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中医师承学堂经方医学书系)
作者:段治钧,冯世纶,廖立行
案例丰富多彩,热爱中医的同学可以把方子摘出来,记一下组成,药量。
发病的机理是关键,再结合方与证的关系,或者是方子可以表达出来的能量去使用更加得心应手。
胡希恕讲座录音治疗经验摘选资料说明:胡希恕先生的讲座录音,为胡希恕先生晚年学术思想已臻成熟、临床经验已达化境,相对完整而重要的资料。
经查索现存世有讲《伤寒论》、讲《金匮要略》、讲痹证这三部分其中很多经验对研究胡希恕先生学术思想有重要意义,特予辑出。
续上
18.白矾汤治霍乱得速效
“我就用这个治过病,白矾这个药非常好。
真正的霍乱拉的东西是什么样呢?不是一般的屎,看不到粪便,就是红水汤啊!病人没完没了地拉,要不这人怎么渴呢?
我曾用白矾治过这个病,白矾这个东西它起一个收敛固脱的作用,味是又苦又酸,可是有这个病的人喝下去反倒不觉得那么酸苦。当时用这个药也是因为没办法了。日伪时期,因为我病了,打算在老家开个小药铺养老算了。在北京我认识一个姓马的大夫,他以前在华北国医学院上学,来北京考取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他直跟我说,您老把我带去吧,我在这也搞不出饭来吃,我就带他回沈阳了。那时自己开业很困难,病人很少,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房子,他也没有工作,就在我家楼下临时住着。有一天他招呼我说:不好,我得霍乱了!那阵在沈阳闹霍乱闹得最厉害,他不敢声张,一声张这一家人就被隔离了。当时是一两点钟的时候,从外面买药也来不及了,市面上又不太平,怎么办呢?我就去厨房,问有没有白矾?我家人说有,我就弄了一大块白矾,给他沏了一大碗浓浓的汤,我说你喝吧,他就喝了,他喝完了就好了。你看这个东西,白矾这个药,它的治疗效果我是有亲身体会的。”
编者按: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的“下利”部分也提及胡希恕先生曾讲过伏龙肝、白矾治霍乱有卓效,引录于下:
“胡希恕先生用经方治疗急慢性下利皆有丰富经验,即使对霍乱也治愈不少,曾讲过用伏龙肝、白矾治疗有卓效。给服白矾水其觉甜,可徐徐饮之,待觉涩则止后服,可止泻、防止脱水。”
19.治伤寒食复
“《伤寒论》第条曰:‘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这个伤寒不是指太阳伤寒,指的是大病伤寒。
病人好了以后,由于不善摄生,或过劳,或饮食不当,其病容易复发,而因饮食不当引起的疾病复发最厉害。伤寒病我得过,也有过这种‘更发热’,也是因饮食不当引起的。所以病人即使觉得饿也得少吃点,吃多了病就会复发。食复病没有明显的表里证候,就是病人觉得手、脚、脸发热,这用小柴胡汤最好。
如果病人有脉浮,就是外感了,根据外感的情况该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以汗法解之。如果病人有脉沉,为在里,这是食劳,可以用适证方剂来泻下。一般泻下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多,用承气汤的机会很少。可见这个柴胡汤的应用是非常广的:即不关系表证和里证,而有发热的阳性证,这都属于少阳病,半表半里证大概都属柴胡证。”
编者按:
伤寒大病初愈,人的消化机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胃很弱,饮食不节、休息不当,容易使病复发,尤其是食复更易见。所以我们应根据病证表现而灵活处置:
如胡希恕先生本人患伤寒后食复发热,没有明显的表里证候,就是这个人觉得手、脚、脸发热,用小柴胡汤有效。而对于证转属阳明者,则有用到大柴胡汤或栀子大黄汤的机会,
《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有用栀子大黄汤治愈食复一案可供参考:
陈老的老母亲,90岁。外感发热,发汗后热更甚,他医视其年迈气虚以小建中汤甘温除热,热益盛。诊其脉弦细数,苔白而干,与小柴胡汤加石膏一剂,热退。
第三天因过食厚味而复高热,心烦,口渴,腹胀,大便干,苔白而干,脉细数。此证为阳明余热与新邪相加,属栀子大黄汤的适应证:淡豆豉18克,大黄6克,枳实10克,栀子10克。
结果:上药服一剂而愈,嘱慎饮食,未再复发。
20.越婢汤治愈眼睑肿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说:‘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我在门诊治疗过一个小姑娘,她就是眼睑肿,我给她吃越婢汤,现在她还挺好。”
21.用桂枝加桂汤及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奔豚病
“某名医,遇到一个病人,是这个奔豚病,我说用桂枝加桂汤,他这么用把病人治好了。下回他又遇到一个类似的病人,又用桂枝加桂汤,他就问我,这回怎么不好使了呢?
