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芒硝 >> 芒硝产地 >> 小寒

小寒

“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孝經緯》“冬至後十五日,斗指癸,為小寒。”陽極陰生乃為寒,今月初寒尚少也。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这是因为在上一个节令冬至时,地表得到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初候雁北乡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二候鹊始巢鹊,喜鹊也;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冬至后阳气已动,喜鹊开始筑巢,准备春季到来之际孵育新的生命。三候雉始雊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雉雊”的“雊”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此时阳气渐涨,早醒的雉鸠就开始求偶了,早春已经临近。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虽然小寒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1.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2.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3.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白木耳等。4.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炖汤水进补。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季冬之月,天地閉塞,陽潛陰施,萬物伏藏,去凍就溫,勿泄皮膚大汗,以助胃氣。勿甚溫暖,勿犯大雪。宜小宣,勿大全補。眾陽俱息,勿犯風邪,勿傷筋骨。卦臨,臨者,大也,以剛居中,為大亨而利於貞也。生氣在亥,坐臥宜向西北。孫真人曰:“是月土旺,水氣不行,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勿冒霜雪,勿泄津液及汗。初三日宜齋戒靜居,焚香養道,吉。”《月纂》曰:“天道西行,作事出行俱宜向西。不宜用丑日,犯月建,作事不吉。”《樂志》曰:“辰丑,丑者,紐也,言終始之際,以紐結為名也。”《纂要》曰:“十二月曰暮冬,曰杪冬、涂月、暮節、暮歲、窮稔、窮紀。”《黑子秘錄》:“是月癸丑日造門,盜賊不能進。”《瑣碎錄》曰:“臘月子日,曬薦席,能去蚤虱。”“二十四日床底點燈,謂之照虛耗也。”“其夜,家奉神佛前,并主人臥室燃燈達旦,主家宅光明。攢火圍爐,合家共坐,以助陽氣。”《法天生意》云:“初七、初十、十八、二十日,拔白髮。”又云:“除夜有行瘟使者降於人間,以黃紙朱書‘天行已過’四字貼於門額,吉。”《便民要纂》曰:“大寒早出,含酥油於口中,則耐寒。”《食物本草》云:“雪水甘寒,收藏能解天行時疫,一切熱毒。”又曰:“是月,取皂角燒為末,留起,遇時疫,早起以井花水調一錢服之,效。”《歲時雜記》:“獵月,宜合茵陳丸料,時疫瘟(病去丙改皇)、山巒瘴氣等症。嶺表行客,可常隨帶。茵陳四兩 大黃五兩 豉心五合炒令香 恒山三兩 桃核仁三兩炒 芒硝三兩 杏仁三兩,去皮尖 鱉甲二兩,酒醋塗炙 巴豆一兩,去皮膜。去油,炒,另研共為末,蜜丸,桐子大。初得時,三日內旦服五丸,或利或吐、汗。若否,再加一丸。久不覺,即以熱湯飲促之。老小以意酌服。黃病痰癖,時氣傷寒,痎瘧發癇,服之無不瘥者。治瘴氣如神,赤白痢亦效。春初一服,一年不病。收瓶,以臘封口,置燥處。忌食莧菜、蘆筍。”《田家五行》云:“十二月二十五日,夜煮赤豆粥合家食之,出外者留之,名曰口數粥,能袪瘟鬼。”《負喧雜錄》:“是月二十四日,取井花水,平旦初汲者,浸乳香數塊,至元旦五鼓,暖令溫。從小飲乳香一豆大,咽水三口,則一年不染時疫。”《內景經》曰:“臘八日修百福齋。二十八日修迎新齋。是月初六日天倉開,宜入山修道。”《法天生意》云:“川烏炒黃,絹袋盛裝酒浸,服少許,可療頭風。”屠蘇方:大黃十六銖 白朮十五銖 桔梗十五銖 蜀椒十五銖去目 桂心十八銖去皮 烏頭六銖去皮臍 菝(艼去丁改契)十二銖,一方加防風一兩上七味(口父)咀,紅絹囊盛之,除日沉井中,至泥底。正月朔旦,取藥囊置酒中,煎數沸,取起,東向飲之,從小至大,一家無疫。以藥渣投井中,每歲飲之,可長年無病。《千金方》:“是月勿食豬,脾旺在四季故耳。”“是月勿歌舞,犯者凶。勿食生韭,勿食霜爛果菜,勿食蚌蟹鱉蝦鱗蟲之物,勿食獐肉,勿食牛豬,勿食生椒,勿食葵菜,大抵與十一月忌同。勿犯大雪,勿傷筋骨,勿妄針刺。”《月忌》:“二十一日不可問疾。初七日不宜水陸遠行,凶。初九日、二十五日,忌裁衣交易。”图/文编辑:缘觉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cd/106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