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民间中医救治新冠肺炎例

 

小编按

民间中医张胜兵撰文,说他及其团队在武汉新冠肺炎爆发后,治疗了三千例,疗效显著。

在此文中,这些病例并不见权威部门认可的信息。

或许,所治三千例,应有一些是普通疾病吧。当然,疗效是肯定的。

转摘张胜兵下文,主要是认可其对证施治的思路,并不考证其所治何症何效。

辨证施治和所用的经方,看来其方式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此次疫病,对普通的伤寒感冒或未知的类式疫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值得人们参考、辨析、发挥和备用,也许在应急时能派上用场。

老向微摘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在武汉新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报告,给大家讲解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我本人是从1月23号武汉封城的那天,直到今天,基本上是日以继夜,用中药治疗武汉的新冠状病毒和类似的病例,个人累计的大约有2千例左右,到了后期,已有多人在张胜兵义诊团,通过网络会诊开方,累计有多例。这多例,通过我们团队里的一些人员的案例总结,有效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大部分都是一到三服药内起效,至今没有一例死亡的病例。

有这么一句话“外邪感人,受本难知,因发知受,发则可辨”,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只要是邪气侵袭人体,本来我们是不知道它会出现哪些情况,只有它发生了症状和情况我们才能辨别它属于什么情况,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基础,也是这次武汉疫情当中对我最有指导意义的一段话。

所以啊,我们发现不同体质的人在这次疫情当中,反应的临床表现是不一样的。在这次疫情当中呢,阳虚病人感受的可以用伤寒方;体内有火的人感受病邪之后,可以用温病方;而阳虚病人感受了之后,用了伤寒方有一些这个寒湿入里化热的,也能用温病方。我们待会儿会讲我在这次疫情中所使用的方药,以及为什么这么使用以及它的临床效果。

但是,我们通过临床一线的真实案例证明证伤寒和温病本属一家,只要你灵活运用,对证治疗,因人而异,没有不起效的。

通过对两三千例病案的总结,我列了如下方药和关键词,只要对着这些关键词,用关键的方,基本上很难出现无效的。

一、发热无汗而喘者,麻黄汤。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不能用麻黄汤,我可以明确的跟大家说,自从我将伤寒这个温病系统的看完之后,再加上临床的总结,我就发现,世界上根本没有哪个方子是绝对禁用的,只是它对不对证而已,只要他发热无汗而喘,那么他就属于表实证,就可以用麻黄汤。

二、发热有汗恶风,用桂枝汤。

大家可能都知道,表实无汗麻黄汤,表虚有汗桂枝汤。在这里,它适用于所有的外邪外感伤寒或者外邪侵入到人体,与风寒有关的出现这些症状的,麻黄汤和桂枝汤。只要见到这样的关键词都可以用,包括这次温疫,但是呢,如果说不是这个外感的寒,外感的如果是风热呢,或者风温呢,那就不是麻黄汤和桂枝汤,但是它们的关键词也不一样,那么就可以用《温病条辨》里面的银翘散。

三、发热头痛,颈项强直,这几个关键词出现后,葛根汤。

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的用葛根汤,而且葛根汤在这次疫情当中我们也用到很多,在网上流传的说是一个西医医师自救她就吃了葛根汤。

四、发热头痛,脖子强硬,伴有口苦的,这个和葛根汤好像很类似,但葛根汤是没有口苦的。这个是发热头痛,也是脖子不舒服,但是它伴有口苦,这个我们用九味羌活汤。

你看,我们看前面三个方子,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都是伤寒的方子,这个九味羌活汤就不是,九味羌活汤呢,它是治疗发热头痛,项强,但是伴有口苦的,但是有一个证型与这个类似的我们要区分,那就是第五个发热头痛主要是肢体痛,发热肢体痛,口苦,还带一点微呕。

