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陷胸汤证,是水热互结所致的大结胸的典型证候。
所谓大结胸,一是指水热互结之势重;一是指水热结聚的范围大,不仅局限在胸间及胃脘部位,表现为“心下痛,按之石硬”;更有甚者可扩大到“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从心下至少腹”,说明了病变部位之大;按之像石块一样的硬,以及硬满而痛,不敢用手触摸,又说明了病势之重。
大结胸的脉象多见沉紧,沉主里主水,紧脉主实主痛,沉紧脉也是水热结聚成实而致痛的一种反映。
若大结胸证,由“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以致津伤邪陷,则还会兼见大便燥结,数日不下,舌燥少津,口渴,午后三五点钟的时候发热(即日晡潮热)等阳明腑实证。
大陷胸汤是泻下水热之峻剂,也是治疗大结胸证的主方。
由大黄、芒硝、甘遂组成。
大黄、芒硝、甘遂三药互相配合,可破结泄热逐水。
其用药量较大陷胸丸为大,且用汤剂,取其速攻力猛。
由于本方为泻下之峻剂,故方后注:“得快利,止后服”,以防损伤正气。
处方:大黄10克(去皮)芒消10克甘遂1克
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毫升,先煮大黄,取毫升,去滓,纳芒消,煮一两沸;纳甘遂末,温服毫升。得快利,止后服。
注意:素体虚弱,或病后不任攻伐者禁用。
摘自:《伤寒论》
今日医话
大陷胸汤和小陷胸汤仅一字之差,均以“陷胸”命名,其差别在哪儿?
首先,组方不同。大陷胸汤由大黄、芒硝、甘遂组成,属于泻下剂,具有泻热、攻下、逐水功效,注重用于“邪热与内蕴之水结于胸中之结胸证”;而小陷胸汤由黄连、半夏、瓜蒌实组成,属于祛痰剂,具有清热、化痰、宽胸功效,注重用于“小结胸病,正在心下,安置则痛,脉浮滑者”之痰热互结于心下之证。
其次,大陷胸汤辨证要点为:心下腹部硬满而痛,大便秘结,日哺潮热,舌燥而口渴,脉沉紧而有力;小陷胸汤辨证要点为:脘腹痞闷,按之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还有一点就是大陷胸汤其所含三味药物均具有较强的攻下功效,且甘遂属于有毒之品,故临床极为少用,特别是基层医生应当尽量避免使用。
而小陷胸汤的现代临床就极为广泛,可用于胃炎、胆囊炎、肝炎、冠心病、肺心病、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粘连、胸膜炎等正属于痰热互结之证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