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药甘草

白癜风遇上节日优惠 https://m-mip.39.net/nk/mipso_5777826.html

甘草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味甘甜故名。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品质最优。

美草、蜜甘(《本经》),蜜草、蕗草(《别录》),国老(陶弘景),灵通(《记事珠》),粉草(《群芳谱》),甜草(《中国药植志》),甜根子(《中药志》),棒草(《黑龙江中药》)。

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根粗壮,呈圆柱形,味甜,外皮红棕色或暗棕色。茎直立,基部带木质,被白色短毛和刺毛状腺体。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长约6厘米,托叶早落;小叶7~17片,卵状椭圆形,长2~5.5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浑圆,两面被腺体及短毛。夏日叶腋抽出总状花序,花密集;花萼钟状,被短毛和刺毛状腺体;蝶形花冠淡红紫色,长1.4~2.5厘米,旗瓣大,矩状椭圆形,基部有短爪,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二体雄蕊。荚果条状长圆形,常密集,有时呈镰状以至环状弯曲,宽6~9毫米,密被棕色刺毛状腺体;种子2~8粒,扁圆形或稍肾形。

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也有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粉草"。置干燥通风处,防霉蛀。

一、药材:

1.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着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2.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3.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二、饮片

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或斜片。表面黄白色,略显纤维性,中间有一较明显的棕色形成层环纹及放射状纹理,有裂隙,传统称为“菊花心”。周边棕红色、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质坚,有粉性。气微,味甜而特殊。甘草梢为类圆柱形小段,表面、断面、质地、气味均同甘草片。蜜炙甘草表面老黄色,微有光泽,略带黏性,气焦香,味甜。粉甘草表面淡黄色,显菊花纹,周边光洁,淡黄色,有刀削痕迹,质坚实、有粉性、气味同甘草。

三、甘草梢: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的末梢部分或细根。

1.西草系指内蒙古西部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所产皮红、粉性足的优质草。   

  ①大草统货:干货。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灰棕色,皮细紧,有纵纹,斩去头尾,切口整齐。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长25~50cm,顶端直径2.5~4cm。黑心草不超过总重量的5%。无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②条草

  一等:干货。呈圆柱形,单枝顺直。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灰棕色,皮细紧,有纵纹,斩去头尾,口面整齐。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长25~50cm,顶端直径1.5cm以上。间有黑心。无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与一等区别为顶端直径1cm以上。

  三等:与一等区别为顶端直径0.7cm以上。

  ③毛草   统货:干货。呈圆柱形弯曲的小草,去净残茎,不分长短。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灰棕色。断面黄白色。味甜。顶端直径0.5cm以上。无杂质、虫蛀、霉变。

  ④草节

  一等:干货。呈圆柱形,单枝条。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灰棕色,皮细,有纵纹。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长6cm,顶端直径1.5cm以上。无须根、疙瘩头、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与一等区别为顶端直径0.7cm以上。

  ⑤疙瘩头   统货:一等:干货。系加工小草砍下之根头,呈疙瘩头状。去净残茎及须根。表面棕黄色或灰棕色。断面黄白色。味甜。大小长短不分,间有黑心。无杂质、虫蛀、霉变。

  2.东草系指内蒙古东部及东北三省、河北、山西等地所产的甘草。也包括新疆部分产品。 

  ①条草 一等:干货。呈圆柱形,上粗下细。表面紫红色或灰褐色,皮粗糙,不斩头尾。质松,体轻。断面黄白色,有粉性。味甜。长60cm以上,芦下3cm处直径1.5cm以上。间有5%20cm以上的草头。无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与一等区别为长50cm以上,芦下3cm处直径1.5cm以上。

  三等:与一等区别为间有弯曲分叉的细根,长40cm以上,芦下3cm处直径0.5cm以上。无细小须子。

  ②毛草   统货:干货。呈圆柱形弯曲的小草,去净残茎。间有疙瘩头。表面紫红色或灰褐色。质松,体轻。断面黄白色。味甜。不分长短。芦下直径0.5cm以上。无杂质、虫蛀、霉变。

真品甘草

外形为圆柱形,不分枝,多截成30~厘米的段,直径0.6~3.3厘米,带皮的甘草,外皮松紧不等,表面呈红棕色、棕色或灰绿色,具有显著的纵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生,微突起,呈暗黄色;两端切面平齐,切面中央稍下陷;质坚实而重,断面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足,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闻之微具特异的香气,用口尝之味甜而特殊。

伪品

1.刺果甘草

外观虽也呈圆柱形,但顶端有多数茎残基,表面灰棕色,有纵横纹但不太明显,皮孔横生;横断面灰白色,木部浅黄色,中央有小型的髓,不具备环纹和菊花心这一特征;闻之气微,口尝味苦涩。

2.苦甘草”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L.的根。又称“苦豆根”,在甘草商品中偶尔混入。味极苦。原植物见山豆根项下。

1.甘草:甘草切片前软化,先用水浸泡透心,时间不宜过长,过长甘草酸和水浸出物的损失可达50%以上。如果用浸润法软化,则甘草酸和水浸出物损失很小,故甘草切片前软化,应少泡多润。

2.蜜炙甘草:取甘草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深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甘草片斤,用炼熟蜂蜜25-30斤)