我说你真是的,上回那个病人是在表证的基础上,有气上冲,由于气上冲而引起的这种神经证候,所以适用桂枝加桂汤。
要不是气上冲引起的,要用气上冲挟水上冲的适证方,那就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呀。”
编者按:
在《胡希恕讲金匮要略》一书中,胡希恕先生提到这个例子时,还说:“选定一个方子治病,如果它不是这个方子所适应的证候就不行。奔豚病很简单,可是这种病以什么证情出现,这个书说得还是蛮不够。”治奔豚还有选用别的方子的机会,这两案清楚地说明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才是仲景经方医学的灵魂,落实到辨方证才是真正提高疗效的关键。
22.小柴胡汤加石膏治疗小儿肺炎
“这个小柴胡汤加石膏有一些特殊的作用,我们遇到的腮腺炎、耳上下肿、淋巴结肿、妇人乳腺炎(就是奶肿),它都能治,只要没到化脓的程度,用它都有速效。再有就是用它治疗小儿肺炎,此类病人我用它治的最多。小儿肺炎多现小柴胡汤证,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最合适不过,非常好使。
我方才讲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这是个发汗药,它有治肺炎的机会,但不可把它当成治肺炎的专方。麻黄这味药发汗,用过它之后证候发生了变化就不能再用。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之后,多发生小柴胡汤加石膏证,这个我治过很多了。
小儿,甚至没满月的小孩子,我都治过。把药煎好后用奶瓶给小孩子频服,别一下子都给他吃了,起效也非常快。
我记得有个学生叫刘玉竹,他的小孩子得肺炎,因为他是咱们这儿(医院)的毕业生,所以找我给他孩子看,我就给他孩子吃这药,很快就好,这之前吃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越吃越不行。”
“还有一个小孩也是得肺炎。这是中国医院的病人,我去会诊。这个孩子的姓我是不记得了,只记得那孩子年龄是七八岁。管他的那个中医大夫是我的学生,晚上十点钟,他来找我。我都要睡觉了,所以心里有些腻烦,就想推诿一下,我说这时候你怎么来找我会诊?他说您不知道,这个病特别重,西医提出来把这个病人让中医治,中医给他吃药也越吃越热,院长害怕了,说还没请专家会诊呢,起码也得请中医会诊呀,所以叫我来请您去会诊,本来我想明天来请您,院长说别等明天了,今天去吧,我就来了。他跟我说这情景,抺不开面子,我就去了。到那儿一看,这个孩子在我治过的肺炎病人里病情是最重的,那孩子眼不睁、口不开,光昏迷就四天了,人事不省,吃什么都滴水不入,就像个死孩子一样。我看他吃过的方子,就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这些药。我听他的呼吸,‘嘶啦嘶啦’的嘶鸣,就是痰鸣呀。我说他都这样子了你怎么还给他吃发汗药呢?
当时我也是用小柴胡汤加石膏,石膏用了四两(克),这是我用石膏用得最多的时候,小柴胡汤还是照原方这么用。
我告诉他,别一次让他都吃下去,这一宿频服把这一剂药吃完。他说那得灌了,孩子不会吃药了,就拿调羮一点点往里头灌。我说你别一回给他灌多了,这一宿两煎吃净,我看这个病人危险。他就是这么给他用的。后来有一两个月了,他也没给我信,我想这孩子可能已经死了。后来他又找我会诊,是治其他病,那阵我大概每个礼拜都要去中国医院,那回去时我还想着那个孩子呢,我说那个孩子你好久没说了,他是不是死了?他说你放心,那个孩子可好了,就吃那个药,他逐渐地好起来了,我也没改方子,老是按你这个治法一直治疗到他出院,他好得倒是挺快。这在我治过的肺炎中,是最重的了。”
“还有一个人得肺炎,他不是小孩子是成年人。咱们学院有个同学叫吴国平,他在咱们这儿(医院)住院,是得了肺炎,我给他看的时候他得病有三四天了,他盖条毛巾被,身热汗出,那真是蒸蒸发热,胸胁满,干呕,我就给他开小柴胡汤加石膏。当时我旁边有一个老大夫说,这个不行,我给他用过这个药了。我说你怎么用的?他是柴胡开了四钱,四钱才12克,石膏用了一两半。我说他发热这么厉害,你那么用哪行呀,不是你开的药错了,是剂量不对。当时我给他开这个石膏的量不是三两就是二两,柴胡开了24克,他吃药后很快就出院了。所以治病呀,剂量不对头也不行。”
