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m.39.net/nk/a_4580343.html大暑夏正浓12.7.1药势茯苓
二妙散三妙散
上次讲到白术苍术这个药材啊,好像还有两个方好像没有提到,同学们有没有听过那个二妙散跟三妙散,有没有听过?没有听过啊,那这些都是我们一般常要的时方,所以有时候如果上课带到一个方剂,那同学其实剩下来的就可以自己回家看,那我觉得比较适合同学回家看的方剂学的书啊,我比较推荐那个台湾的那个知音出版社跟大陆天南版权做的那个系列,就是它书皮是比较硬壳的那种精装本的,然后是深绿色的,然后烫金字的,好像一本平均是六七百块的样子,那知音,我自己方剂学的书很喜欢看一个叫做王绵之的老学者编的书,那知音出的那本《方剂学》刚好就是王绵之主编的。
那他的,当然同学家里面有的可能已经有了古书《医方集解》、或者是《删补名医方论》,但是我是觉得知音那本它有索引,那就是查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呢,而且它的内容啊它所引的这个古代的医家对一些方剂的看法跟研究以及现代研究的一些内容,都很符合我们实际的使用啊,算是编得相当好的一本,那所以我就觉得如果我在课堂偶尔带到一个什么方,那同学可以回家自己读,把它温习得更熟一点啊,那就是这个书。那重庆南路这边,比如说志远书店或者中医药专门的书店,如果你们同学哟认识的话,你们不放凑十个人或者几个人一起去买书,那这样子比较好讲价,那如果一个人去买他可能卖你八五折,但是十个人去买他就可能卖给你七五折了啊,这样子。
那像二妙、三妙这些方子是,我们先说二妙散,二妙散就是苍术跟黄柏啊加到一起,其实据说比较正确的大陆音要念黄柏啊,可是我好像有点别扭,所以就姑且念错的音好了。那这个我上次也提到过说苍术是一个能够让你身体的这个湿气把它干燥的药,我们称之为燥湿的药,那黄柏呢也是一个又寒又能够去湿的药,也是一个寒的燥药,那黄柏是比较入于下焦的药,那么苍术跟黄柏放到一起的话它可以做什么事情呢?我们上一堂课有讲到这个傅青主的完带汤里面就是利用这个白术跟苍术来去脾湿,那这个脾湿能够把它收掉了,那这个人的白带,妇女的白带就可以好转,那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呢可能是妇人女性可能会有一种所谓的黄带,或者男人也有另外这个症状,象我们这个《伤寒论》这个的《平脉辨脉篇卷二》的第40条,它后面一半啊,前面一半是讲跗阳脉我们先不管,后面一句它讲说啊“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它是讲,我现在不直接讲这一条,因为这一条以后《平脉篇》教到我们再来细分。但是它至少提出来说少阴脉,也就是我们人的尺脉啊,用手来把的话就是尺脉,古时候来把的话是全身,那那个方法现在已经失传了。那这个我们的尺脉如果把到有滑脉的话,那通常是我们下焦有湿热结在里面,那这个湿热不散掉的话,说人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它说“必股内汗出,阴下湿”,就是他的大腿内侧啊,就是下阴的部位会很容易湿湿的,那这是一个下焦有湿的状态,或者说是有湿热。
那如果是女人的下焦有滑脉的话,往往她就会有这种黄带的现象,在她的这个下体的分泌物就会有黄颜色出来,那这个在阴的上下焦的这个下焦部位阴的部位有热被包在里面,这个湿热呢那我们一般就是用二妙散去消散它啊,所以这是一个,黄柏这味药本来就是一个治女性的黄带的一个基本方,那傅青主的书里面治疗黄带有另外一个方,那也是用到黄柏吗?
