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神奇黎明之城,生态宜居圣地。如花的史实盛开在古老而淳朴的土壤里,请随“史话芒市”一起探索发现那充满希望的火炬冉冉亮起......
“芒市”一名由“茫施”演变而来,据唐樊绰《云南志》载:“茫施,茫蛮部落”。“茫是其君之号,蛮呼茫诏”。每一个地名都有着不一样的文化底蕴,见证着芒市的发展变化与时代变迁。为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芒市、热爱芒市、建设芒市,特与芒市民政局联合推出“芒市地名故事”栏目。
今天推出第一期:芒市地名故事——芒市城区之“街”故事。
金孔雀大街
金孔雀大街,以象征德宏经济腾飞、边疆繁荣、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机盎然的景象,为打造德宏孔雀之乡命名。原称“国道过境段”,年更名为金孔雀大街。位于芒市城区西部,南北走向,北起金孔雀大街与芒市环东路交叉口环岛(原芒市造纸厂门口),南至芒核天龙街,道路全长米,宽50米,面积平方米,沥青路面。途经芒市造纸厂、街坡、等相村、芒核、医院。
芒市大街
芒市大街,以芒市城区最具有代表性的街道之一命名。年开始勘测设计,年春动工,命名为环城西路(也称二环路),年冬改铺沥青路面,年更名为芒市大街。位于芒市城区中部偏西,南北走向,北起芒市大街与芒市环东路交叉口环岛(原芒市造纸厂门口),南至农垦路路口与团结大街交汇处,道路全长米,宽50米,面积平方米,沥青路面,总投资万元。属城市主干道。途经州地税局、州检察院、州交警支队、芒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急救中心、德宏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泰隆宾馆、丙门村、军供站、宏锐宾馆、至市农机技术推广站与团结大街相接。
白象街
白象街,白象是傣族群众最为崇拜的神灵动物,意为吉祥如意、祈福平安。年修建,命名为宏汇路。年更名为白象街。年2月至年12月扩建。位于芒市城区西北部,南北走向,北起丰华路,南至团结大街。道路全长米,宽20米,面积平方米,混凝土路面,总投资万元。海拔~米。属城市次干道。途经芒市体育中心、宏汇小区、翠堤小镇、风情园小区。北段属锦华社区,南段属丙门社区。
广腊亮街
广腊亮街,傣语广为坡,腊为脸面,亮为红色。广腊亮街,意为红脸坡街,即美丽的小坡街,以未修建街道前,这一带称为广腊亮得名。位于芒市城区西南,南北走向。年6月至12月修建。北起阿露窝罗路,南至丙午路。道路全长米,宽20米,面积平方米,混凝土路面,总投资万元。属城次干道。途经芒市广场、住房公积金、西里亚KTV、公务员小区、力宇建材市场、泰隆宾馆菜市场。北段属锦华社区,南段属丙门社区。
金塔大街
金塔大街,该路位于勐焕大金塔下方得名。始建于年,年建成。位于芒市城区东部,南北走向,北起河东路,南至仙池路,道路全长米,宽30米,面积平方米,沥青路面,总投资万元。属城市主干道。途经芒市民族小学、红星农贸市场、阳光经典小区、芒市中心血站、芒喊农贸市场、市广播电视局等。北段属东北里社区和西南里社区;中段属团结社区;南段属新村社区。
菩提街
菩提街,以该路有芒市著名的傣族佛寺-菩提寺(傣语称奘相)得名。解放前就形成的街道,是芒市老城子的第二条主街,原无名。年命名为正南路,年9月整修扩宽铺结石路面,年3月改铺柏油路面。年将正南路更名为菩提街。位于芒市城区中部偏东,南北走向,北起阔时路,南至斑色路(市人民政府门口),道路全长米,宽20米,面积平方米,沥青路面。属城市次干道。途经州保安公司、菩提寺、芒市宾馆、芒市人民政府。北段板过河以北属西南里社区,南段板过河以南属团结社区。