1.生甘草,味甘偏凉,长于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黄,咽喉肿痛,痈疽疮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甘草梢多为生用,味甘偏凉,功专清热通淋,用于小便短赤、热痛,口舌生疮,胸闷心烦之心胃有热等。蜜甘草味甘偏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等。

2.甘草的古代炮制方法有:火炙、火炮、炒制、蜜制、炭制、醋制、油制、煨制、姜制、酒制、酥制、胆汁制等。

3.现代沿用生甘草片和蜜炙甘草片。其功能与主治也有所区别:生甘草与炙甘草都有补脾益气之功效,皆能适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等症,而生甘草更侧重于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等方面的应用。而炙甘草尤以益气复脉为特长,适用于心动悸,脉结代之症。

含甘草甜素(甜味成分),为甘草酸的钙、钾盐。甘草酸水解后产生葡萄糖醛酸和甘草次酸。另含甘草黄素、葡萄糖、甘露醇、苹果酸、天门冬酰胺等。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现已证实其作用为:

1、解毒。对多种药物和毒素有解毒作用,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可能通过吸附作用和类肾上腺皮激素作用而解毒。前人认为甘草能“解百药毒”、“调和百药”,与此作用有关。

2、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有效成分为甘草次酸,能使水、钠潴留、血压增高、钾排出增加,具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

3、解痉。抑制平滑肌活动,对实验动物离体肠肌稍有接痉作用。前人所称“缓挛急”可能与此作用有关。

4、抑制胃酸分泌。动物实验证实能抑制组织胺引起的胃酸分泌。

5、祛痰。为保护性祛痰药。

以条粗,色红,皮细,体重质坚实(有骨气),口面光洁,粉性大,中央抽缩下陷成小坑者为佳。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为缓和剂调补药。主治:脾虚气弱,咳嗽气喘,痈疽疮毒,尿道疼痛及调和药性等。清火生用,补中炙用。

药典:1.5~9g。中华本草:内服:煎汤,2-6g,调和诸药用量宜小,作为主药用量宜稍大,可用10g左右;用于中毒抢救,可用30-60g。凡入补益药中宜炙用,入清泻药中宜生用。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作为缓和剂调补的要药,凡需缓和药性以及兼顾中气时,均可用甘草。

1、调和药性,在复方作为佐、使药使用,以缓和药物作用的猛烈和刺激性。配热药能缓其热,配寒药能缓其寒。如麻黄汤用甘草缓和麻黄、桂枝药性,使不致过于辛燥;调胃承气汤用甘草缓和大黄、芒硝的烈性,使泻下力不致太猛;又如甘草与半夏、细辛同用,能和解后两药的辛麻味。

2、健脾胃气,可用炙甘草。凡治脾虚便溏、胃虚口渴、肺虚咳嗽,在补益剂内炙甘草常不可少。至于炙甘草汤,更是治疗心血虚所致的脉结代(心律不整)、心动悸的名方。此方以炙甘草为主药,取其甘温健脾益气,再配其他补益药,健脾而养心,益气而补血。

3、泻火清热,可用生甘草。治疮痈肿痛,尤其咽喉痛、口疮、乳痈等,初起症状不剧时,可单用生甘草一味,也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甘草桔梗汤即重用甘草以解热毒,治咽喉疼痛(咽炎)、肺痛吐脓(肺脓汤);泻黄散也可重用甘草与其他清热药配伍,治胃热口疮。至于治湿疹和面部痤疮。可用甘草45g,银花30g,水煎服。

4、缓急止痛。“急”指筋肉拘急火挛急(即抽搐或痉挛,甘草能抑制平滑肌活动,故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而止腹痛,常与白芍配伍,方如芍药甘草汤,可治小腿腓肠肌痉挛。又如胃脘痛剧烈(胃痉挛痛)),服其他药不止,可用甘草g,白术30g,水煎频服。

5、用于热咳、燥咳,如上呼吸道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痰不多,黄色,难咯出,或干咳无痰。甘草在汤剂中能保护发炎咽喉和气管的粘膜,减轻刺激,有助于止咳,多与杏仁、川贝、前胡、桑叶等止咳化痰药同用。

6、用于解读,为解读要药。前人用的各种解读方剂,总离不开一味甘草,或单味煎水服,或配绿豆等煎服。

此外,甘草还用于治疗溃疡病,可制酸而止痛,单用,或配乌贼骨,瓦楞子等;治轻症的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用甘草末或用甘草流浸膏,都有一定效果。又由于甘草有甜味,也有用作矫味剂,在小儿药中尤为多用。

甘草梢:清火,解毒。治阴茎中疼痛及淋浊。①《医学启源》:善去茎中痛。②《医学入门》:生用,泻胃火,解热毒,除胸中积热。③《本草备要》:淋浊证用之。

1.实证中满腹胀忌服。

2.不宜与甘遂、大戟、芫花、海藻同用。

:甘草用途很广,除药用外,在食品工业上也广泛需要,如糖果、酱油、蜜饯以及卷烟等。现产区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及新疆已设厂就地加工,煎成甘草膏或甘草霜运输全国各地和出口。

文章及图片的整理、收集、编辑来源于网络。注:文中所涉及到的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cd/8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