那男人的话可能就出现这个阴汗的这个症状啊,就是,当然同学最好是要能够把脉,把得到你的尺脉有滑的脉,才能比较适当的,才可以用这个药,因为它到底是一个寒凉的药。那我们知道说二妙散的苍术黄柏这两位药可以去掉这个下焦的湿。那如果再加一位药称之为三妙散的是什么呢?那是加一味药是牛膝,就是牛的膝盖这两个字噢,那牛膝是一种植物哦,它能够让我们吃下去的药的作用点更往下走,那当它把这个去湿热的药性呢更往下带的时候,能够治到什么呢?比如说,一般我们说香港脚了,就是脚缝有一点湿湿的,或者是长小水泡啊那种的,当然也不能说是绝对的香港脚,有的人或者是脚跟出点黄水,或者怎么样湿湿的,就是大概这个范围的病三妙散是可以治到一些的。那,那么我们讲了二妙、三妙之后啊,大概带一下,那这个药到底怎样使用的话,同学可以自己回家细看。
那接下来呢我要跟同学更正,更正一下我这边从前教的一个部分我觉得有教得不很正确的,后来再看到别的人的著作啊,觉得他讲得比较对,所以要做一个更正。那么这个,我这个是看大陆已经过世的李克绍教授的这个《医学文究》,我觉得这本书如果同学现在买可能不会觉得怎么很好看,但是如果你的《伤寒论》读了五年六年之后啊,就会觉得很多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本书给予了我们一个比较好蛮好的答案,那这件事情呢是李克绍先有这本书里面至少就有两篇文章在提这个事情,后来他过世以后,他的学生李新基啊还是继续在发表这方面的论文在讨论这个问题。
伤寒“传”经的含义
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说过的,曾经在太阳上篇一开始就讲到的什么啊?比如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这个卷六啊,太阳上篇第四条,这里“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此为传也”,就是这个地方呢它有一个“传”字啊出现过,那李克绍的这个论文啦,他在讨论的东西是什么呢?他在,因为我们之前啊,我在上这个准备这个课的时候我取的解释是一般注家的说法,一般注家的说法就会觉得说,我们,因为我们如果照《黄帝内经》的框架讨论这个,那这个我们一般啊用过去的注家就是绝大部分的注家的解释就是我上次跟同学讲的,就是说好像说,因为照《黄帝内经》里面讲的说什么“一二日传太阳,然后二三日传阳明,什么三四日传少阳”,好象就是伤寒这个病啊是一条经一条经接轨的传下去的,所以我们就会读这个《伤寒论》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就会说,尤其是它下面一条就是讲说“阳明少阳证不见者”,那我们再回头看就会说,那这个“颇欲吐”是在标示少阳啦,“躁烦”是在标示是阳明啦之类之类的。
可是实际上啊,李克绍先生他在,他是一个读《伤寒论》读了40年的人,他对《伤寒论》里面的一些用字啊他有他更仔细的分辨,那我觉的他的分辨是比较恰当的,因为呢他说正式来讲,在《伤寒论》这本书里面啊,如果是太阳病然后之后变成阳明病,它其实是有一个过程的,比如说像《伤寒论》本身里面就会讲说可能你这个人得太阳病的时候本身津液就不够,所以呢你的身体就越来越干燥,那干燥到你的营卫之气都不能拿来跟病邪做战了,于是就转到肌肉这个区块去发热来作战,就是他是有一个体质的慢慢变化的过程,乃至于变成说他这个,乃至于他这个后来就变成阳明病,也就是这个太阳病因为他的体质的变化导致于我们身体抗病邪的这个场域的转移,这个过程其实还蛮慢的,甚至是好几天之中渐渐发生的。所以呢,那一般这样子从太阳区块的病跑到阳明区块的病,这样子一种变化在《伤寒论》里面严格的用字是用“转”这个字,“转属”或者是“转入”啊,以后同学会看得到这个“转”这个字的用法。
那相反的呢,这个“传”这个字啊,李克绍先生的看法是说,比如说我们看回第六卷的第四条,它说“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此为传也”,这样子一个状况,他说其实光是从这一条来讲,我们也不能够看得出它一定是一个传少阳或者传阳明,因为如果是传少阳的话,你的脉是把得出来它从浮大,浮的脉慢慢变成弦的脉,传阳明也有会把得出来从浮的脉变成一个洪的脉,就是确确实实会有一个脉象的,那只是脉很平稳到脉跳动得很激烈,那这个东西不是一个从A区块传到B区块,或则A经传到B经的这样一个说法,不能这样说,而且实际上临床上李克绍说的是对的,就是我们临床上不太会遇到这样的状况,那在临床上会遇到的什么状况?它说,后面第5条它不是讲:“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此为不传也。”也就是如果把“传”这个字跟“转属”这个词分开来看的话,这个传字比较适合的定义是一个疾病从前趋期发展到定型期的一个变化,因为呢我们感冒常常是第一天感冒就直接发阳明的,比如说我高中的时候有一天打球打得很,在冬天打球打得很激烈,然后回家就开始发高烧了,就立刻就已经是阳明了。或者我有一次在公司上班,我觉得有一点感冒,马上那个感冒就是少阳了,所以实际上六经的这个感冒任何一经都可以直接感冒得,并不一定需要经过太阳的慢慢的传过去这个过程,只是无论你哪一经要感冒,它哪一个区块要感冒,它的邪气都会经过一下你的太阳表层对不对?因为它要经过,然后在他经过的时候它会归着于那个区块所属的疾病部位,那他经过的时候一开始呢,一定是所谓太阳受之,但是呢你的脉象呢很快的它就会转归成一个,不是脉象是症状,很快会转归成你真正受病的少阳或则阳明,所以,这个“传”这个字呢如果要把它解释成这个从某个经慢慢到某个经脉其实不适合,反而是适合解释说,我们感冒的时候一开始的症状那头一两个钟头都很像太阳感冒,都是有点怕风怕冷的,但是很快的那个感冒的真正的状况会呈现,所以就会发现说它这个感冒慢慢成型归着于什么状态,所以这个感冒的这个成形与归着啊就是一个“传”这个字的定义,就是在要严格严谨的说法里面,这个传不等于传经,不等于这个,不等于这条经的病到那条经,这是第一个要分辨的,那之前的话我照一般注家的讲法,我后来觉得还是不很妥当。
