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德宏的那些ldquo第一rd

白癜风遇上节日优惠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0/5778567.html

9月18日

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日子

时光流逝

虽然已经过去了88年

但我们始终无法淡忘

当尖利的防空警报再次响起

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苦难

已经创造的辉煌成就

正在推进的伟大事业

在这一刻交汇熔铸

凝成全民族珍贵的记忆

激发出阔步前行的力量

77年前,德宏州芒市勐戛镇

曾经历了一场抗击侵华日军的惨烈战斗

——白羊山战斗

千余名远征军将士为此付出鲜血和生命

70多年来,我们铭记历史,对着记忆的深谷

拷问我们丢掉了又被找回来但一不小心又会丢掉的那部分

视频时长04:53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无数的无名英雄

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中浴血奋斗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还我河山”

云南首次发现的类似抗战石刻字迹

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勐戛镇莲台山抗战石刻字迹“还我河山”是云南省首次发现的类似抗战石刻字迹,年被列为芒市文物保护单位。

8月底的一个下午,我们拜访了德宏州公安局退休民警郭津德老人。他耗费9年时间、数次走访勐戛当地百姓,探寻石崖上“还我河山”的由来,终于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

“在勐戛工作15年,我认真研究了勐戛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滇西抗战这段历史。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莲台山有一处石崖上刻着‘还我河山’几个字,但没有落款和时间。到底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凿刻的?”郭津德带着疑问,走访当地群众,几经周折,才解开了心中的疑团。

石刻字迹“还我河山”是时任龙潞游击队四大队队长杨思敬(勐戛大新寨人年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为了唤起各族民众同仇敌忾、齐心抗日,表达誓死不当亡国奴、收复祖国河山之勇气和决心,于年底在莲台山石崖题写并请工匠凿刻。

有一种爱国叫明明知道会牺牲,却还义无反顾向前冲。年秋的一天傍晚,杨思敬率领部下4人,并邀约了石匠朱发兴,悄悄潜入距日寇驻地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的莲台山一块岩石旁。在四周布下岗哨后,就准备凿刻。此时,朱发兴才知道杨思敬是要在岩石上刻字,他着急的说:“我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咋个刻字嘛?我干不了!”杨思敬劝他不要着急,“在油漆写好的字上照着凿刻就可以了,声音不能太大。”郭津德一问一答复述着从群众口中得来的故事。

凿刻快要完成时,放哨的传回消息:“从学校方向朝这边射来了一串手电光,可能是日本兵来了!赶紧收拾东西撤离。”这是郭津德走访群众得到的原话。此情此景虽已过70余载,但至今听来仍惊心动魄。

年,时隔57年后的一天,已是耄耋老人的石匠朱发兴在胞弟朱早兴陪同下,来到莲台山。有人遇见他们兄弟二人,问是不是来观音寺烧香,老人回答是来看看当年在岩石上刻的字是否还在,于是诉说了这个故事。几年后,朱发兴兄弟二人相继去世。

“还我河山”修复刻不容缓

在滇西抗战中,为收复怒江以西遭受日本侵略军蹂躏长达两年零八个月之久的大好河山,中国远征军曾与日军经历了大小无数次激烈战斗。远征军将士的足迹遍布德宏,众多将士在此献出了生命。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德宏各族人民所共知的事,但当年在勐戛曾进行过的“白羊山战斗”,尤其是莲台山岩壁上的“还我河山”笔迹,知道的人并不多。

“由于石刻字迹长期暴露在外,遭受阳光、雨露侵蚀,早已被青苔、泥土覆盖,基本不能辨识,修复刻不容缓。”郭津德与很多志愿者的担忧一致。德宏境内,抗击侵华日军作战留下的战壕、工事等遗迹众多,但抗战将士在青山岩石上留下“还我河山”的遗迹,仅此一处。在民间人士和当地政府的推动下,芒市文物管理所于年8月邀请省文物考古所专家对石刻进行了清洗恢复、防风化保护处理。

“这是在警示我们后人不当亡国奴,也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郭津德深深吸了一口气,总算把文物保护下来了,这是德宏人的一大“财富”呀!

勐戛忠烈祠

云南唯一的民间抗日忠烈祠

告别郭津德老人后,我们驱车前往勐戛镇莲台山。过了勐戛寨子,沿着弯曲狭窄的小路朝上走,抵达勐戛镇莲台山山顶。山顶坐落着观音寺,寺脚有一块石崖,石崖上凿刻的“还我河山”笔迹苍劲有力。在石崖的右前方是一座忠烈祠。祠堂两侧一幅木板漆书的对联格外醒目,上联:“设灵位表示群众缅怀之心为通情”,下联:“建祠堂呈现人民纪念之意谓达理”。勐戛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赵孝春介绍,勐戛忠烈祠是云南唯一的民间抗日忠烈祠。

忠烈祠,是在战争硝烟还未散尽的年初,勐戛人民为缅怀英烈,在抗战石刻旁修建的。祠内设有包括杨思敬在内的白羊山战斗中阵亡的官兵灵位,供奉着收复勐戛阵亡将士的英灵。忠烈祠后毁于文革,岁月流逝,勐戛人民缅怀英烈的情感却没有丝毫改变。年至年期间,在当地群众杨翠金、尹广荣的倡议和带动下,数百名群众踊跃捐资,在原址上重建了忠烈祠。

杨思敬

德宏唯一被国家民政部追认的革命烈士

杨思敬,—,芒市勐戛镇大新寨人。他是潞西青年抗日救亡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曾任龙潞游击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曾组织指挥了勐板、八家寨、勐堆、木城坡、背阴山等战斗,在龙潞一带与日寇作战大小数十次。

杨思敬年秋在勐戛莲台山观音寺旁题写四个大字“还我河山”。他不仅自己带头抗日,全家还是满门忠烈。他的弟弟杨思仁、杨思忠、姐姐杨思锦、妹妹杨思敏等亲人都为抗战胜利作出过贡献。

日本侵略军视杨思敬为眼中钉,年动用一个团的兵力扫荡龙潞游击区。由于情报失误,驻平达的游击队司令部突然被包围,四大队首当其冲,大队长杨思敬被捕遇害。

年,杨思敬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这是德宏州唯一被国家民政部门追认的革命烈士。

年7月28日,芒市委、芒市政府在勐戛大新寨为杨思敬竖了一块纪念碑,碑文为“抗日烈士杨思敬故居”,以示永久怀念。

这段历史最动人的地方,是它给每一个遇见它、懂得它的人心里都洒下一粒种子,就像郭津德老人一样的热心人士多次走访探寻、抢修保护,像朴实的勐戛人民一样建起一座忠烈祠,像无数珍视这段历史的人一样会去忠烈祠拜上一拜,会把抗战石刻“还我河山”视作某种精神的原乡,人们议论它,赞美它,纪念它……

岁月流逝

他们战斗过的地方已林立着高楼大厦

他们为之奋斗的自强、独立

已成我们每个人镌刻在灵魂里的与生俱来

他们虽已牺牲

但他们用血肉书写过的历史,将永被铭记

致敬抗战英雄!

今天,让我们静静的追思、深深地缅怀,

把最深情的祝福和最崇高的敬意,

送给保卫我们祖国的英雄们!

时间可以过去,历史不能忘却。

牢记过去才能避免悲剧,

记住历史才能珍爱和平!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策划:杨旻

统筹:张仁韬郭正权李武周朱边勇

摄像:包俊峰石联播

后期:石联播

文稿:叶静雪

鸣谢:芒市勐戛镇人民政府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掌上德宏”app!

责编:董绿叶王子瑜

审核:杨旻张仁韬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yy/91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