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药学中药的炮制

炮制,顾名思义就是对药品初步进行加工。大致来说药物炮制的目的有四个方面:一,消除或者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者副作用。

二、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合病情的需要。

比方说地黄,地黄生用是清热凉血,用于热入营血,用生地黄,大剂量的地黄,清热凉血。但是生地黄经过蒸制以后,就变成了熟地黄。熟地黄药性就变成了温性,而且以补血为主。三、方便于制剂和储藏。

比方说我们用的药都是药材采集回来以后,制药厂进行切片,就变成了中药的饮片。还有的像贝壳类,难以熬煮的,要进行粉碎处理,这样我们煎药的时候容易煎熬。四、炮制可以除去杂质和非药物部分,使药物纯净。

蝉除头足,只要壳。止咳的琵琶叶刷掉背面绒毛,不然熬煮出来,会产生刺激影人服用。

肉苁蓉的炮制:切片、蒸、拿水漂去它的腥味等。炮制的目的第一方便用,第二改变它的药性,降低它的低毒性。

炮制的方法

炮制的方法第一个修制,所谓修制就是做一些切片、粉碎、修剪、除去杂质等等这些方法。第二个方法水制,水制就是用水对药物清洗、软化。含盐量高的,海藻类的,拿水漂一下,把它的盐分大部分去掉。水飞是过去对矿物类药物进行研磨以后,取最小的那个粉末的一种方法,让它融到水里面,摇起来然后倒出去沉淀后,取那个最小最细的粉末。第三个炮制方法叫火制,火制里面有炒,有炙、有煅、有煨。炒就是把药物在锅里边慢火来炒黄,或者炒焦,或者炒炭。还可加一些辅料来炒制,黄土拌白术,叫土炒白术,加强健脾降湿的功效。所谓炙,就是运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使辅料渗入到药物的内部,增强疗效或者减少副作用。通常炙这种炮制方法用的辅料有蜂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等。蜜炙可以加强止咳补中益气,酒炙加强活血,醋炙加强止痛,盐炙加强补肾功效。火制的第三个方法是煅制,煅就像锻铁一样,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来烧煅,使它的质地变得松脆,易于粉碎。

有些贝壳类的药物不容易熬煮,有效成分很难溶出来,就用煅制的方法。如矿物类药物石膏。火制的第四个炮制方法叫煨,所谓煨,就是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放在热火灰里进行加热。这样可以减轻药物的烈性和副作用。煨豆蔻,就是肉豆蔻,肉豆蔻的油有很强的刺激性,容易使人发生呕吐或者麻痹的作用。消除这个副作用就是把肉豆蔻放在面糊里去滚,让它粘一层稠的面糊,然后在干面粉里滚一下,把它放在锅里烤,烤到一定程度,肉豆蔻的油会吸附到面粉上一部分。然后就降低了它的毒性。煨槟榔,槟榔通调肠胃有泄下作用,有杀虫作用的药,生的槟榔泄下寒凉,拿面煨槟榔,拿面包裹了,进行慢火烤制了以后,使这个槟榔既有通利通气的作用,又不至于太过寒凉。炮姜,炮姜就是把干姜片放在锅里炒,炒到红棕色的时候,它比较蓬松,干姜本是温胃止呕,温里散寒的一味药,经过炮制以后热性大增,而且热性偏于趋下,对女性的宫寒就非常适宜,对一些其它的下焦寒症也非常适宜。炮制的第四个方法叫水火共制,煮、蒸、淬、潬。煮,用清水或者醋或者酒等,把这个药煮一下,可以降低毒性或者改变它的药性。子龙丸是用甘遂、大戟、白芥子这三个药做成的,这个大戟、甘遂是峻下逐水药,非常的猛烈,毒性很强,把大戟、甘遂放到醋里面煮一下,就降低了它的毒性。

水火共制的第二种方法蒸,就是隔水加热在笼里蒸。

肉苁蓉,要经过蒸。大黄的泄下作用很强,经过蒸制以后,它的作用就缓和一些,芝蔴丸,九蒸九晒,就是经过反复的蒸晒以后它的滋补作用就更加加强。第三种方法淬,就是把药物经过烧红以后,直接投入冷水或者是其它液体当中使其酥脆。

铜矿石烧红以后放到醋里面淬一下,出来就容易粉粹,而且它活血化瘀续筋接骨的功效加强。潬就是在水里面焯一下。中医上有一些种子类的或者是仁类的药物要去皮时,要在水里焯一下然后容易去皮。比如杏仁,桃仁等。中药其他的炮制方法还有,不单是这几种,还有的比如发芽、发酵、制霜等方法。