那另外呢?这个传经,经传形,经在经哦,也是一个在我们研究伤寒里面很容易混乱的,主要是我们伤寒都有一个六经的概念,六经的概念也是一个蛮事实上存在的东西,我并不否定它。但是呢我们看一下啊,这个第六卷第八条它说:“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在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那这个,我们上次讲的会说,因为7天嘛,传完太阳周期,然后之后它可能要传阳明病,所以我们就针足阳明这个穴道,守住阳明,让它不要传阳明,但是实际上这样子解释在临床上也是不通的,那李克绍教授的论文里面他就说,这个经这个字啊,我们一般因为已经在读《伤寒论》的时候就已经有六经这个经络的观念在里面,所以一看到经,就会想象说它是经络,但是他就说你不要忘记,经还可以有另外一个意思,他就说比如说女人每个月的月经那个经是那一条经啊?也就是一个生命现象的周期也可以说是一经,那么前面讲到六日七日的问题,而古代的医家呢也的确是在临床上观察到说,我们的这个感冒啊它的病症的发生啊是有一个周期,是比较激烈到平复下来然后再发第二轮,就是一个六7天、六7天的一个周期的调子,那他就说,其实呢在这里讲的太阳病,头痛到7日以上,已经开始好了,就代表它第一个感冒的身体抗病的周期已经结束了,那如果这个时候你的身体里面还有一些残余的病邪,那个抵抗力可能又被挑起下一个周期,所以我们感冒往往一个礼拜好像好一点,可是又没有很好,然后下个礼拜又病一个礼拜,就是这一个比较是临床上实际会有的,它说这个地方的“行经”、“经尽”这些字,那个“经”都是在指周期不是在指经络。
那么,那我们之所以会认为说针足阳明,免得他变成阳明病,其实这是一个临床上不是这样子的事情,因为太阳病变成阳明病我们前面讲过,是因为这个人的津液缺乏、干燥,所以才转到到阳明区块去的,那个东西的变化根本跟你插不插足阳明一针没有关系的,所以足阳明它一定是有别的意义存在,那在这个《针灸大成》里面引用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就讲说这个足三里这个穴,我们说足阳明就是指的针足三里嘛,它说足三里这个穴古时候就说治疗“伤寒热不已,热病汗不出”,他是一个会,它是一个能够让你的身体抵抗力增强,然后把病邪排出去的穴,就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增强抵抗力排邪的穴道。所以整个周期结束的时候,可能还会有一点残余的病邪,你就把它用足阳明,呃用足三里的穴道的刺激,使得他的病毒排得更干净,这样子就不需要再产生下一个周期的病了,也就是说在这个病快要结束的时候把它清干净,叫它不要再引起下一个周期,那并不是要用针足阳明来守住阳明经,让病邪不进去,因为基本上你守阳明经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太阳区块的感冒它可以传任何其他区块,太阳感冒可不可以病几天之后变少阳病?可以啊!可不可以变成太阴病?可以啊!可不可以变成少阴病?也可以啊。所以根本你守足阳明,守阳明区块,阳明区块用一个针灸法守住,实际上临床也没有这回事,另外在意义上也不高。所以他就提到说当我们在读《伤寒论》看到这一类的经的时候,最好把它视为一个疾病周期,而不是视为某一条经脉,那这是我之前读书不够仔细的地方,所以要跟同学先做一个更正,然后过去以后再继续发现哪些比较需要再仔细思考的点我再跟同学说。
药势茯苓
那么我们上次这个几味药啊,还有一个茯苓没有讲到,上次讲术的时候啊,有提到说,其实中国得这个修炼仙道的仙家还蛮喜欢用术的啊,但是原来我们仙家的修炼啊好像不一定那么注重脾胃的药,只是后来中国有一本书叫做,道家的经典叫做《黄庭经》。那本书出来以后啊它提出了一个“黄庭”的概念,黄庭就比较是中焦脾的这个区块,好像认为说脾的区块,但《黄庭经》本身并不是那么直接讲脾的区块有多重要,而是后来的道家的人呢慢慢会思考说脾的区块很要紧,然后就开始把一些补养身体,增强功力的药,以脾胃这个系统去开它。那,仙家服食的白术、苍术呢,一般的做法啊,就是比如说你买十几斤的生白术啊,我们先用白术来举例啊,比如说你买十几斤的白术,你先用大锅水煮一锅熬一锅浓汁出来,然后那个药汁呢再用一大锅酒萃取一遍,好像那个术类的膏汁哦,我们中国人认为用水萃取还不够,还要用酒萃取一遍效果会比较好,就是要水煮一个浓汁,酒再煮过一个浓汁,这两个浓汁加在一起你再把它用火一直收一直收,收成膏,那收成浓膏了之后呢,再用比如说两碗的黄豆粉,一碗的天门冬粉去和成药丸子,然后每天吞多少克,要用来当做一个补养脾胃的啊,应该说是,如果是修炼仙道的话就是一个增强人的元气的药,那我并不是说要跟同学讲我们要吃这个仙丹啊,就是人一定会死的了,也不是说吃了这个真的就能够永远活下去。
但是呢,我只是要说像苍术白术之类啊,他的药性比较燥的药,象道家的修炼你看,他就用天门冬这种很凉很润的药,或者黄豆这种比较湿润的药来当做反佐,这样子吃下去的时候就比较没有什么副作用产生,只是跟同学讲到说,其实中国人这个反佐的药都不是很随便的。看到他们好的方子还是觉得是非常的精巧的。
那接下来,我们呢来讲茯苓这味药啊,那这个助教帮我擦一下黑板好不好?那擦完黑板待会再画一颗松树好吗?(众笑)好像有点太刁了啊!(JT对助教开玩笑的笑)好,随便啦,没关系!不画了!
