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干部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今年的假期格外的长,疫情原因整个春季都是在家里度过的,时间静悄悄的流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一步步见证庭院里的花由破土、到发芽、渐渐生长、葱郁,从嫩芽到硕大的绿叶,整个枝叶的舒展过程无声无息、不紧不慢,却将天地间的气机诠释的淋漓尽致。早春的风是温柔的,带着些许的凉意,身上的棉衣还不能脱去,春木之气始至,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冬天的闭藏之象慢慢消解开来,但草木还未发芽,地里的小麦仍然呈现出一片尚未苏醒的象,整个人的状态还是懒散的,不想做过多的运动,街上的道路都被封锁了,几乎每天都是宅在家里。时间过的飞快,不知不觉伴随着天地间阳气的逐渐充盈雨水到来了,"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地交感而雨水降,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解冻,则散为雨水矣,春雨淅淅沥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洒遍中华大地。早晨起床会发现空气中雾蒙蒙的,但呼吸之间已然觉察不到早春的那丝寒意,伸伸懒腰,肌肤筋骨舒展开的那份惬意与甜美一下延伸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草木泛起了绿意,河边响起了蛙鸣,所有的一切呈现出一片蓄势待发的景象,万物等待着。果然,所有的一切像是约定好的一样,等待很快就有了回应,春雷乍惊,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一场大雨过后,中华大地焕然一新,植物疯狂生长,一股势不可挡的生命力汹涌而来,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周围的变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绿莹莹的升发之力让人不自觉的心生欢喜,生活也跟着明朗起来,早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此养生之道,修身之乐也。在天地自然的规律下,万物并作,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趁着意犹未尽之际来谈一谈少阳病的一些感悟,每一经病的提纲都直接而准确的揭示了当下人体的气机状态,如太阳病的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气血在外,正邪交争于表;阳明的胃家实——气机阻滞在内;而提起少阳病,大家想到的更多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的柴胡证或者心下痞硬、腹中雷鸣的泻心汤证,少阳病是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常,几乎每一个医学生都能说成这样的对少阳的描述,但中医经典和中华文化都是体悟之学,究竟什么是枢机不利?什么是升降失常?如果不能从源头上体悟到这些的话,临床就不可能达到上工调气的水平,张仲景把少阳病的提纲概括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我们应该怎样来体会这一条的气机状态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内经中何为口苦,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灵枢《四时气第十九》: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内经里说的很清楚,胆虚真气上逆,可导致口苦咽干,并且提示少阳与肝胆的关系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胆主决断、中正之官,又灵枢口问中有"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眩",所以整个少阳的状态应当是三焦气机杂糅相抟导致的升降出入不能有序进行,上焦不利则表现为胸胁满闷、心烦喜呕等;中焦不利则表现为痞闷不舒、腹中雷鸣等;下焦不利则表现为小便不利、腹中痛、身微热等,由于气是上下贯通的,所以三者相互影响,症状可并见或单见,但任何有形的病邪背后都有无形的气机做指导,切不可拘泥于症状表现。由于邪气处于半表半里,欲入不能入,欲出不能出,所以整个人和脉象都表现为略微弦紧的象,这种弦紧不是被表寒所束缚收缩的紧,而是正气欲抗邪外出恢复气机阴阳平衡的弦紧或弦细,少阳多见弦脉但弦脉不代表少阳,脉象跟人的体质性格也有很大关系,所以任何诊断和治疗都务必以气的状态为本,但还要明白的是气的状态是不分阴阳的,太极生两仪,只有具体的人的体制和禀赋出现在气的状态下才衍生出阴阳二气,才有阴阳属性,所以临床诊断一定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言归正传,由于少阳是气机升降失常引起的阴阳失衡,所以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阴阳寒热的矛盾状态,比如病人自诉又怕冷又怕热,又想做事情又不想做事情,觉得世界不适合自己等等千奇百怪的表现。从阴阳的角度把少阳最常见的三种状态分为阳不升、阴阳相抟、阴不降,分别对应:郁、痞塞、肃降不利。这次主要分析仲景的柴胡气机郁结类方,下面从小柴胡入手: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的或然症非常多,但所有的症状都反应着同一个病机——郁结不畅,气阻塞在胸中,逆而为呕,久郁化热等一系列症状表现都是一个象,用小柴胡开郁调畅气机,未经炮制的柴胡非常的柔韧,有香气,《雷公炮炙论》有:柴胡香指直上云间,若有过往闻者,皆气爽。