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怎样熬中药似乎已经是常识。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正确的熬中药的正确方法,今天,小编就来简单讲一讲熬中药的讲究。
“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李时珍。银器略显奢侈腐败,咱们老百姓就算了。瓦罐比较实在,物美价廉。当然现在家家都有的不锈钢锅也可以。
药物的正确煎煮方法——
1、浸泡将药物置于煎药器皿中,加水至完全淹没药物且高出2~3cm,放置30分钟左右。这样做的原因是使水完全渗入药物的细胞内,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2、煎煮中途适当搅拌,防止粘锅。通常一剂药煎煮2~3次,解表药首次煎煮15~20分钟,次煎10~15分钟;一般药首煎20~25分钟,次煎15~20分钟;滋补药首煎30~35分钟,次煎20~25分钟。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在煎煮时需要特殊处理,现介绍如下:
3、先煎就是将单味或多味药物较其他药物先进行煎煮。这类药包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贝壳类药物,如磁石、龟甲等;有些需要改变药物的作用以适应临床要求,如大黄久煎泻下力缓,用于清内热或体虚之人的缓泻。还有些有毒药物,需要延长煎煮时间以减轻毒性,如川乌、附子等需熬煮至无麻舌感。
4、后下就是在大多数药物即将煎煮好再加入煎煮5~10分钟即可。这类药物大多质地轻薄含挥发性成分,气味多芳香辛烈,易挥发,不耐久煎,如薄荷、麻黄、砂仁等,大多为解表药和芳香化湿药;大黄、番泻叶久煎泻下力减弱,若取泻下作用则后下或开水泡服。
5、包煎就是将药物包在布或纱布中再和其他药物一起煎煮。这类药包括花粉、细小种子、细粉类及含绒毛的药物,如蒲黄、车前子、旋复花等,包煎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防止粘锅糊化以及减少对咽喉的刺激。
6、冲服用煎煮的药液或开水冲服,适用于入水即化或本身就是液体的药物,如芒硝、蜂蜜等;或价格比较昂贵的药物,如牛黄、麝香等;或不耐热或不能加热的药物,如朱砂、雄黄等。
7、另煎就是将药物单独煎煮后兑入药液中,适用于价格比较昂贵的药物,如人参、虫草等。
8、烊化一些胶类药物,容易粘附于其他药渣或锅底,即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就需要另行用小火慢慢使其熔化或用热水熔化再兑入药液,如阿胶、鹿角胶等胶类。
9、滤过药液在生活中,许多人在煎服中药的时候是煎一次服一次,下次服药的时候又加水再煎煮,这种服药方法是错误的。因为第一次煎煮的时候有效成分煎出50%~70%,第二次煎煮的时候有效成分煎出只有20%~30%,第三次就只有10%左右了。如果这样服药,则药物的浓度越来越低,到最后就没有效果了。
所以正确的方法是一副药按上述方法煎煮2~3次,将几次的药液合并压榨药渣的药液混合均匀,然后按医嘱平均分成几等分,每次服用。
另注:煎药用水,一般自来水即可。
杜德堂,呵护宝宝健康每一天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