那这个啊,茯苓这味药呢它是一种生长在松树底下的菌类,那助教不画的话,我画一棵就可怕了啊!(众笑)叶子可以画啊,松树叶子是这样拿绿色的画,就是这个松树是长这样的吗?我看算了吧!哈哈。这个松树的树根在泥土底下啊,它有放十年,用10年20年30年的时间会长出一种菌类,就是很大一坨,那个里面真的挖出来是蛮大坨的,然后你切开来里面是很白的啊,那这种菌类称之为茯苓,那同样是生长在树底下的菌类呢,枫树底下的菌类叫什么啊?叫猪苓,那为什么叫猪苓呢,因为枫树底下的菌类是那种比较小小的,黑黑的,长相非常像猪大便,所以叫猪苓。那还有一种竹子底下长出来的菌类叫什么啊?叫雷丸,因为我们中国人认为说竹的卦象是属于震卦,震卦就是雷对不对?所以它就是雷,我们中国人认为说这个雷电之气到后来凝聚成的东西叫雷丸。
那当然在生物学的分类上茯苓,猪苓,雷丸都是不同的菌类啦,只是生长在不同树底下的菌类它的药效有没有很相似呢?好像没有很相似啊。就是茯苓跟猪苓的药效有不同的地方,那雷丸就差得太远,所以像中国人雷丸是拿来做什么的啊?拿来驱虫的,就是打虫药,就是身体里面有那些奇奇怪怪的寄生虫用雷丸来打掉它,因为说雷丸是有这个雷震之气在里面,那就是竹子的气啊,像我们中国有一种民间故事叫做应声虫的故事,有没有人听到过啊?就是说有一个人肚子里面有长着一种妖魔鬼怪叫应声虫,他讲什么肚子里面就讲什么,他说早安,肚子也会说早安,然后后来就有人叫那个人念本草书,一味一味药念,他说“人参黄芪生姜”,那那个虫也讲“人参黄芪生姜”,然后当念到雷丸的时候,虫就不讲话了,于是呢他就把雷丸煎给他吃,然后就好了啊,雷丸就常常是去掉去除寄生虫的药。
那这个猪苓呢跟茯苓啊,都是树底下长的这个菌类,但是呢我们中国人会认为啊枫树底下的猪苓它的药性是属于阴的,而松树底下的茯苓呢它的药性是属于阳的,那么,请问一下,为什么松树跟枫树相比,松树比较阳啊?就是松树为什么比枫树要阳,啊,一般来讲有人说它冬天能够耐得住霜雪,所以他阳气比较够,那这个层面是可以这样说,但是如果有人要抬杠呢?你看枫树啊到了秋天会变红颜色,每天每年变化多端活力很够哦,那如果这样杠我们怎么半呢?就是会到下一个讨论的这个点啊,所以在这里的话,不如我们来为中国哲学里面的阴阳再做一次定义,那我们都说比较属于能量的、比较属于形而上的是阳对不对?那比较是形而下的,比较是属于物质的是阴,是不是这样子?