五、发热肢体疼痛,酸痛,口苦,微微带点呕的这种情况,用柴胡桂枝汤。

说白了,就是太阳少阳合证,又有小柴胡汤又有桂枝汤,叫柴胡桂枝汤。那么九味羌活汤和柴胡桂枝汤一个是以头痛为主一个是以肢体酸痛为主,都有口苦这个要区别开来。

六、发热,但是伴有心悸,小便不利,或者有浮肿,这种情况我们也见到过,可以用张仲景的方子,真武汤。

七、发热但特别怕冷,但欲寐,就是我们说的想睡觉,脉象特别弱。这种情况呢,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这种情况不是特别的多但是也有啊。麻黄附子细辛汤,这种人本身原来体质就是阳虚的。

八、发热咳嗽,咳的是白痰有泡沫,它的关键词是白痰有泡沫,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用的是小青龙汤。

白痰有泡沫的在这次疫情当中出现的很多,那么这种人呢,大部分平时就阳虚,又感受了这次疫情之后,就变成了外寒内饮,外面有寒证,肺部呢,又有饮证,所以有饮证就会有泡沫,所以就用小青龙汤。

九、发热无汗烦燥而喘,这个用大青龙汤,因为它已经有烦躁了,相当于寒邪入里化热了,用大青龙汤,而与大青龙汤有点类似的呢,是第十个。

十、发热口渴,咳逆气急,就是咳得气往上直来的,这种很口渴的,这种用麻杏石甘汤。

十一、发热,咽痛,舌尖红,这个用银翘散,那这个是温病的方子。

那么这种人一般本来平时就怕热或者平时本来就阴虚,所以他在感受了冠状病毒后就出现了热象。出现热象的轻症的用银翘散。当然有一些阴虚的人,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的人,我这里没有列出来,我顺便提一下,用加减葳蕤汤,葳蕤就是玉竹,用加减玉竹汤,说白了,那是纯阴虚的人感受之后所引起的,银翘散呢是平时偏阴虚,或者平时怕热,这种体质,他感受了之后,他早期会出现发热,咽痛,舌尖红这种用银翘散,这种在武汉疫情当中也存在,你看我们既存在了桂枝汤,也存在了银翘散。说白了,温病的方子和伤寒的方子都出现了。

十二、这个见到的不是特别多,但是见到了,出现了。有一个病人给我说,他发热鼻子很干,他的眼睛周围疼,出现了这种证型,后来我就立刻反应到,这个正是柴葛解肌汤的主证。这种情况在疫情当中也有,所以我把它列出来了。发热鼻干,眼眶痛,眼睛周围痛,这种用柴葛解肌汤。柴胡,葛根,柴胡葛根汤。

十三、憎寒壮热,身痛无汗,这是关键词,用人参败毒散。说白了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跟体质相关呢。人参败毒散,人参就是补气的嘛,所以说这个人是平时就有气虚,感受了邪气之后出现了这些症状,用人参败毒散,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老年人。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我没有列出来,和人参败毒散在一起的,有个方子叫再造散,就是特别阳虚的人感受了后出现的用再造散。所以我们有句歌诀叫“阳虚外感再造散,气虚外感败毒散”。

十四、憎寒壮热,舌红苔垢腻如积粉状的这种情况,这就是吴又可的成名代表方达原饮。

它的关键词是憎寒壮热,但是它非常特殊的是舌头苔垢腻如积粉,这个用达原饮。后来各大温病大家都在达原饮的基础上做文章,加减变方变出了很多方,包括吴鞠通在内。

十五、寒热往来,口苦口干,就这几个关键词啊,什么默默不得食啊,什么其他的,大家一听都知道小柴胡汤。我要重点讲一下,小柴胡汤在这次疫情当中的应用相当的广泛,开出的频率是最高的之一。这次疫情开出的频率最高的就是小柴胡汤和三仁汤,这两个方子开出的最多。而小柴胡汤是《伤寒论》的方,而三仁汤是温病的方子,这两个方子开得最多,而且有时还合在一起使用,比如说口苦口干,午后发热,我们用小柴胡汤合三仁汤。温病和伤寒合在一起的方。好,这是小柴胡汤。