如此神清气爽的药,可以说柴胡是少阳病的灵魂了,《本经》记载: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通过本经这番描述,柴胡的作用就非常清晰了,柴胡不具有升提之性,但可以慢慢的把郁结的气给化开,臣以半夏黄芩,辛散苦降,一升一降,恢复气机的平衡,佐以参姜草枣,补足正气,借半夏的辛散驱邪外出,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则诸症自除,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辛散之半夏、甘缓之人参,用甘寒的瓜蒌迅速把热气去除,同时补足津液;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津液补足不宜辛燥之品,所以去半夏,关于人参的加减,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魂魄,止惊悸,就像喷灌一样缓缓的滋润五脏六腑,整个气势是缓缓平和的,如果需要迅速的或急剧的气机变化时则不适用,所以下文的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取微汗也就好理解了,去除甘缓滋润的人参,加辛温的桂枝把气稍稍向上向外引导,以驱邪外出;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迅速的把气收敛住,同时温中化饮,降逆止咳;其余的加减变化也全部都在法度内,不在一一分析,但一定要体悟每一个变化的用意,心中有道,临床才有可能药到病除。下面来谈谈柴桂剂,伤寒上一共有三条条文,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这的确是一条邪结在胸中兼有表证的太少两感,但柴桂的适应症远大于太少合病,柴桂是取一半小柴胡一半桂枝汤的合方,功效却不是简单的两方合并,比如辨不可下的这条: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一个发汗多、亡阳的病人,不自觉的让人想到桂枝加附子汤固表敛汗或者四逆加人参汤回阳固脱,而仲景用柴桂和荣卫通津液,不得不让人感叹,慢慢的把气补起来的同时通调营卫,使上下想通,表里相连,则疾病自愈,仲景如此精准的把握经方的状态把握人体的状态,可见伤寒绝不是一本简简单单的方书,后人"方书之祖"的评价真是有点委屈了,再看一条古本上的条文:风病,面目浮肿,背痛不能正立,隐曲不利,甚则骨痿,脉沉而弦,此风邪乘肾,柴胡桂枝汤主之。此条文源自内经《风论篇第四十二》肾风之状的表现,先师以柴胡桂枝汤驱风散邪,平复阴阳,实在是妙!那么我们举一反三,内风、阳气不足、闭证、气机不利、甚至风湿都可以用柴桂立法,千万不能拘泥于某课本上讲的一定要有表证,总的来概括柴桂的气也是缓和的,能把郁结的气机通开,同时佐以辛温,驱邪外出,补足正气,比小柴胡平衡阴阳的能力更强一些,但对于少阳兼有热症、津伤、痰湿等辩证选放就不如小柴胡精准,所以各有各的特点,一定要反复体会咀嚼,越品越回味无穷。接下来谈谈柴胡桂枝干姜汤,第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怎么理解呢?伤寒五六日,发汗后又用了下法,病没好,又出现了胸满微结,头汗出,往来寒热等症状,提示什么呢?汗不得法,又用了下法导致寒邪入里,郁结阻塞气机,津液不能上承、久郁化热,以小柴胡去甘缓的人参大枣和辛散伤津的半夏,加干姜天花粉牡蛎桂枝破结温通、散热。金匮上附方里有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虐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跟伤寒上说的状态是一样的,都是寒凝郁结,煎服法中有: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正验证了这个气机,正邪交争故烦,直至濈然汗出而解。某些课本上说柴桂姜为少阳病兼水饮内结,额我理解不了。接下来是一条比较好理解的柴胡加芒硝汤,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柴胡证,本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仲景立论,处处有法度,条文说的很清楚,不可直接与柴胡加芒硝,要先以小柴胡解外,外不解不可清里热,,柴胡加芒硝取三分之一的小柴胡加二两芒硝,芒硝味苦,性大寒,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柴胡加芒硝与小柴胡的气不一样,法也不同,小柴胡偏于"和",柴胡加芒硝偏于久郁化热的"清",所以煎煮法后著有"不解,更作",直到把郁热完全透泄才善罢甘休。接下来是柴胡加龙牡,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目前我觉得这是一个气滞化热导致的热扰心神,是柴胡加芒硝证的进一步发展,感觉大黄、黄芩、龙骨牡蛎有釜底抽薪的意思。接下来是大柴胡,大柴胡更偏于阳明,属于阳明的法,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小柴胡汤解不开,用大柴胡攻下,大柴胡果断而勇猛,"郁郁微烦""心下痞硬""呕不止"都提示着里热较盛,若单纯的用下法如葛根芩连易引邪入里,而且散不开气机,少阳忌用下法,此时若病人兼有柴胡证,大柴胡是最好的选择,它属于少阳的方,阳明的法,说少阳阳明也可以。总的用一句话来概括少阳柴胡证就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少阳病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任何的气机问题都可以纳入少阳范围,柴胡郁证只是少阳的冰山一角,瓜蒌薤白剂、当归芍药散、干姜人参半夏丸、甚至枳实芍药散都可以归为少阳,看医者怎么用了。另外,少阳有少阳的法度,不是任何两个或几个方剂都能合方使用,组方有组方的原则,合方绝不是简单的两个方剂作用的叠加,合方就一定要体会两个方的"势"究竟是怎样的,相互矛盾不矛盾,彼此合适不合适,比如小柴胡就不能合四逆汤,不能合栀子豉汤,不能合小青龙等等,因为这些方剂搭配起来就很别扭,比如柴胡剂如果合61条的干姜附子汤就一定要减少干姜附子的用量,不能使气急剧的变化,少阳和阳明热实或阳明腑实的方剂就很难揉到一起,怎么合都会觉得怪怪的,也不是这些方子说绝对不能合,我觉得是不太适合,除非心中对气机的把握十分的精准,对药量的加减变化了然于心,才可以谨慎的组方,三思而后行。最后想啰嗦的是一定要保持恬淡虚无的心境踏踏实实品悟经典,经典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先师毫无保留的把天地的规律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传承好这份国粹,求真务实做好中医人。少阳柴胡剂就写到这里吧,下次谈一谈泻心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