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知青故事打碱的这段经历是我步入

白癜风医院电话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摘要:打碱的这段经历是我步入人生旅程中的真正课堂,这种切肤之痛的煎熬与锤炼使我感受到心灵和肉体的深刻洗礼,故而以后无论遭遇了怎样的困苦也能坦然应对了。*本文作者为年在鄂托克旗尔格图插队的南京知青张贻端。原题:《打碱》一钩残月悬挂在凄冷冬夜的天幕,不时眨巴着眼睛的群星俯瞰着冰坚覆地的鄂尔多斯荒原,尖利呼啸的北风卷起干枯的沙蓬草打着旋儿滚往远方。这是个奇寒的冬季,却又是打碱的绝佳时节。当年在我国经过地质勘探发现的天然碱矿,大多位于内蒙古伊克昭盟的鄂尔多斯高原,而伊克昭盟的碱资源又集中分布于鄂托克旗的十几处天然碱湖。地处鄂托克旗乌兰镇东北角的哈马泰碱湖就是一个富含马牙碱的湖淖。每当寒冬腊月,各个公社就会接到旗里下达的指令,各自抽派出数名壮劳力组成打碱民工队到碱厂报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的年末,我被抽调到代表尔格图公社的民工打碱队担任队长,有幸在哈马泰碱厂经历了人生中最为原始的作业方式和难以忘怀的艰苦岁月。一排干打垒的大棚库房,被改造成简易的民工工棚,水泥地面铺上一层稻草铺盖卷拆开,羊毛毡置于稻草之上便是民工们的床铺了。即便在白天阳光也无法照进屋内,空旷且黑黢黢的屋内即使生上煤炉也充满森森阴气,彻骨的寒气在夜里更是肆虐猖獗。大伙都藏头缩脖,蜷缩成刺猬模样,如同鸵鸟般地钻进被子,哆哆嗦嗦地迷糊到天亮。约摸清晨5点,一阵急促敲击铁轨的喧闹声唤醒了睡意朦胧的人们。大伙立马起来拿好钢钎、铁锹、抓钩、扁担等工具,奔往湖边按碱厂划定的区域干活了。那泛白的湖面是芒硝凝固的表层,需要用铁锹剥离和铲掉其外壳,下面的淤泥经过严冬的淬炼早已板结成铁板一般坚硬。这时就得挖去厚度达数十公分的冰冻层,最下面就是晶莹透亮的马牙碱了。夏秋季湖底的碱卤还保持液态性状,经过夏季的蒸发和浓缩,冬季的沉积与冻结,碱卤已经形成固化的结晶体,其外观极其类似马的牙齿,故被称为马牙碱(学名:倍半碳酸钠,可做工业烧碱和小苏打等原料)。它们犬牙交错搭建成水晶架构,在湖底形成了巨大的水平矿脉,而且是纯度高达90%以上的纯碱,因此开采价值较高。来自全国各地的运输货车穿梭不息地到这里拉货。待到开春,天气转暖,湖冰融化,固体的碱矿自然又会溶解成液体状态,这就是采挖马牙碱必须在最严寒的冬季才能进行的缘故了。七十年代初还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年代,任何机械化作业和打眼放炮都是绝对不可能的。于是对深达一米多的碱矿必须使用钢钎凿出若干洞眼,然后用撬棍轮番撬动使其断裂分离,然后用抓钩合力抬出运往湖岸。当我们戴上表层涂胶的线手套用钢钎猛力往碱层撞击时,那传递到手心强烈的震动,仿佛五脏六腑都随之剧烈震颤。不消半个时辰就感觉手掌疼痛,再看手套表层早已磨通,手套破溃处掌上的水泡早已撕裂,掌心被冰冷钢钎生生拉去了一层皮肉,现出血淋淋的内层组织。于是,我们把手套左右互换,这样又坚持了半个小时。由于血肉模糊的掌心往复地和钢钎摩擦、撞击,加之必须用力地掷向坚硬如铁的碱床,钢钎反弹所带来的碰撞更是令人痛彻心扉。其铭刻入心的感受至今也是难以忘怀的。当红彤彤的太阳冉冉升起时,湖岸边已经垒砌了一堵碱墙。碱厂的验收员会过来用皮尺丈量,如果达标就计入公社的任务指标。马牙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炫目的光芒。我脱下破烂不堪的手套信手扔掉,此时发现手掌心已然结痂,结痂处渗透的血还在缓缓地流出。我感觉鲜红的掌心似乎是血红色太阳折射所致。来自海勃湾拉僧庙化工厂的拖挂货车也过来装碱了。民工们吆喝着把碱块装上车,伴随阵阵的汽车鸣笛声,冒着浓浓黑烟的运货车陆续驰离了碱湖。这样的作业方式一直持续到我被招工到煤矿为止,历时共一个多月。起初还到厂医务室去包扎一下,后来索性就听之任之不去理会了。我们这代人本身就是充满传奇和艰辛苦涩的一代。那个特定岁月馈赠我们的,只是无休止的磨砺与折腾,幸运、荣耀以及机缘似乎一直离我们和天堂一般遥不可及,艰辛与磨难却如影随形捆绑于身,大家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知识青年”。这代人都曾在“广阔天地”里战天斗地,挥霍着汗水、青春乃至生命。回首往事,往事并不如烟。这辈子几乎所有的苦活、脏活、累活,我们都经历过,诸如打流沙井、修筑公路、送羊、灌牛、干水利、挖水库等等;包括后来在煤矿井下和死神屡屡亲密接触……但打碱的这段经历是我步入人生旅程中的真正课堂,这种切肤之痛的煎熬与锤炼使我感受到心灵和肉体的深刻洗礼,故而以后无论遭遇了怎样的困苦也能坦然应对了。或许这应该是睿智心态的抉择,如是,人生的历程亦如同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生命在其演绎的过程中也验证了顺其自然的规律。故事征集:岁月如梭,光阴荏苒,知青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但历史不会忘记50年前他们在鄂尔多斯留下的青春印记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东胜发布”诚挚地向您邀约,讲述您所知道的知青故事,晒出您所收藏的知青照片,与我们一道,共同回忆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回忆他们在鄂尔多斯下乡插队的点点滴滴。咨询,来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hy/124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