十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有的会有便秘,这种情况呢,我们用大柴胡汤。说白了,小柴胡汤是少阳证,因为寒热往来嘛,半表半里之间。而大柴胡汤呢,是少阳阳明合证,所以它又出现了阳明证,少阳证也有,阳明证也有,它既有寒热往来,又有胸胁苦满,它不是口苦嘛,并伴有肠道问题,便秘啊,有的会下痢,有的不一定会完全便秘,用大柴胡汤。

十七、发热恶寒,腹胀便秘,这个方子我为什么总结进来,我第一次总结的时候就没有总结进来,因为就在我前天发现这么一个病人,他发热恶寒,他上面感觉怕冷,结果呢他出现了便秘,肚子还胀。我一想,发热恶寒这是有表证,肚子胀不是阳明证吗?这不是太阳阳明合证了吗?那么少阳阳明合证是大柴胡汤,太阳阳明合证是什么方呢?我们仍然是张仲景的方子,只不过在《金匮要略》里面,这个方子叫厚朴七物汤,请大家记住厚朴七物汤。

十八、憎寒壮热,口苦便秘。我们已经出现了三个憎寒壮热了啊,一个是气虚外感的人参败毒散,一个是舌苔垢腻如积粉的达原饮,一个是口苦便秘的,憎寒壮热,这个用表里双解剂防风通圣散。既解表,又通里,所以它叫表里双解。防风通圣散呢有中成药,憎寒壮热,口苦便秘的这种人也存在。

十九、头痛身重,午后发热,好,大家只要记住午后发热,大部分人就知道三仁汤了,但是有一些阴虚的人也会出现午后或晚上发热的。

我们有另外一个辅助的,就是头痛身重,要么头痛,要么身上很困重,困重就证明有湿气嘛,一般阴虚的不会有困重感嘛,所以身上困重,午后发热,不用说了三仁汤,而且这个三仁汤在此次疫情当中运用特别广泛,为什么呢?因为武汉这个地方,以及根据五运六气本来就夹湿气,三仁汤就是湿郁化热,湿大于热的代表方剂,它就是吴鞠通的代表方。

二十、发热恶寒,肢体困倦,胸闷,口腻。口比较黏腻,一听就知道有湿气,而且还有表证,有表证又有湿气的,这种代表方剂,藿朴夏苓汤,藿,藿香的藿,朴,厚朴的朴,夏,半夏的夏,苓,茯苓的苓,藿朴夏苓汤。在这一次这个疫情当中运用得也相当广泛,为什么呢?因为它也是湿气,湿气困体,困倦,口腻,而此次疫情不管是寒湿疫,还是温湿疫,都有湿气,湿气是大家都公认的。

二十一、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又发热。也就是说这种病人只需要掌握一点,他发热身上痛,把汗一流,他不发热了,待会儿呢又发热,如此反复,这种呢要区别寒热往来,也要区别疟疾,因为他不是寒热往来,他是流了汗之后就解,不流汗就不解,这个代表方剂是黄芩滑石汤,好多人不知道这个方子的,大家可以下去查一下啊,黄芩滑石汤。

二十二、发热困倦,或咽肿,或吐泻,这个呢,在这次疫情当中也运用得比较广泛,大家可能很快都能反应出来,这个就是甘露消毒丹的主证和关键词。发热困倦,或咽肿,或吐泻。或者吐,或者泻啊,甘露消毒丹。为什么叫甘露消毒丹呢,它上吐下泻有点类似于中毒一样,喉咙还肿了,它叫甘露消毒丹,其实呢是体内有湿有热。