编者按:
从这几个病例中,可以看出胡希恕先生对于药物剂量的把握极有分寸,一般的病开药剂量都普通,遇到大证,该用大剂量就得用大剂量。
23.大柴胡汤加芒硝、石膏一剂治愈中毒性痢疾
“大柴胡汤加芒硝,就是大柴胡汤与调胃承气汤的合方去掉甘草。我们说的这个痢疾,有用承气汤的机会。我自己的孩子得中毒性痢疾,我就用这个方子加减,大柴胡汤加芒硝,我又加石膏,因为她高热得厉害,口干舌燥,这个挺好使。发潮热,再现柴胡证,用这个就对了。不过它没有大柴胡汤加石膏应用的机会多。”
24.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治小儿急性胆囊炎得速效
“阑尾炎单独用大黄牡丹皮汤的机会少,合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多。临床上遇到呕恶、胸胁满、不吃东西,这是最普通的柴胡证,你要是合用大黄牡丹皮汤,是非常有效的,这个我治过的例子也很多很多。大柴胡汤和大黄牡丹皮汤的合方不但治阑尾炎,也治胆囊炎、胰腺炎,我都试验过。我方才说叫小明的那个小孩子,得的就是这个胆囊炎,他那个胆囊肿得手能摸到,挺厉害,就吃这个药好的,快得很,这个药在该病急性发作时最好使。疼得那样剧烈,尤其是胸胁这个部位胀气,显得胸胁满、胸胁痛,这都是柴胡证。”
25.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治胰腺不明肿物
“我有一个外甥,他的胰腺这儿长了一个东西,现在也没确定是癌变物还是其他的囊肿。据医生说是发生了癌变,但是他患这个病已经近一年了。我就给他吃这个药,疼痛早消失了,这个肿也消了很多,从吃药后的结果看恐怕不像是癌。”
26.小柴胡汤加石膏治感冒高热
“有一个人,感冒发高热,经过注射、吃其他药治疗,表解了,就是热不退。他得病没有几天,他的舅舅来看他,他的舅舅也会治病,但是治后他还是热不退。后来他们找我会诊,我把他这个脉,就是浮细数。他还有发热头痛,呕不能食,这就是小柴胡汤加石膏证,所以就吃这个药,吃了就好。像这情况大概吃一二剂就会好,这个病比较轻。”
27.十枣汤改良剂型治疗胸水、腹水
“十枣汤这个方子我也常用,它不但治悬饮这类病,而且凡是胸水它都能治。甚至有时也用它来治腹水,真正的实证的腹水也可以用它。但不要照原方后说的服法用。
我用这个大枣最少用克,有时用克,煮这么大量的枣得用大砂锅。先煮大枣,煮得稀烂,把枣皮和枣核挑出来不要,只汤和枣肉在里头,那个枣不要有虫子的坏枣,所以要好好挑挑。
芫花、甘遂、大戟要汤剂不要粉剂,我都用二至三钱,用量好像挺重,其实没多大关系,把这几味药搁到枣汤里煮,煮得差不多了,把药渣捞出来,就喝这个枣汤,吃枣肉。要让病人少吃,一下子吃多了那可泻得不得了!一会儿吃一点儿,一会儿吃一点儿,开始泻下了,就暂停不要再吃。要注意观察,掌握分寸,必须得多加小心,古人在这上头是特别注意的。
我治好过很多这类病人,悬饮的饮在上头,所以尤其对胸水,十枣汤最好使,相当保险,你们可以这么用。心里没底的大夫可以三味药各搁二钱,不过这枣必须得多搁,没枣可不行,我就是这样来用这个汤剂的,胸水、腹水我都这么用,这个非常好用。肝炎腹水我也这么用,太顽固的腹水、一般药治不好的腹水就用这个,我这么用对病人没伤害,吃来吃去,他这个肚皮发皱纹了,一发皱纹就要好了。
大戟、芫花、甘遂本来是毒药,但是因为大量用枣所以没问题的。”
28.偏头疼多显吴茱萸汤证
“再一个是偏头疼,尤其是幼儿偏头疼,大约是显吴茱萸汤证的为多。”
编者按:虽然胡希恕先生在此没有举具体的例子,可是胡希恕先生曾讲过,这种治验很多。这样的资料我们也尽量收录于此,有助于了解胡希恕先生的辨证思维。以下同。
29.小柴胡汤与葛根汤合方治小儿感冒、哮喘