那为什么松树比枫树要阳啊?这个东西其实根本的有一点像是那种宗教或者是灵魂学上面的一种观点了,我比较会有感觉的是在《庄子》里面啊,《庄子》的这个第5篇有一个,有一个小段落啊它在讲说,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够活在他原始的状态,他就不会有恐惧,什么叫原始的状态?就是庄子他在讲说,如果一个人他真的能够以一个永存不朽的灵魂的立场来活在这个世上的话,他就不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情可以伤害他,对不对?就是他就算被车撞死了,那也就再投胎就好啦,就不会为了这些事情这个世界上面的得失或者是金钱的问题操心啊。所以当一个人他拥有了,如果他是一个已经开悟的人,他已经回复了灵魂的所有的智慧的话,他就不会为了这个地球上的生活烦忧,所以庄子就说,“饱死之争无惧之时”。就是当一个人拥有他原始的本质的心境的话,他的具体证明就是他活在地球上面没有恐惧感,这是他在说人。
那松树呢,它就是说在地球上面的树呢,就是松柏能够长青,那它是说这个,它的假设会有一点像是说,如果在我们的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世界的话,我们一般人可能说天国也好啊,极乐世界也好啊,在那个天上的世界,如果有一个松树的灵魂在那边长的话,或者有一棵树的灵魂在天上照他原来的状态长的话,他可能就是一年四季是长青的不会凋零的,那这是它灵魂的本态,那当这个灵魂降生到地球上来之后呢,他就可能会受到这个地球上面的这个环境制约了,那地球这个物质的世界,跟天上那个灵魂的世界相比,那当然是灵魂的世界是阳对不对?生命能原始的状态是阳对不对?投胎到地球上面是属于阴,他的阴阳的概念是这样子的,那松树呢,就是它在天上的世界它可能一年四季都是青翠的,而他到地球上来它还是一年四季都青翠的,代表他灵魂的本态可以在这个地球上撑得住,那么枫树的话在地球上就变成说,四季一有变动他就马上跟着变动,代表它的灵魂的本态是受这个阴的世界的物质的现象支配的,像我们一年四季这个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自转,这都是一个物质的属于阴的现象,跟灵魂的世界相比的话啦,因此在这样子的一个阴阳的框架里面,我们会定义说,枫树是属于阴的,而松树是属于阳的啊,因为他维持阳的世界原本的生态,那松树是属于阳的树,那当然松节也可以拿来做药啊,主治什么风湿啊或者怎么样的啊,那我们今天不讲松,我们现在讲茯苓。
那茯苓这种菌类呢那么喜欢靠着属于阳气很重的松树,那当然他是属于阳气的,可是呢他是埋在泥土里面的,埋在泥土里那么多年,切开来竟然还是很白,一点都没有不干净的,而且吃起来完全没有什么味道,是很淡的,没有什么杂质可以在里面,那我们当然知道这个药可以吧泥土里面的湿气浊气排开,他站在纯阳的松树和泥土之间,然后能把泥土里的湿邪水邪排开,
那茯苓这种菌类呢那么喜欢靠到一个阳气很重的树的旁边,那当然他是喜欢阳气的,是不是这样子?可是呢他是埋在泥土里面的,那埋在泥土里面那么多年啦,竟然呢切开来还是很白啊,一点都没有不干净的,而且吃起来它的味道是完全没有味道,是很淡的,就是没有什么杂质可以在里面,那我们当然就知道这个药它可以吧泥土里面的这个湿气或者浊气排开对不对?他站在一个纯阳的松树跟泥土之间,然后能够把泥土里的这些水邪湿邪排开,所以茯苓的主治呢大概它的用途就是在于我们人体的阳的部分如何可以不要被湿邪水邪阴气所侵扰这一点上面,他可以帮助我们阳的部分把这些侵害我们的湿邪排开,大概是这样子。它当然也有去浊气的效果啦。我为什么要这样子用这样的方法来讲这个故事呢?因为茯苓这味药它在身体的作用点是比较多的,象我们上次讲白术,就会觉得很奇怪,就是这里有用,那里有用,那么茯苓的话,就是你说茯苓入人的那里?我想茯苓我们说它入心是可以的,因为人的五脏里面心的阳气是最大的对不对,所以你吃了茯苓,它就能够形成一种,如果用能量形而上的话来讲,形成一种场域来保护你的心阳,不要被水,不要被湿气伤害到,所以它跟心的这个同气相求的力道会很大。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说茯苓它是一个埋在土里的东西对不对,他能够把土里的脏东西都排开,湿气都排开,所以它是不是能够跟我们人体的土有所作用呢?也是可以的,所以茯苓作用在脾胃这个消化系统的区块,他就可以把消化系统里面这个多余的水啊湿啊让他吸收掉,把它排掉,那这也是一个可能性,那另外一个情况就是,人上面有大心,下面有小心啊,我们的这个命门里面也有阳气的,那也是我们人体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阳气,是在人的根部的阳气,是不是这样子,所以茯苓当然也可以帮助命门这个区块的能量,帮助它的这个命门跟水的互动气化的机能,所以茯苓呢作用在上焦的能力也有,作用在中焦也有,作用在下焦也有。就是这样子,用这样的方法大概看到它的这个作用在人体的部位。