二十三、发热恶寒,胸满腹胀,上吐下泻,这个呢也见到的比较多,但是呢,它不一定上吐下泻同时存在,有的同时存在,有的又有上吐又有下泻,有的只有吐,或者想吐,有的只有泻,但是它都会有恶寒发热,胸闷,,腹胀,这种情况呢用藿香正气散,市面上有藿香正气胶囊,和藿香正气液,但是藿香正气液里含有酒精,所以呢没有藿香正气胶囊好,我个人认为。

二十四、身热胸闷,心烦失眠,这个又用了张仲景的方子栀子豉汤。栀子,淡豆豉,就是有热在胸部的这种情况。

二十五、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渴喜饮,竹叶石膏汤。那这个是《伤寒论》的方子,那还有和这个类似的呢,第二十六个。

二十六、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这个用凉膈散。这个是胸部的热所以我一起讲了。

二十七、夜热早凉,热退无汗,好,大家只需要记住夜热早凉,晚上发热,早上起来就很凉快,这个用温病的方子,青蒿鳖甲汤。我们当时上大学的时候背就背“夜热早凉青蒿鳖甲”。几乎没有见到无效的,所以有些温病的方子,对证以后只要扣住几个字眼,特别有效。

二十八、面红,四肢冷,下痢,脉弱,典型的上面好像有热,下面好像有寒,其实际上呢,它已经形成了戴阳证,这种情况一般是阳虚比较厉害的老人出现的。而且出现这种情况呢,还很危重,代表方剂是白通汤。

二十九、出冷汗,或喘急,或脉微弱。这种情况已经很严重了,已经快出现脱证了,我们得急救,用参附汤,人参,附子。

三十、高热惊厥,说胡话,这个用安宫牛黄丸,这都是急救的。说白了,这个参附汤和安宫牛黄丸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运用过,在武汉疫情当中,为什么呢?因为我所治的两千多人当中,没有一个到这个程度,就已经被治好了。而有一些阴阳两虚的,阴阳两绝的甚至可以用参附汤送服安宫牛黄丸,这里讲的是如果大家以后碰到这种急症的时候,可以知道怎么用中医去治疗去抢救,所以这两个不是我在临床当中得出来的,而是在理论上得出来的。

因为我和我的团队没有出现过一例死亡的症候,根本就没有发展到用参附汤和安宫牛黄丸的地步,大部分人就已经好转或者康复了,所以第二十九个和三十个这两个方子是我加上去的,并没有在这次在疫情当中运用到临床。

通过我在实际情况中总结,发现伤寒方和温病方只要对证了都有效。不要分门派,我也希望广大的中医来摒弃门户之见,只要是能治病救人,我们都去学习,无非就是好好学习嘛,学医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治病救人吗?而不是为了无谓的争论。

通过此次,临床实践活动,发现了这个温病方和伤寒方都能治疗这次疫情之后,我翻阅了很多书籍,对照,对比,甚至还要查阅一些古汉语词典,来知道古人的狭义和广义的意思之后,综合得出。我的观点是:温病是伤寒的发挥,是补充伤寒的部分的遗失,它们同属一脉,并不存在伤寒派和温病派,我们讲的伤寒应该是广义的伤寒,不应该局限在狭义的伤寒这个狭隘的范畴,人的思维一旦狭隘,那么他开方就更显得狭隘,才会有门派之别。

人体差异,因人而异,辨证论治是整个中医的核心,作为一个高明的医生不可不察。切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附录:张胜兵临床所见之证型

今根据实践情况,张胜兵特总结以下临床所见之证型,用之临床,疗效显著,万望推广为感!

