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法之服药方法篇

中药用法

服药方法篇

中药汤剂服药方法

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的一般服法是一付汤药每天分两次,早、晚各服1次,或一天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很据病情,有的一天只服1次,有的一天需服几次,有的又可以煎汤来代茶饮。

一般药物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治疗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宜趁热服下,以利于祛寒活血。但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宜冷服,在药液放凉后服用。

服药的时间和次数,需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而定。具体有:

★饭前服

饭前胃中空虚,药物能较快进入小肠以保持较高浓度,可使药物不为食物所阻而充分、及时发挥药效。滋补药亦宜饭前服,以利消化吸收。

★饭后服

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消食健胃药,宜饭后及时服,最大地发挥药效。

★空腹服

空腹时服药后可避免药物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充分发挥药效,如用于驱虫的槟都、使君子等,用于泻下的芒硝、番泻叶等。

★睡前醒

安神镇静药宜于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以及时发挥药效。

★定时服

有些病定时而发,只有发病前某个时间服用才能见效,如截疟药在疟发前2小时服。

★不拘时服

病情急险,则当不拘时服,以便力挽狂瀾。

中药丸剂服药方法

注意事项

★丸剂服法

丸剂是多种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制成的内服固体制剂。

中药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蜜丸;有以水或其它液体为粘合剂制成的丸药,也叫“水泛丸”;有以米、面等为赋形剂做成的糊丸;有以蜂蜡为赋形剂制成的蜡丸。现代还有浓缩丸、滴丸等剂型。

丸药可以吞服、嚼服;较大的蜜丸可以分搓成小粒吞服。水糊丸较硬,内服后对某些病人引起胃内不适感,可先用水浸溶化后服用。但对胃消化道有强烈刺激的药物不能溶化后服。

中药散剂服药方法

注意事项

★散剂服法

散剂是将药物磨成细粉供内服、外用或特殊之用。

内服散剂容易刺激呼吸道及消化道,不易下咽,可以用水拌成糊状内服或随饮食拌服。

  外用散剂用于撒布疮面,如平肉散,肉芽生长过高时用之,以使其表面腐蚀脱落与皮平,便于皮肤生长;生肌散用于肉芽新鲜的溃疡,有生肌收口的作用。

中药膏剂服药方法

注意事项

★膏剂服法

煎膏剂又叫膏滋,是用中药多次加水煎煮,去渣,将药液再蒸发浓缩,加入砂糖、冰糖、饴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膏状制剂。如养阴清肺膏、雪梨膏、益母草膏等。

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呕吐。

中药服药禁忌

注意事项

★服药禁忌

一般而言,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辛辣、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服中药时,不要用茶水、牛奶等送服,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甘草、黄连、桔梗、乌梅、苍耳子忌猪肉,商陆忌犬肉,蜂蜜忌葱等。

★同服禁忌

服用中药期间,如需服用西药,要注意:中西药彼此协同作用,服药时间、用量、频次均要辩证调整。

一般而言,中西药服用至少相隔30~40分钟。用治外感的汤剂,因药性发挥较快,间隔约30分钟。用以滋补营养的汤剂,因濡养全身,相隔时间应适当延长。

同样,服用中药期间,如需服用维生素或者保健品,两者仍需相隔30~40分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cd/6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