那么我们茯苓呢要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它的药性呢,也可以这么说,就是我们中医在说到茯苓这味药的时候啊,他的药性本质是属于阳,可是他的效能都作用在阴,就是如果我们知道它是在松树跟泥土之间的这个位置的存在的话,什么叫做本质属于阳啊,就是它的能量本身都是要保护我们身体里面几个有阳气的部位不要被湿邪所伤害,可是它吃下去我们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我们的湿邪被排掉了,被抽调了,所以本质属于阳,作用在阴,那有这样的说法。那这个说法,如果我们要用一个比较科学、化学的角度来讲呢,其实也还算说得通的,就是如果用一个科学化学的角度来讲的话,茯苓它里面味道很淡,那中医里面认为淡的药都有什么效果啊,都有比较渗利的效果,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就是味道淡的药物会能够把什么东西排开排干净,所以它有渗泄的效果,那茯苓如果用现在的科学术语来说它的话,它里面含有很大量的电解质,就可以帮助我们身体里面的小肠吸收水分,为什么我说小肠呢?其实人体啊最会吸收水分的内脏恐怕是小肠不是大肠哦,我们人体每天口水啊,或者是胆汁啊胃液啊这些消化液每天这样子滴进去,吞下去啊,差不多每天是有十公升以上的消化液是在小肠被吸收的,并不是大肠,就是小肠,等到小肠吸完放到大肠其实已经都有形状了,就是大部分的水是小肠吸收的。那小肠跟心脏是相表里的,就是一体两面的一对脏腑,那小肠跟心脏都是什么?永恒的42度,就是它们的温度特别高,如果小肠温度掉了1度,这个人就会狂泻不止,因为小肠如果温度低了一点的话,它就没有办法发挥它的吸水功能了,这个人就是经过小肠那边的热水,都没有办法被吸掉就是热水冲下去就是热利啊,所以小肠稍微冷一点,人就会狂泻不止。那茯苓呢,这个它里面的电解质就是很可以帮助小肠那边把这些水都吸收掉,那小肠吸水的这个能量是来自于心脏对不对,那心脏这个能量给小肠用,小肠的能量再汇入关元然后再转到命门去给肾脏用,这是一个能量的角度来说的,那如果你用了茯苓来帮助小肠吸水,其实间接来讲,它就省了我们心脏付出的能量了对不对,就可以帮心脏省元气,所以你从这个节省角度来看待茯苓,说茯苓是一个补心阳的药,那也不为过。就是以一个节省的角度来说,它可以是一个补心阳的药。
那么,那这个茯苓啊它说“亦名茯兔,味甘,并生山谷”啊,这是《神农本草经》上说,治这个“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啊,这些东西多多少少呢都是因为我们身体的这个水代谢不通畅,乃至于有痰水之类的东西留在这个中上焦的区块,然后这个人呢就会有塞住的感觉,气不通畅的感觉,那我们这个心的这个区块啊,以物质的这个心来讲,在跳动的这个心来讲呢,物质的心我觉得在中医的世界还是称之为心包比较恰当一点啦,就是这个物质的心脏呢它是很怕有一些代谢不良的水粘在上面的,它好像包了一些痰,就是好像包了一包保鲜膜在做运动的,那是很可怕的感觉,会有心脏病,所以那个木防己汤如果用那个石膏无效就要加茯苓芒硝嘛,就是要用这样的方法把包住心脏的那些水邪去掉,这是指有形的来讲。那如果是无形的心脏,就是我们这个人体的中枢啊,这边这个灵魂的能量好象一个球状的东西,它如果我们这边有太多的湿邪弥漫在我们胸部的话,无形的心脏也会有情志上面的反应,就是心乱啊,心慌啊,容易难过啦之类的,容易心情不好,所以茯苓呢在这些作用上面都是有帮助的,那“心下结痛”啊,“心下”的话就是比较是我们胃的上面啦,“心下结痛”一般来讲我们也会说是有痰饮啊纠结在这里,所以呢它会有硬块的感觉,那这个时候是用茯苓没有错,那比如说胃这个地方有太多的痰饮代谢不掉,有一个经方叫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那就是能够借用这个茯苓的力量来把这里的痰饮化解掉。
另外还有一个,也可以说是治心脏病,也可以说是治气喘病的药,叫做茯苓杏仁甘草汤,那这个茯苓、杏仁跟甘草一起运作的话,就治疗那个气喘病发作,好像胸口忽然紧起来那种感觉,那吃了之后就会松开,那也是把这个塞在肺里的痰水把它排干净啊,所以就是临床上治疗心下结痛这些方子都是存在的。