消食类的药物里有谷芽、麦芽,就是把大麦和谷物进行发芽运用。发酵,消化药里的神曲,就是把制酒用的曲来进行运用。制霜有西瓜霜含片,密制鲤鱼霜等。

炮制方法很多,经过炙炒以后,药物就会偏伸了一些。用姜汁炒,能够使药性变得发散一些,用醋炒,使药性变得收敛,用盐水炒,使药性下行。炮制的目的能改变一些药物性质,使其更能够恰当的针对病情,为了更好的治疗。

中药的性能

中药药物的作用基本上就是祛除病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的功能,纠正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使机体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到健康正常状态。药物有毒性,也就是药物有它的偏性。这个药物的偏性,能够纠正疾病所表现出来的阴阳的偏盛或者偏衰。四气五味。药物性、味、归经,有毒无毒,这就是中药的性能,性就是指药物的温热寒凉。味就是药物的口感味道。平性药,不太寒,不太热,寒热的性质不太显著,作用比较平和的药物。或者是寒凉的药物而属于微寒,或温热的药物而属于微温。药物的五味

五味就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五味分阴阳,辛甘淡属

于阳,酸苦咸属于阴。辛,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辛能散,能够解表发汗,发散表邪,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甘能补能和。

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酸味能收能敛。龙骨,牡蛎涩精止泻,五味子敛肺止咳。苦有泄和燥的作用,苦味能降、能泄、能燥、能坚。苦味降逆,降火,降泄。栀子,泄上焦火热证。苍术,袪燥湿,黄柏知母是苦味药,有坚阴的作用,能使阴虚证的阴份强壮。咸味药有软坚散结,泄下的作用,芒硝咸味,泄下通便。淡味,就是这个药的味儿不明显,淡味的药物一般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比如茯苓。凡是这种淡味儿的药物,大部分有利湿利尿的作用。

药物性能的升降浮沉

要对治这些疾病,必须要总结药物有哪些方面的升降浮沉功效。药物四气五味怎样,它大体是哪方面的作用,这个药物进入人体以后,趋向是升还是降,是入里还是发表,这个药物作用于人体以后,它会产生一个不同的趋向,升就是上升,浮就是发散,降就是下降,沉就是泻利。升与浮作用趋向是向上向外,沉与降作用趋向是向下向内。了解药物的功能,利用升与浮,降与沉的功效来对治疾病。有的药物,成分复杂,它能上能下,川芎既能上行头目,又能下行血海。麻黄既能发汗发散,又能降逆治咳喘,还有利尿的功能。

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的关系

一般来说,能够升浮的药物,大多具有辛甘和温热的性质,能够沉降的药物,大多具有酸苦咸涩味和寒凉的性质。

炮制,经过炙炒以后,药物就会偏伸了一些。比如用姜汁炒,能够使药性变得发散一些,用醋炒,使药性变得收敛,用盐水炒,使药性下行。炮制的目的能改变一些药物性质,使其更能够恰当的针对病情,为了更好的治疗。中药的性能归经所谓归经,其实就是把药性从另一个角度来概括,从脏腑经络的方向来归类,就是说药物服下去以后,这个药物的性能它偏于走哪条经络,或者说它是选择性的偏于哪一个脏腑。归经就是指药物对机体某一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主要是对某一经或者是某几条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的经则作用较小或者没有作用。总结药物药性,首先是四气五味加归经,这个药物是寒还是热,是哪一个味道,归哪一条经,它偏向作用于哪一条经络。每一种药,每一味药,第一个内容就是性味归经,辛味苦性大寒,归心经等。中医选择药物就是根据它的味道,药性寒热温凉,偏于哪一条经络,进行选择性的运用。性味归经,指导我们临床运用药物。药物性能的有毒与无毒毒药一词在古代医药文献中是药物的总称。毒就是药物的各种偏性。比如《神农本草经》《唐本草》就把药物分上、中、下三品。古代治疗疾病,运用药物,把药物偏于补益的补虚的称之为无毒。把攻病愈疾的药物称之为有毒。《神农本草经》上中下三品,就是指的上品药物,中品药物和下品药物,上品药物就是无毒的,补益的。中品药物就是药物不太强的。下品药物就是指比较强的,发汗的,祛毒的,泄下的,这些药物称之为毒药。后世把有些药物偏性太偏的,或者是确实有毒性的药物,称之为毒药,并且把它确定为大毒或小毒。大毒大多是指一些具有毒性或者副作用性的一些药物,运用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这个时候的毒,已经不是古时候广义的毒了。

认识各种药物的有毒无毒,或者大毒小毒,可以帮助理解药物的作用,峻利或者和缓,可以根据病体的虚实和疾病的升减,来适当的运用药物和确定它的用量。并且通过一些炮制的方法配伍制剂这些环节,来减轻或者消除它有害的作用,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所以遇到有毒的药物,解毒办法就是炮制,配伍,剂型,用量,用法。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
中国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cd/18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