抗凝治疗防治假性囊肿、胰源性门脉高压等。梳理从病因管理到并发症防治的CP全程治疗要点。

06

疗效评定标准

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评价、胰腺内分泌功能疗效评价、胰腺外分泌功能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以及单项中医症状疗效评价。对于没有量化检测指标的症状类评价,仍以症状积分计算临床治愈、有效、显效和无效率。

07

随访与复查

强调CP必须进行长期随访,动态监测评估患者胰腺内外分泌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质量。新增了“对于肿块型CP,定期行血清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等检查,必要时行胰腺穿刺活检,以与胰腺癌鉴别”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唐文富.慢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8(10):-.

[2]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广州)[J].临床肝胆病杂志,,35(01):45-51.

[3]刘凤斌,胡玲,陈苏宁,唐旭东,劳绍贤,陈斌,李培武,侯政昆,庄昆海,文艺,姚思梦,黄远程,张长荣,温艳东,王凤云,吕林.消化系统常见病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J].中华中医药杂志,,35(04):-.

[4]EmilySteinkohl,S?renSchouOlesen,Asbj?rnMohrDrewes,etal.Progressionofpancreaticmorphologyinchronicpancreatitisisnotassociatedwithchangesinqualityoflifeandpain.,55(9):-.

包括:

《慢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广州)》

《消化系统常见病慢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

医视屏简介

医视屏即学即用,行医必备。

医视屏,一线医护智能学习助手——海量医学知识,即查即用;可视化医学内容,一学即懂;沉浸式操作培训,一看就会。医学大咖、行业指南、政策解读、手术操作、护理手法……多维内容,尽在医视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jb/68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