那“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啊,那这个“寒热烦满,咳逆”呢多半它是指身体里面这些不舒服的症状,往往是因为水代谢不良产生的,那就有用,就像茯苓能不能治咳嗽,我想茯苓不是一个直接治咳嗽的药,可是如果你的咳嗽是因为有太多的痰饮集在你的中焦或者上焦,那茯苓就会有用,它本身不是止咳的药,是一个去水的药啊。
那,另外它有个功用说“治口焦舌干,利小便”,那这里呢就好像让人想到茯苓啊,它的药效的古今的不同了,因为古时候的茯苓比较是天然在松树底下自然长出来的,那长的时间比较久,那他的药效也会比较好,那我们现在,那我们中国人其实到后来就发现怎么样可以像种香菇一样刺激松树底下长出茯苓了,那后来我们人工种出来的茯苓就比较欠缺了那股他该有的能量,也就是说照理说茯苓它帮助这个膀胱跟肾这个区块的气化功能,它就会让我们能够我们说这个无形的水精之气能够上传,那上传之后呢这个人当然就水就上得来,于是嘴巴就不干了,然后小便也很通畅了,这是一个整体的气化机能,可是我们今天买到的茯苓,就止口干这件事情就效果好像没有古书说的那些方那么强,就感觉比较没有感觉,那可能是我们现的茯苓药效可能稍微稀薄了一些啊。
那这个茯苓呢,它的作用是这个“利小便,止口焦舌干”,从这两件事我们就可以知道,茯苓它的性质,他有带给我们心肾的帮助呢是有帮助到我们这个水精之气向上走,那么我在补充讲义里面有一个补充的什么岳美中用茯苓饮治疗掉头发,有没有看过那个疑案?在讲义里面第几页啊,23啊。那这个东西就是,这个用茯苓治疗脱发呢这也是大概是这个理论的一个延伸,那这个理论呢在这个地方说到头发的话我们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他,首先是我们如果用西医的角度来说这个脱发啊,人为什么头发会脱掉?如果用西医的角度的话,就是像什么“诺健”或者什么东西,它里面有一些东西所谓的血管扩张剂,就是因为我们头发要靠头皮以下的微血管来养它对不对?那如果我们头皮底下的微血管都好像塞住一样,那我们的头发就得不到滋养,就会很容易掉下来,是不是这样子。那所以有人说,要让这个血管里面的血液品质变好,什么变好,说治掉头发我们用补养肝肾的药有没有用?也有用啊,对不对?补肾的话骨髓就会好好造血,补肝的话血液的流动就会比较很顺畅,这都是对的,那茯苓治疗掉头发可能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就是我们在辨证的时候其实可以说有一种辩证方法称之为气邪水辩证,就是人哪些哪些部分是属于气,哪些哪些部分是属于邪,那还有一些部分属于水,那么如果呀我们的头部,比如说像有些助教他们去那个哪里整骨啊,整骨师傅就会说他“哎,你的头上的湿气很重啊”,头皮都厚厚的,你知道头皮的肉都厚厚的摸起来好像肥肥厚厚的,其实这就是你的头皮就有太多的水或者油,这些都是在中医辨证里面属于水的范围,但是有那么多多余的湿气塞在头皮里面,其实剩下的空间给血管空间就少了嘛。就象我们中医治疗这个高血压,有的时候那个肾阳虚的高血压我们一般用真武汤来医对不对?那真武汤它降得是血压吗?其实说不定降的是水压哦,就是你的血管之外,还有你全身里面的水份,那些水分都代谢不掉,就压到你的血管,让你的血压变得很高,所以你治高血压究竟是要治疗血还是治疗水就是一个问题对不对?所以呢他能够帮助我们身体这些代谢不掉的水代谢掉的话,那可能头皮里面的血管压力就减轻了,头发就能够得到滋养了。啊,这是一个层面。
那另外一个层面就是中国人说呀,松树是下有茯苓,上有微喜之,就是茯苓它这种菌类啊,他的菌丝竟然可以穿透松树,到松树顶上去长一种香菇还是灵芝的一些东西,叫做微喜之,所以我们中国人看中了他这样一种生长方式,就认为说茯苓这味药有本事把你这个在底下的元气输布到你的头顶去,所以大概是从这两个角度在理解茯苓能够生发的效果,当然将来如果讲到那个小柴胡汤的时候啊也会讲到说有些人他那个斑秃啊,就是头发好像掉到一块的那种,用小柴胡汤在在日本那边有很好的疗效,那小柴胡汤它清的是什么?清的是淋巴,就是也是跟水的系统有关系的,那么我们身体无形的水的运行,茯苓能够帮助他上来啊,这是茯苓,那所以他能够治口焦舌干,然后又利小便。
那《神农本草经》如果讲到这个猪苓的话,《神农本草经》说它是怎么样啊?《神农本草经》会说猪苓是“利水道”,那水道是人体的哪里啊?照我们中医常识,水道指的是三焦,三焦如果是广义的三焦它包含好多东西,但是狭义的三焦就是人体的淋巴系统,那我们说阴与阳,同学是不是就能够对比得出来,茯苓这一边它调整的是人那个无形的运化水的那个气,就是那个能量的那一面对水的作用,那猪苓利水道,那就是实质上面,淋巴本来就是身体输送水的管道嘛对不对?所以就是有形的东西,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说,茯苓从无形的角度在管制人的水,那猪苓从有形的地方在管制人的水啊,这是一个阴跟阳的分别,那猪苓的药性可能我们以后再说也没有关系啊,但是就是从这里呢让同学稍微看到一下就是,即使就是树底下的香菇啊,也不是香菇啦,菌类啊,我们也有这样阴阳的分派,那么因为它很可以呢帮助我们的那个心的区块比较干净,所以久服它说能够“安魂魄,养神”啊,那么“不饥延年”是古时候道家的修炼者,要辟谷不吃饭,也可以用茯苓当做一种代替的食粮的,那我们刚刚讲到一味茯苓饮它能够治到这个掉头发,那一味猪苓饮治什么啊?那一味猪苓饮的话啊,它治的啊是,好像是比较多是妇产科,那一味猪苓饮它在妇产科里面治的是在怀孕的时候人的身体容易肿,妇人身体怀孕的时候肿的话那是用那个就是猪苓打成粉,然后每次就吃个一两公克,然后每天吃3次这样子,那这是治怀孕的时候的水肿的。