“葛根汤证与小柴胡汤证常常是并发的,尤其是多见于小孩子的感冒。病起表证很轻,同时有半表半里证,胸胁满,呕吐,有时甚至有下利,如果有这种情况,就把治表证、半表半里证的方子一起用,是不会错的。小柴胡汤与葛根汤合方,不但我常用,我有一个学生他也常用。研究这个合方也有引申的意思:有小柴胡汤与葛根汤的合方,也有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也有柴胡汤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合方,都可以。根据证候,在临床上常这么用。葛根汤与小柴胡汤合方用,比单纯发汗好得多。尤其是临床上的这个哮喘,病人以前固然是有这个喘根,但如果再经过感冒诱发,就把原来的喘勾起来了,同时也现柴胡证,你就用葛根汤合小柴胡汤,非常好使,这样的病例挺多。”
编者按:《伤寒论》明言,单纯的少阳病禁汗、吐、下,只有和解一法,但若有太阳少阳合病或少阳阳明合病,则用合方两解之法,在和解的基础上兼用汗法或下法则是可以的。
30.苦酒汤治咽痛、声音嘶哑
“半夏有毒,不当散服,这是指生半夏。现在卖的半夏都是制半夏,有姜制的,也有矾制的,用姜制是最好的,与生半夏的功效差不多,但是毒性没有那么大了。以前我遇到咽痛的病人都出这些方子。我们要是治咽痛,前面那两个小方子是常用的(指《伤寒论》第条的甘草汤和桔梗汤)。
咽痛生疮用苦酒汤,这个我试验过,就是咽痛,声不出,苦酒汤对此的确有效。《伤寒论》第条的半夏散及汤我没用过,但是咽痛以这两个方证为最重。”
编者按:
在《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中记载有苦酒汤的经验用法,可资参考:本方常用于治疗外感后或多语而致声音嘶哑。煎药可改用铝勺、砂锅(更好),先用适量米醋煎半夏15克约5分钟,然后加入等量鸡蛋清,看鸡蛋清变白浊即离火,放瓷碗中,放冷,频频抿服,治愈尤多。
31.白虎加人参汤(或合五苓散)可治霍乱
“霍乱有时候也现真正的虚寒证,那得用理中汤。
一般到不了这种程度,还是以热证为多,这个时候有用白虎加人参汤的机会;
也有用白虎加人参汤合五苓散的机会,五苓散用散剂。这我都用过。
霍乱出现单独的五苓散证或理中汤证,比较少见。但是这个方法是对的。”
编者按:
《伤寒论》中提到的“霍乱”,是指“霍然而乱”的一种证,指骤然而发的上吐下泻,容易造成体液的迅速丧失。也有多种为证表现,均当辨证施治。这与前面所说的有急速传染性的霍乱疫病是不同的。
32.小柴胡汤加芍药可治小儿痢疾腹痛甚者
“我们遇到这种下利,就是痢疾,若有柴胡证,而腹痛厉害的话,可以用小柴胡汤加芍药,没柴胡证不能这么用,这个方证在小儿痢疾中比较多见。这也很奇怪,小儿病显小柴胡汤证多得很,这让我说道理我也没法说,客观事实是这样,成年人也有这种情况。我们治痢疾,开始要多攻少补,尤其是有呕的病人,不能单吃泻药,所以《伤寒论》曰:‘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下。’这时候大概用小柴胡汤是没问题的,你用大柴胡汤也没问题。它们不像承气汤攻下那么猛。”
33.小柴胡汤加橘皮治百日咳
“这个方子常治小孩子干咳,没有痰,干咳嗽,所以小儿百日咳,有用它的机会,这个我也试验过。把方中的大枣增量,小柴胡汤中大枣是四个,你可以增量至七八个,再加橘皮。患百日咳的小孩子,咳嗽的时候,伴有吐或哕逆,所以要加大量橘皮,这样就挺好使。”
34.至宝丹、白虎加人参汤、小柴胡汤加石膏治神昏、耳聋案
“昔年曾亲见此证,略述始末以供参考。钱商黄梁,患伤寒久治不愈,邀余往诊。患者神昏不语,如醉如痴,饮食二便均不知,苔白厚失润,脉细数。余视其服过的方药,虽有辛温辛凉之差,但多属发汗类,知为虚热重证。因与至宝丹,先治沉昏,服后稍瘥,已开目视人,余症如前。改与白虎加人参汤,神志遂有好转,但仍不欲饮食,食即欲呕。又改与小柴胡汤加石膏,诸症均好转,但其人仍如痴呆,问话不知答,此时乃知耳聋无闻也。因续服前药,前后月余幸得全治。”
编者按:
这是胡希恕先生讲《伤寒论》第75条时,提及的一个案例。在《胡希恕讲<温病条辨>拾遗》中胡希恕先生曾对至宝丹评价道:
“(方中)五物均是解热、解毒、镇痉、安神之品,以行气祛瘀有力之麝香为使,则无孔不入,以速其拨乱反正之功,堪称妙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