一、发热无汗而喘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2克、炙甘草6克

二、发热有汗恶风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切)、大枣12枚

三、发热头痛颈背强直葛根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生姜9克(切)、炙甘草6克、芍药6克、大枣6枚

四、发热头痛项强口苦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组成:羌活6克防风6克苍术6克细辛2克川芎3克白芷3克生地3克黄芩3克甘草3克

五、发热肢痛微呕口苦柴胡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4.5克黄芩4.5克芍药4.5克人参4.5克炙甘草3克半夏6克大枣6枚生姜4.5克柴胡12克

六、发热心悸小便不利或肿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茯苓9克白术6克白芍9克制附子9克生姜9克(切)

七、发热特别怕冷想睡觉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制附子15克细辛6克

八、发热咳嗽白痰有泡沫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10克芍药10克细辛6克干姜15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五味子6克半夏15克

九、发热无汗烦躁而喘大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10克炙甘草6克石膏30克生姜9克大枣15克桂枝6克杏仁9克

十、发热口渴咳逆气急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10克杏仁10克甘草5克石膏24克

十一、发热咽痛舌尖红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桔梗15克竹叶12克荆芥18克牛蒡子18克淡豆豉15克薄荷18克甘草9克芦根30克

十二、发热鼻干眼眶痛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6克葛根9克黄芩6克芍药6克桔梗3克甘草3克生姜3片(切)大枣2枚白芷3克羌活3克石膏5克

十三、憎寒壮热、身痛无汗人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川芎10克枳壳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茯苓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薄荷、生姜少许。

十四、憎寒壮热、舌红苔垢腻如积粉达原饮《瘟疫论》

组成:槟榔15-20克厚朴10-15克草果仁10-15克知母10-15克白芍10-20克黄芩10-15克甘草5克

十五、寒热往来,口苦口干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24克黄芩9克人参9克甘草9克生姜15克大枣12枚半夏12克

十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便秘大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40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半夏10克枳实10克大黄10克生姜15克大枣12克

十七、发热恶寒、腹胀便秘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15克甘草9克大黄9克桂枝6克枳实9克大枣4个生姜12克

十八.憎寒壮热、口苦便秘防风通圣散《宣明方论》

组成:防风15克荆芥15克连翘15克薄荷1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炒白芍15克白术15克栀子15克石膏30克大黄15克芒硝15克黄芩30克甘草60克滑石90克麻黄15桔梗30克

十九.头痛身痛、午后发热三仁汤《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15克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0克

二十、发热恶寒、肢体困倦,胸闷口腻藿朴夏苓汤《医原》

组成:藿香6克半夏6克赤苓9克杏仁9克生薏苡仁12克白蔻仁3克通草3克猪苓9克淡豆豉9克泽泻4.5克厚朴3克

二十一、发热身痛、汗出热解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组成:黄芩9克滑石9克茯苓皮9克猪苓9克大腹皮6克白蔻仁3克通草3克

二十二、发热困倦、或咽痛、或吐泻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组成:滑石30克茵陈24克黄芩20克石菖蒲12克川贝母10克木通10克藿香10克射干10克连翘10克薄荷10克白豆蔻10克

二十三、发热恶寒、胸闷腹胀、上吐下泻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藿香10克紫苏10克白芷10克大腹皮1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半夏12克陈皮10克厚朴12克桔梗10克甘草3克,生姜、大枣少许。》

二十四、身热心烦、胸闷、失眠栀子豉汤《伤寒论》

组成:栀子10克香豆豉10克

二十五、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渴喜饮叶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竹叶6克洗石膏50克半夏9克炙甘草6克麦冬20克(去芯)人参6克粳米10克

二十六、胸隔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黄60克芒硝60克甘草60克栀子30克黄芩30克连翘克,竹叶酌情加蜂蜜

二十七、夜热早凉、热退无汗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15克鳖甲15克生地黄12克知母9克牡丹皮9克

二十八、面红、四肢冷、拉肚子、脉很弱白通汤《伤寒论》

组成:葱白4茎,干姜5克制附子15克

二十九、出冷汗、或喘急、或呼吸微弱、脉微弱参附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10-30克制附子10-30克

三十、高热惊厥、说胡话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组成:牛黄30克郁金30克水牛角30克黄芩30克黄连30克黄栀子30克朱砂30克麝香8克珍珠15克冰片8克

                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jb/6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