那说到这个去水药,说到阴阳,像有一些药不如现在跟同学稍微带一下啊,这样子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也不错,就象茯苓跟猪苓它有一个药性的阴阳的分别,那茯苓还有跟另外一个药的作用让人觉得很容易混杂的,就是另外一味药叫做泽泻,有没有人听过啊?泽泻在中医里面也是一个利水的药,而且呢泽泻是一种水中植物啊,生长在水里面,然后呢它有一个比较大的根,可以长出它的这个苗,那因为它长在这种脏脏的这种水塘池塘里面,然后它里面的根也很干净,也是味道很淡的,然后还能够把这个很漂亮的苗生出来,所以我们中医一样认为泽泻它是一个能够把这个脏水排开,然后把它的生命力透上来的效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会觉得好像泽泻跟茯苓这两味药作用起来的感觉很像,那究竟为什么张仲景像五苓散里面又要有泽泻又要有茯苓呢,就是它们那么相似的药性里面它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呢?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前面讲过说茯苓是帖着松树根长的,茯苓是站在阳的这一边的,那泽泻是泡在水里面的,泽泻是靠在阴的这边的,所以如果说我们身体有一团脏水好了,茯苓是从脏水之外的所谓气的层面去把这个脏水赶跑,那泽泻好像在脏水里面呢把这个水里面的脏东西逼出去,所以泽泻在水里面作用,茯苓在水外面作用,就是它们比较有这样的分判,当然我这样的讲法是一种比较象征性的啊,但是基本上药性上来讲是有这样子的概略上的大差别。
那么茯苓饮治掉头发,一味猪苓饮治怀孕的人水肿,那一味泽泻治什么啊?这个泽泻的话就是,泽泻打成粉,然后用开盐开水吞的话,治疗的是阴汗,就是两腿之间有那种很容易出汗,而且那个汗的味道又有一点猩臭不好闻的,那是泽泻,那是不是同学就可以从这3个主治里面略微的看出这三味药的药性还是有一点不一样,就是有一个作用的那个调子还是有一点不同的。
土茯苓
那么茯苓之外呢,茯苓之外还有几个药就是顺便跟同学提一下,但是呢不是我们现在主要来讲的,就是茯苓之外还有一味药叫做土茯苓,那土茯苓不是菌类哦,土茯苓它是一种,应该是一种植物的块根类吧,就比较不是菌类,比较是像是芋头那一类的东西,那土茯苓跟另外一个药叫做毕节是一种非常象的药。那土茯苓跟毕节同样是可以去湿的药,不过呢毕节,土茯苓跟毕节其实在药性上面有一些地方时真的很相似,这两种药是很像很像的药,那只是土茯苓它在去湿的同时呢也有把身体里面的毒素排除的效果,也就是去湿之外这两种药都有一种去风的效果。
像土茯苓啊在中医的传统里面呢,有几个比较主要的主治:一个是治梅毒,土茯苓是治梅毒的特效药,那那个时候中国人一开始治梅毒是用那种金属药,就是铅粉轻粉之类的东西来治,那后来呢觉得有副作用了就改成开始用土茯苓,那土茯苓在那个时候被称之为什么呢,称之为“剔骨搜风”,就是你身体里面的那些很细微的地方的邪气它可以帮你挖出来,那它的这个药性到底有什么好呢?就是将来可能会教啊,就是像头痛药我会跟同学说,就有一些特别的那种头痛,这些头痛是有风邪钻到很讨厌的地方,一般药挖不出来的,那用土茯苓可以挖出来。那毕节呢一般是治疗风湿的时候用的啊,所以药性又跟茯苓不太一样,那像我们说凡是从脏水里面长出来然后又很干净的植物,多半有去湿渗湿的效果,象泽泻之外如果是种子类的,像什么薏仁啦,芡实啦,都是臭水沟长出来的东西嘛,所以都是有这种排除这个湿邪的效果,那薏仁的话如果每天吃一些薏仁粥也可以去湿,也可以美白啊,对不对,因为这些东西都可以排除这个浊气,所以呢,如果像我们中医那种敷脸的方当然几百种药都可以敷脸,但是茯苓粉敷脸也是效果不错的一种,就是敷了之后比较会美白,这样子大家用蜂蜜或者鸡蛋白调一调,茯苓粉敷脸,那效果也是还蛮不错的,就可以把身体里面的这个邪气去掉。
那我们,那个下课一下好了啊!下课一下再来。(本课完)
小嘤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