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m.39.net/pf/a_4659333.html
点击上方“医院”→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为医院加上星标,以后找就方便啦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这些历代传诵的千古名句形象表达了恋人或夫妇形影相随,成双入对的缠绵美丽。
“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在中药手工处方中,经常可以发现医生将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配伍组合应用,故称“药对”亦称“对药”、“对子”、“姐妹药”,是中药复方配伍最基本的组方单位。药对的药味虽少,但绝不是两味药的简单相加。临床上,药对以其独有的灵活性和固定性,让医生在临证时游刃有余,达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之效。从先秦时期的《皇帝内经》,到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再到南朝的《雷公药对》和北朝徐之才所著的《药对》等医书,都有大量配伍精妙、疗效显著的药对记载。药对是古今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和深厚的科学内涵。虽然通过对药对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对于它的认识还是存在许多欠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在中医药领域的深入应用,使对大量方剂信息中的药对配伍规律进行挖掘和发现成为可能。下面简单举例下常见药对。
乳香与没药
即乳香与没药配伍的药对,同为活血药。
乳香能调气活血、止痛、追毒。《本草纲目》云:“乳香香窜,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没药能散血去瘀、消肿止痛。
《本草衍义》载:“没药,大概通滞血,打扑损疼痛,皆以酒化服。凡打扑着肌肉须肿胀者,经络伤,气血不行,壅淤,故如是。”
两药皆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但乳香擅于调气活血,对气血凝滞引起的心腹疼痛效果显著;没药散血祛瘀的效果更强,两药合用,增强了活血祛瘀的作用。《本草纲目》曰:“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羌活与独活
即羌活与独活配伍的药对,这两味药皆有祛风湿止痛作用。
羌活性较燥烈,尤善发汗解表,多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日华子本草》曰:"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
独活性较缓和,发汗之功不及羌活,多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下半身者。《本草正》云:“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
如全身皆痛,羌活、独活两者同用,散周身风湿而舒利关节。
大黄与芒硝
从通里攻下治则说,大黄与芒硝为最常用的“药对”,张仲景
的经方中的有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即有应用。
方中大黄所含大黄泻素、蔥酣等成分,可以刺激肠壁上的感受器而增加肠蠕动;而芒硝所含硫酸钠可以在肠腔内形成高渗透压,以物理作用为主而产生容积性泻下作用。
两者的药理机理既不同,作用的时间亦异。大黄的泻下作用发生较快,持续时间较短;芒硝的泻下作用发生较慢,持续时间则略长。两者同用,可以互补。
临床应用时,可根据病情灵活变化。一般说来,在肠燥便结时,可以重用芒硝;对老幼、体弱者,少用大黄;对肠内已有积液之便结(例如某种肠梗阻),则应少用芒硝。
附子配干姜
附子长于回阳救逆,走而不守,能通彻内外上下。干姜具有回阳通脉之功,守而不走,温中回阳。二药配伍,相须并用,干姜能增强附子回阳救逆的作用,正如前人所说:“附子无姜不热”。且附子有毒,配伍干姜后,干姜能减低附子毒性,附子配干姜有增效减毒之功。故附子用于亡阳证,常与干姜配伍。
附子配干姜被称为“仲景附子配伍法”,仲景四逆汤即姜、附、草同用,以温中散寒,回阳救逆。附子配干姜尚有温肾暖脾,散寒止痛之功,如赤石脂丸、鸟梅丸虽用姜附,却旨在散寒止痛。
党参与黄芪
党参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具补中益气、和胃养血等功效,最宜用于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自觉气短,稍一活动就喘促的气虚患者,而黄芪味甘性温,入脾、肺经,具补气固表利水、养血生肌托毒之功,两药一相遇就可以增强补气效果。
制首乌与决明子
制首乌具有补血通便的作用,决明子具有降脂明目的作用,他们俩组合到一起,对于便秘以及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人非常适合。
杭白菊与麦冬
杭白菊能清肝明目,麦冬有滋阴、利咽的作用,他们俩对上眼,长期受电脑、手机、电脑辐射者、无暇保养者及两目干涩、眩晕者便能备受益处。
医院地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