三棵树风情街
三棵树风情街,以街道的一端接三棵树环岛,且建筑形式充分体现德宏民族风情,属商贸交易繁华区得名。原无路,20世纪70年代建立德宏州家具厂、德宏州农机公司、德宏州电力公司时,西段形成道路。年整修东段,因接勇罕街(原青年路)勐巴娜西大花园(原民族文化宫)门口,故命名为文化路,年将文化路更名为三棵树风情街。位于芒市城区南部,东西走向,东起勇罕路勐巴娜西大花园门口,西至三棵树环岛,道路长米,宽6米,面积平方米,沥青路面。途经市畜牧局、德宏供电有限公司潞西分公司、芒市四小。属新村社区。
团结大街
团结大街,以边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心同德、汇聚力量、建设边疆、繁荣进步之意命名。是芒市最早的街道之一,是年以前芒市城区惟一的一条南北走向的主大街。年前称“街子”,年更名为“复兴路”年改为团结大街。年将街坡路并入团结大街延长线,仍称团结大街。位于芒市城区中部,南北走向,北起芒市大街与芒市环东路交叉口环岛(原芒市造纸厂门口),南至芒核天龙街环岛,道路长米,宽30米,面积平方米。年11月至年1月新建的南段铺设沥青路面,年铺设北段,年11月至年1月改建南段,年5月改建北段。沥青路面,总投资万元。属城市主干道,途经街坡、客运北站、街心花园、团结报社、客运南站、三棵树、芒市气象局、华丰商城等。分别属大湾村委会、东北里社区、建国社区、西南里社区、新村社区、城西社区。
勇罕街
勇罕街,傣语勇为孔雀,罕为金子。勇罕街,意为金孔雀大街,以孔雀之乡-德宏,得名。年形成通往州民族中学的一条便道,医院在该路中段东侧建立,路两旁一直是稻田和橡胶林,年后,一些机关单位相继在路两旁建立。年5月4日,德宏州和潞西县团委组织芒市地区广大共青团员和青年在该路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对县防疫站门口至州民族中学门口这一段的公路两旁进行绿化,并在勇罕街(原青年路)与目瑙纵歌路(原为民路)医院门口环岛种植了一株象征朝气蓬勃、万古长青的榕树(俗称大青树)。为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活动,潞西县革命委员会特正式命名该道路为“青年路”。年改扩建,年为突出边疆民族特点,将青年路更名为勇罕街。位于芒市城区中部偏东南,南北走向,北接胞波路(板过河桥头),南至德宏州第一民族中学初中部校门口,道路长米,宽22.5米,面积.5平方米,沥青路面。属城市次干道。途经德宏民族出版社、市防疫站、芒市会堂、德宏州人民政府、州妇幼保健院、州医院、州林业局、勐巴娜西大花园等。分别属团结社区和新村社区。
文蚌街
文蚌街,文蚌是景颇族中的景颇、载瓦、浪速、茶山、波罗五个支系的总称,以各民族团结协作、拼搏奋进、共同繁荣之意命名。位于芒市城区北部偏西,南北走向。年修建,原名振兴路,年为突出德宏边疆民族特色,特将振兴路更名为文蚌街。北起遮安路,南至丙午路。道路全长.4米,北段长.6米,宽9米,南段长.8米,宽7米,面积平方米。沥青路面,属城市次干道。途经芒市一小新校区、芒市花园、芒市广场、内卫支队、公务员小区、澳鑫家具城。分属锦华社区和丙门社区。
(注:如需引用相关内容,涉及数据与职能部门核实为准)
文字供稿/芒市民政局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章倩
文稿校审/芒市民政局肖建东
文稿审定/李天义
综合审稿/革安发
猜你喜欢
?芒市历史随学随记之“第十问第十答”——芒市地名的来历是什么?
?之第24讲:抗战中的芒市人物志之传奇副将——黄杰(上)
转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