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痤疮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805/9277539.html
绿萝
书斋
凉膈散
(《安定惠民和剂局方》)
大黄、芒硝、甘草各6g,山栀仁、薄荷叶、黄芩各30g,连翘g。
上药共为粗末,每服6-12g,加竹叶3g,蜜一些,水煎服,亦可做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原方粗末,每三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一些,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赤子可服半钱,更随年纪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积热疮疡焮痛,发烧烦渴,大便秘结,及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或生疮毒等。
炎热之邪,传入上、中二焦,邪热亢盛,胃津受灼,心火上炎,炎热上冲,故见疮疡肿毒,口舌生疮,烦躁口渴,发烧焮痛等症;炎热内结,则引发大便不通。宜清热泻火以治其本。故方中重用连翘清热解毒,配栀子,黄芩以清热泻火,配薄荷、竹叶以清疏肺胃度量之炎热。方中芒硝、大黄与甘草、白蜜同用,既能和气硝黄之急下,利于中焦热邪之清涤,又能解热毒,存胃津,使炎热之邪假阳明为前程,显露“下列为清”之法。
综观全方,既有薄荷、连翘、竹叶、栀子、黄芩疏解泄热于上,更用调胃承气汤合白蜜以荡热于下,并寓缓下之意,合成清上泄下,泻火通便之方,使上、中二焦之邪热敏捷断根,则胸膈自利,诸症可愈,方名“凉膈”,即由此而来。
对咽喉红肿痛楚,壮热,烦渴欲饮,舌红苔黄,以热盛为主者,可去硝、黄,加桔梗、生石膏以清热利咽;如咽喉腐臭,可再加锡类散吹喉。当前在诊疗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时,亦常在本方基本上加减,如见黄疸时,加茵陈、广郁金等;胸胁胀痛时,加柴胡、川楝子、延胡索等,有胆结石时,加款子草、虎杖、枳实等。
《外科正统》主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膈间有火,大便秘涩的凉膈散与上方稍异,由防风、荆芥、桔梗、山栀子、玄参、石膏、薄荷、黄连、天花粉、牛蒡子、贝母、大黄构成,显然增添了疏风清热,解毒祛痰之力,可供临症时采用。
清咽利膈汤(《外科正统》):由连翘、金银花、黄连,牛蒡子,玄参各3g,大黄、朴硝各6g构成,有疏风清热,清咽解毒工效,主治咽喉肿痛,乳蛾,咽痹等烦满饮冷,大便秘结之症。
方论
若火之散开者,或在里,或在表,皆可消之、散之而愈。如附有形之物,结而不散者,非去其结,则病终不痊。故似大黄,芒硝之清洗下行者,去其结而逐其热,然恐结邪虽去,又有浮游之火散开上中,故以黄芩、薄荷、竹叶清沏上中之火,连翘遣散经络中之余火,栀子自上而下,引火邪屈折下行。如是则有形无形高低内外诸邪悉以遣散。用生甘草、生蜜者,病在膈,甘以缓也。
(张秉成《成便利读》)
END
文源:《中医外科单方学》
往期文章精选
中医外科单方:92.大承气汤
中医外科单方:73.小蓟饮子
中医外科单方:52.茵陈蒿汤
⊙注:文中触及全部单方药物及治法为研习参考之用,非专科人士请勿试药,倘有需求请在大夫的指点下操纵运用。本平台不承当由此形成的任何义务!
绿萝斋劳动室
长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