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导语
“药有六味,咸居其一。”
——《四部医典》
盐、水银及硫磺被中世纪的欧洲人誉为炼金术中的神圣三元素,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藏文化世界中,“盐”的角色也因为藏医学的缘故,被赋予了更广泛的价值。
盐在青藏高原的发展史
根据史料记载,藏区最早对盐的应用始于松赞干布的父亲南日松赞时期。相传在拉措湖旁的草原上有一头野牛,名为泰嘎如仁,因野性太强经常发狂,被南日松赞身边的力士所杀,并将其肉悬挂于马鞍之上。然在行军的过程中不慎将肉坠落在了盐地之中,沾附了盐,让南日松赞就在这机缘巧合之下尝到了到咸肉的美味,由是始知取盐之事,并有了采用北方食盐的习俗。
▲南日松赞
在当时,随着雅隆部落的扩张,逐步地在藏北地带大面积活动,从而开始学会利用那里丰富的湖盐资源。到了清代,在藏地已有数目众多的盐池被开发出来。康藏有从四川等地输入的井盐等;前藏有腾格里海;雅鲁藏布江两岸则遍布盐池;另外还有后藏之乌兰达布尔逊山所产紫色石盐。
▲西藏芒康盐井
藏区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盐粮交换在藏民的贸易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在藏北地区,有着丰富的湖盐资源,但缺乏谷物;而藏南地区虽缺乏酥油、肉和食盐,却有着盈余的粮食资源。于是藏南地区的牧民常用牦牛和羊前去驮盐,驮来的盐除自用外还到周边去做盐粮交换,换来的青稞调剂食品不足。
藏医学与盐
“盐碱的功效开穷散痞、生热发汗,提升胃热、开胃。”
——《协据》
▲藏药中主要盐类的药用认识
在藏医学中,盐是一种重要的药物配方。藏医理论中认为,咸味药物能使身体结实,有疏通作用,能治闭塞梗阻症,用以调理胃火,有健胃作用。具有甘、酸、咸、辛味的药物能医治龙病;具有苦、甘、涩味的药物能医治赤巴病;具有辛、酸、咸味的药物能医治培根病。
根据藏医分类,咸味类药物主要包括了:光明盐、硇砂、角盐、黑盐、藏红盐、白秋石、火硝、哇擦、皮硝、灰盐、松盐、芒硝、土碱等。
千百年来,盐被藏医多样性地用于药物治疗和调理中,如用于治疗胃肠疾病的常用药物——西藏“甘露牌”十五味黑药丸,就是一种能有效减轻胃疼痛,调节胃酸分泌和胃肠的吸收功能,增强肠道的吸收功能的药物。并对慢性肠胃炎、腹泻、消化不良、胃腹疼痛和各类陈旧性胃肠疾病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而用于治疗肾寒症,膀胱结石,腰部疼痛,尿频、尿闭的“甘露牌”十味豆蔻丸,则是以光明盐、豆蔻、山柰、荜苃、螃蟹、麝香等配制完成。
藏医十八种传统外治疗法之一的——“盐敷疗法”,就是通过将大盐巴倒入炒锅用大火翻炒后,将炒好的盐颗粒盐装入双层布袋的内层,并选择相应的藏药散剂放入布袋外层,将布袋口扎紧,热敷指定部位,使局部组织升温,调节植物神经,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从而使肌肉慢慢松弛,缓解反射性肌肉筋挛,减轻疼痛,达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除此以外,盐也被藏民族用于藏传佛教的塔葬仪式中。这是一种在藏区所有葬式中最为崇高的塔葬规格,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火化僧人尸体后,把骨灰存入灵塔;另一种是等到活佛圆寂后,将尸体脱水后直接泥塑成佛像。制作后一种的方法是用藏红花、麝香、檀香料等名贵香料和食盐制成防腐香水,反复擦洗遗体,然后用麻布、丝绸包裹全身,涂上香料后砌葬在灵塔中。
扩展阅读
藏医与中医对盐的不同认识
在藏医学看来,盐一般属于温性,因而可以治疗寒性的“培根病”;
中医学则认为,盐属寒性,因而可以用来清热解毒。
药品推荐
▲十五味黑药丸
《四部医典》
十五味黑药丸国药准字Z
寒水石、烈香杜鹃、藏木通、芫荽果、芒硝、硇砂、干姜、唐古特乌头、土木香、荜茇、黑胡椒、光明盐等十五味
本品为黑色水丸,气微香,味酸、咸辣。
散寒消食,破瘀消积。用于慢性肠胃炎,胃出血,胃冷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腹部有痞块及嗳气频作。
一次2-3丸,一日2次。研碎后服用。
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原西藏自治区藏药厂)
本品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胃出血,急慢性胃肠炎等胃肠疾病的治疗可单独使用。
(注:以上产品为处方药,如有相关病症或需求,请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并遵医嘱服用)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